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时间:2022-08-25 20:27:55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易读错的字

  曾(céng)经 泥泞(nìng) 顺(shùn)着

  荆(jīng)棘 晶莹(yíng) 面粉(fěn)

  甘蔗(zhe) 甜菜(cài) 就算(suàn)

  的(dí)确 波纹(wén) 葱(cōng)绿

  不舍(shě) 一株(zhū) 工程(chéng)

  建筑(zhù) 营(yíng)业 饲(sì)养

二、易写错的字

  背:第二笔是横,不是点。

  暖:左边是“日”,不是“目”,右边不是“爱”。

  味:右边是“未”,不是“末”。

  具:注意里面是三横。

  匹:最后一笔是竖折,里面是“儿”。

  恋:下面的“心”,注意卧钩要卧倒,不能写成斜钩。

三、会写词语

  雷锋 叔叔 足迹 昨天 冒着

  留下 弯弯 背着 洒下 迷路

  温暖 爱心 一定 也许 桌子

  平时 难道 味道 就是 加工

  种子 农具 甜菜 工具 劳动

  经过 才能 买卖 甘甜 一匹

  妹妹 出色 河水 碧绿 波纹

  好像 河岸 柳叶 景色 恋恋不舍

  要求 柳树 柳条

四、多音字

  曾zēng(曾孙)céng(曾经)

  蒙měng(内蒙古)méng(蒙蒙细雨)

  的dí(的确)de(好的)

  应yīng(应该)yìng(回应)

  散sàn(分散)sǎn(散落)

  还hái(还有)huán(还书)

五、形近字

  波(波纹) 纹(波纹) 具(具体)

  披(披着) 蚊(蚊子) 真(真的)

  买(买卖)温(温和) 锋(锋利)

  卖(卖出)湿(湿润) 峰(山峰)

  洒(洒水) 弯(弯曲) 匹(一匹)

  酒(喝酒) 变(变化) 区(山区)

六、近义词

  长长—狭长 寻找—寻觅 足迹—脚印

  好奇—奇怪 特别—特殊 平时—平常

  难道—莫非 傍晚—黄昏

  波纹—水纹 柔软—松软

七、反义词

  弯弯—笔直 温暖—寒冷 特别—一般

  柔软—坚硬 美丽—丑陋 松开—抓住

八、词语搭配

  (长长)的小溪 (迷路)的孩子

  (蒙蒙)的细雨 (年迈)的大娘

  (晶莹)的露珠 (温暖)的春风

  (平平常常)的糕 (好奇)地问

九、词语归类

  1. “AA 的”式的词语:蒙蒙的 细细的 大大的 红红的

  2. AABB 式的词语:平平常常 开开心心 整整齐齐 大大咧咧

十、句子积累

  1. 感叹句: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2. 比喻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十一、考点提示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最后一小节诗的理解。

  2.《千人糕》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米糕的制作过程的理解。

  3.《一匹出色的马》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爸爸的教育方法的理解。

练习及答案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zuó tiān wēn nuǎn láo dònɡ ɡōnɡ jù bō wén

  (昨天)(温暖)(劳动)( 工具)(波纹)

  jǐnɡ sè wèi dào ài xīn jiā ɡōnɡ zú jì

  (景色)(味道)(爱心)(加工)(足迹)

  二、成语接龙。

  恋恋不舍——( 舍己为人)——(人山人海)——(海纳百川)——(川流不息)

  三、比一比,再组词。

  锋(锋利) 洒(洒水)具(具体)舍(不舍)匹(马匹)

  蜂(蜜蜂) 酒( 白酒)真(真实)舌(舌头)四( 四个)

  四、多音字组词。

  略

  五、近义词。

  格外——( 特别) 应当——(应该) 杰出——(出色)

  漂亮——( 美丽) 急忙——(连忙) 路过——( 经过)

  六、反义词。

  年轻——(年迈) 一般——(特别) 出来——(进去)

  寒冷——( 温暖) 难过——(高兴) 马虎——(仔细)

  七、照样子,写词语。

  又长又细 又香又甜 又大又圆 又高又壮

  碧绿碧绿 乌黑乌黑 火红火红 雪白雪白

  葱葱绿绿 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整整齐齐

  八、按要求写句子。

  例: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1、难道我说得不对吗?

  难道这不是你的铅笔吗?

  例: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2、小溪弯弯曲曲的,像一条长长的丝带。

  3、大树又粗又壮,像一把撑开的绿伞。

  4、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形容词,让句子更加生动。

  (1)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在这里遇到了(迷路 )的孩子,他把孩子送回了(温暖)的家里。

  (2)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在这里遇到了( 年迈)的大娘,他背着大娘走出荆棘,在路旁洒下了(晶莹)的汗滴。

  (3)一块(平平常常 )的米糕,却包含了很多很多人的劳动。

  九、名言警句。

  1、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说的是与其在别人风光的时候跑去贺喜,不如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送去帮助。

  2、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意思是平时主动帮助别人,到自己有急事的时候也会有人帮助自己。

  3、平时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感到很快乐,正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十、读句子,体会划线词语的意思。

  1、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晶莹:光亮而透明。

  2、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泥泞:因有烂泥而不好走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小金鱼 (沉重)的甲壳 (敏捷)的兔子

  2、那几只小乌龟为什么想变成兔子、大象、金鱼?

  它们认为自己不如兔子敏捷、不如大象威严、不如金鱼美丽,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

2、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知识点

知识点汇总

  _

  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二、故事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三、理解词义

注释

  少府:官名。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四、

  1.此诗中既表现作者旷达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劝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宕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之人,虽别而如比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五、古诗赏析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

  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这首诗四联均紧扣“离别”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

六、课文主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抱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二、故事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三、理解词义

注释

  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

  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一作“空”。

译文

  秋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四、

  1.名句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运用动态描写写洞庭湖美景的千古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五、古诗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本文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六、课文主题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同步练习

  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诗句的填空

  1.《式微》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 式微式微 , 胡不归 ”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2.《子衿》中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的句子是“ 挑兮达兮 , 在城阙兮 ”。

  3.人们常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两句,来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

  二、划分句子节奏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A)

  A.式微/式微,胡不/归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解析】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式微/式微,胡/不归”。

  三、古诗歌阅读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胡不归(胡:为什么)

  B.微君之故(微:小)

  C.胡为乎中露(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D.微君之躬(躬:身体)

  【解析】B项,“微”,(如果)不是。

  (2)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是人民苦于劳役,对君主发出的怨词。全诗用简短的几句话,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统治者压迫奴役的极端憎恨。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曹操的《 短歌行 》一诗引用了本文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诗中两句“纵我不往”有什么作用?

  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发出了强烈的反问。只有爱如烈火,思如涌潮,才会有这样的嗔怪和责备。

  8.(广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宦游:出外做官。无为:无须,不必。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9.(资阳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储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希望自己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3、部编版语文初二八年级下册课时知识点梳理 第3单元

9

一、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

陶渊明

,名潜,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二、全文展示

桃 花 源 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三、主题概述

  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

四、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古义:新鲜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仿佛若有光

  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今义:似乎,好像。

  3.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5.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7.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

  8.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隔绝,不通音信;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三)一词多义

  1.不复出焉(出去)

  皆出酒食(动词)

  2.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随即,不久)

  3.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具答之(代词,代指对方的问题)

  处处志之(助词,不译)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4.便舍船(离开)

  屋舍俨然(房屋)

  5.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

  6.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遂迷(最终)

  7.便得一山(看到,发现)

  得其船(找到)

(四)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2.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3.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4.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

  ②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③(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2)省略宾语

  ①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问”“要”后省略宾语“渔人”)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后面省略宾语“之”)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后省略宾语“渔人”)

  (3)省略介词

  林尽水源。(“尽”后面省略介词“于”)

(六)成语积累

  1.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后用以比喻顿时明白或领悟过来。

  3.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4.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五、鉴赏品读

  1.开篇对桃花源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图景做铺垫。

  2.作者是怎样描绘桃花源的,有怎样的用意?

  为了突出主旨,作者从自然景象和生活情景两方面描绘了美丽祥和的桃花源。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作者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的生活图景,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

  3.桃花源人来到此地的原因是什么,交代这个原因有何作用?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交代了桃花源人来到此地的原因。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了桃花源人对战乱的厌恶、痛恨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暗写了作者对秦汉以来,特别是对东晋黑暗腐朽社会的否定。

  4.如何理解桃花源人的“叹惋”?

  渔人讲完秦末以来的历史及当前社会状况,桃花源人为外面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5.“处处志之”与“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不矛盾。作者这样写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安定和平、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桃花源只不过是作者一个美好的社会理想罢了。

  6.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结尾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这样写并不多余。结尾写刘子骥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探访桃花源没有成行,是为了渲染桃花源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社会理想是无法实现的。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渔人)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想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10

10

一、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

柳宗元

,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柳河东集》。

二、全文展示

小 石 潭 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主题概述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潭水、潭石、游鱼、溪流、树木等,着意渲染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突出了小石潭清幽、明丽、深远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四、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闻水声

  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

  2.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

  3.崔氏二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二)一词多义

  1.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2.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能够)

  3.如鸣佩环(玉环)

  竹树环合(环绕)

  4.全石以为底(作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

  5.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

  隶而从者(跟从)

  6.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7.心乐之(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三)重要虚词

  1.之

  ①心乐之(代词,代指水声)

  ②乃记之而去(代词,代指小石潭的景物)

  2.其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代词,那)

  ②不可知其源(代词,它的)

  3.以

  ①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②卷石底以出(连词,相当于“而”)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

  4.而

  ①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不译)

  ②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承,不译)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

  3.下见小谭(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4.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5.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6.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

  7.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五)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

  ②如鸣佩环。(谓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如佩环鸣”)

  2.省略句

  ①心乐之。(省略主语,完整句子应为:“吾心乐之”)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完整句子应为:“吾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③日光下澈。(省略状语,完整句子应为:“日光下澈于潭水”)

  ④坐潭上。(省略介词,完整句子应为:“坐于潭上”)

(六)成语积累

  1.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河流、道路等曲折蜿蜒。

  2.犬牙交错:比喻交界线很曲折,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

五、鉴赏品读

  1.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第二段所写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

  3.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了动静结合和拟人的手法描写鱼儿,表达了游小石潭的快乐和对鱼儿的喜爱。“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明丽的阳光透过清澈的潭水,阳光与潭水交融在一起,把一条条小鱼的影儿刻印在潭底的全石上,犹如一幅画。接着,作者用“佁然”“俶尔”“翕忽”三个词,分别反映小鱼的静态和动态。“佁然”是形容小鱼憨态可掬,纹丝不动;“俶尔”是写小鱼曳尾而去,一闪动就看不见了;“翕忽”是刻画小鱼灵巧轻捷、轻快自由地游动。“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作者将自己游乐的心情投射到鱼儿身上,仿佛鱼儿也会和人一样感到快乐。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不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凄苦的心境,寓情于景,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思想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这里的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6.文中作者运用多种方法写景,试举例说明。

  ①点面结合。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动静结合。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静中有动,更显环境的雅静。

  ③虚实结合。“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表面写鱼,其实也在写水,鱼为实,水为虚,以实写虚。

  从小山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丛,(就已)听到水流的声音,好像玉佩玉环相互碰击而叮当作响一样(悦耳),(我)对此感到很开心。砍去(一些)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下面可以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小潭)由整块石头作潭底,靠近岸边,底石的边缘部分翻卷起来而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状貌)。(潭边有)青翠的树木和藤蔓,(藤蔓)覆盖缠绕,(在枝干上)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一百多条,(在清澈的潭水中)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就映在底石上。(鱼儿)静静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没了踪影,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互相逗乐。

  向小石潭西南方望去,(一条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或现或隐。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一样交错不齐,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潭边,周围竹丛树木环抱,寂静空旷没有其他游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清静幽深的环境让人不觉生悲。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了这个小潭就离开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我们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11

一、作者简介

魏学洢

(yī),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散文家。为人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核舟记》没有收录在《茅檐集》内,后被清代张潮编辑《虞初新志》时收录。

二、全文展示

核 舟 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三、主题概述

  本文全面具体地介绍了“核舟”的艺术形象,说明了雕刻者技艺的精湛,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技艺和杰出才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四、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3.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

(二)古今异义

  1.约八分有奇

  古义:零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高可二黍许

  “可”的古义:大约;今义:表示同意。

  “许”的古义:上下;今义:答应,允许。

  3.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靠近;今义:比较,较量。

  4.神情与苏、黄不属

  古义:类似;今义:归属。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竟然;今义:曾经。

(三)一词多义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2.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3.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炉上有壶(表示领有,与“无”相对)

  4.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5.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6.卧右膝(卧倒)

  舟尾横卧一楫(放)

  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表并列,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连词,表转折,但是)

  启窗而观(连词,表顺承,然后)

  8.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四)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中轩敞者为舱。(“为”表示判断)

  ②盖大苏泛赤壁云。(“盖……云”表示判断)

  2.倒装句

  ①尝贻余核舟一。(数词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盖简修狭桃核者为之”)

  3.省略句

  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介词“于”,完整句子应为:“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六)成语积累

  历历可数: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

五、鉴赏品读

  1.“奇巧”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奇巧”二字是文眼,表现了王叔远雕刻技艺之精湛,后文对核舟的具体说明都是围绕着雕刻者雕刻技艺的“奇巧”展开的。

  2.文章第一句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奇巧”二字的,集中说明了什么?

  ①原材料体积小;②雕刻的物品种类繁多;③雕刻物构思精巧,情态逼真。集中说明了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精湛。

  3.雕刻者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这两句话分别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和《赤壁赋》,写的是苏轼泛舟赤壁之所见所感。将它们刻在小窗上,既能通过小窗启闭景象的分别说明,使读者体会王叔远刀法的精细,又能暗示核舟的背景、主题,照应第一段的“大苏泛赤壁”,使读者惊叹王叔远构思的奇巧。

  4.课文结尾段落有什么作用?

  概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八分有奇”,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揭示中心,表达了对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的由衷赞叹。

  5.本文说明部分不是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照船的中间、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的。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本文这样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开闭,由此说起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第二个原因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描绘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至于后写船尾,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而将船背放在最后写,则体现了文章内容安排主次分明,因正面是雕刻品的主体部分,而背面则为雕刻品的附属部分。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哪一样不是按照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事物的形状的,各有各的情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舟,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景。

  核舟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概有两个米粒那么高。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叶船篷。船舱旁边开有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子看,雕花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上。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同看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握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握着手卷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袒露着胸膛,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他)放平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能一粒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左右各有一个船夫。在右边的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长啸大叫的样子。在左边的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有水壶,那人目光注视茶炉,面容平静,好像在听煮茶声的样子。

  这只船的底部稍微平坦,(制作者)就在上面题写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样,一笔一画清清楚楚,字的颜色是黑的。又刻了一枚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这一只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总共三十四个。然而测量舟的长度,甚至还不足一寸。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技艺也真是灵巧神奇啊!

  12

12

文学常识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立言、立行。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之一(因为《乐》经失传,所以也有“五经”之说)。

  《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有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在手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主题概述

  诗歌写的是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参考译文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不可得,日日夜夜思念她。思念之情绵绵不绝,竟翻来覆去难以入睡。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三、诗歌结构

  第一部分:用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引出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部分:用姑娘采摘荇菜的情景起兴,写这位男子对淑女的极度思念和求而不得的痛苦。

  第三部分:描写这位男子在想象中与这位淑女相会的情景,进一步表达对采摘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之情。

四、鉴赏品读

  1.开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起兴,在河心小洲上“关关”鸣叫的雎鸠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的恭敬相处非常相似。写雎鸠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联想,酝酿气氛。然后进入正题,抒写自己的倾心所思和强烈向往,提出文静美好的女子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全诗的纲目,统领全篇。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以景物为出发点,借景抒情,用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这个男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3.如何理解诗歌中渗透的感情?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它既写了思慕追求,又深刻细微,止当所止,虽然有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也不陷于难以自拔的境地。此诗的感情率真、淳朴、健康。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主题概述

  诗歌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和对想象中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和可望不可即的苦恼。

二、参考译文

  芦苇很茂盛,白色露水凝结成霜。(我)所爱的那个人,在水的另一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她,(她)恍若站在水中央。

  芦苇又密又繁,白色露水还不曾干。(我)所爱的那个人,在水的那岸。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高峻。顺流而下去寻她,(她)恍若站在水中高地上。

  芦苇更为繁茂,白色露水还没有干。(我)所爱的那个人,就站在水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顺流而下去寻她,(她)恍若站在水中央的小块陆地上。

三、诗歌结构

  第一部分:用岸边的秋景起兴,写出了主人公与日夜思念的心上人难以相会。

  第二部分:采用反复咏叹的方法,把主人公怅惘和失望的情绪描绘得更加深入。

  第三部分:反复咏叹,表达了主人公对依然可望不可即的“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四、鉴赏品读

  1.全诗重章叠句有何作用?

  重章叠句更显韵味悠长,一再“溯洄”“溯游”,几度求索,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仪女子的情真意切。反复咏唱,强烈地表达了主人公殷切、焦急、惆怅的心情,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美。

  2.谈谈每章的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的样式有怎样的作用?

  每章前两句写景,以蒹葭和白露,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烘托了环境气氛,又流露出主人公凄婉的感情。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同时,这种表现手法还为诗歌增添了一份朦胧美。

  3.此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诗歌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方面都体现了诗歌的朦胧美。诗歌没有直接描写、倾诉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达到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效果。

4、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

一、易读错的字

  竖(shù)着 挪(nuó)动

  头痛(tòng)草籽(zǐ)

  仿佛(fú)商(shāng)店

  编织(zhī)终(zhōng)于

  匆(cōng)忙抽(chōu)丝

  编(biān)织 消(xiāo)失

二、易写错的字

  泉:是上下结构,是“白+ 水”,不是“白+ 小”。

  商:下面是“八+ 口”,不是“古”。

  店:半包围结构,注意撇要写得长一些。

三、会写词语

  耳朵 扇子 遇到

  兔子 后来 不安

  整个 头痛 最后

  决定 商店 围巾

  星期 抽丝 编织

  终于 完成 青蛙

  草籽 野鸭 毛虫

  泉水 应该 卖泥塘

  搬走 倒是 破开

  花纹

四、多音字

  倒 dào(倒车)dǎo(倒下)

  扇 shàn(扇子) shān(扇动)

  似 shì(似的) sì(似乎)

  撒 sǎ(撒种) sā(撒手)

五、形近字

  兔(兔子)决(决心)卖(买卖)

  免(免费)诀(口诀)买(买家)

六、近义词

  耷拉—低垂 散步—漫步

  寂寞—孤独 决定—打算

  吆喝—叫卖 舒服—舒适

七、反义词

  耷拉—高昂 经常—偶尔

  寂寞—充实 简单—复杂

  舒服—难受 周围—中心

  尽情—拘束 笨出—灵巧

  清醒—糊涂

八、词语搭配

  1.量词搭配:一(只)河马

  一(家)商店 一(间)小木屋

  一(个)招牌 一(头)牛

  一(条)蜈蚣 一(块)牌子

  一(根)竹子 一(只)野鸭

  2. 形容词搭配:

  (伤心)的事情 (大大)的泪珠

  (长长)的围巾 (绿茵茵)的小草

  (慢慢)地散步 (自言自语)地说

  (新奇)的目光 (笨手笨脚)的小毛虫

九、词语归类

  1.“AA地”式的词语:

  静静地 远远地 淡淡地

  悄悄地 默默地 缓缓地

  慢慢地

  2.ABB式的词语:

  绿茵茵 绿油油 黑沉沉

  黄灿灿 红彤彤 白花花

  紫盈盈

  3.AAB式的词语:

  打打滚 踢踢球 跑跑步

  做做操 洗洗手 读读书

  看看报

十、句子积累

  1. 比喻句:

  (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

  2. 设问句: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十一、考点提示

  1. 《大象的耳朵》中大象耳朵的作用和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常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

  2. 《蜘蛛开店》中蜘蛛开店的过程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常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

  3. 《青蛙卖泥塘》中青蛙改造泥塘的过程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 《小毛虫》中小毛虫抽丝剥茧变成蝴蝶的过程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5、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一、易读错的字

  钻(zuān)进去 筋(jīn)疲力尽

  街坊(fáng)挡(dǎng)住

  劝(quàn)告 窟窿(lóng)

  亡(wáng)羊补牢(láo)

  揠(yà)苗助长磨坊(fáng)

  愿(yuàn)意 审(shěn)视

  半晌(shǎng) 座(zuò)位

  教诲(huì)

二、易写错的字

  愿:半包围结构,第二笔撇稍长,不是上下结构。

  突:下面是个“犬,”不是“大”。

  摆:注意右边“罢”字上面框内是两竖。

三、会写词语

  筋疲力尽 明白 亡羊补牢 劝告 钻进

  丢失 麦子 应该 伯伯 飞快 为难 身边

  四周 立刻 突然 吃惊 认真 脚步 难为

  情亲 图画 老师 讲桌 座位 哈哈大笑

  五角星 然后 神情 发现 角度

四、多音字

  尽 jìn(尽头) jǐn(尽管)

  累 lěi(积累) lèi(劳累)

  圈 juàn(羊圈) quān(圆圈)

  难 nàn(灾难) nán(为难)

  坊 fāng(街坊)fáng(磨坊)

  没 méi(没有) mò(淹没)

  倒 dǎo(跌倒) dào(倒水)

  角 jiǎo(角度) jué(角色)

五、形近字

  劳(监牢) 丢(丢失) 该(应该)

  宋(宋朝) 去(回去) 咳(咳嗽)

  突(突然) 课(上课) 座(座位)

  空(空间) 棵(一棵) 坐(坐下)

六、近义词

  揠苗助长—拔苗助长 巴望—盼望

  焦急—着急 急忙—连忙 后悔—懊恼

  愿意—乐意 挡住—拦住 认真—仔细

  教诲—教导 准确—精确 严肃—严厉

七、反义词

  焦急—着急 枯—荣 后悔—无悔

  认真—马虎 深—浅 亲切—冷漠

  严肃—和蔼 和颜悦色—疾言厉色

八、词语搭配

  1. 动词搭配:

  (收住)脚步 (驮起)口袋

  (甩甩)尾巴 (挡住)去路

  2. 形容词搭配:

  (高兴)地说 (吃惊)地问

  (顺利)地过河 (自言自语)地说

  (和颜悦色)地说 (开开心心)地画

九、词语归类

  1.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狐假虎威 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井底之蛙

  2.ABAC式的词语:

  自言自语 各式各样 有声有色

  全心全意 一心一意

十、句子积累

  1. 含有关联词的句子: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并列关系)

  2. 感叹句: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3. 反问句: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

  4. “把”字句:

  (1)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2)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

十一、考点提示

  1.《寓言二则》《画杨桃》的课文内容及告诉我们的道理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2.《小马过河》中小马和老牛、松鼠的对话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读音小提醒:

  (1)平舌音z c s和翘舌音zh ch sh莫混淆:

zh

ìguānfú ìwūhuì dāngìlì

  置 冠 服 致 污 秽 当 自 立

sh

ruòyǐní wùēngqī

  若 饮 食 勿 生 戚

zh

èngàie yǔǎn fǎnèng

  正 晒 着 雨 伞 反 正

  (2)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和后鼻韵母ang eng ying ong,莫混淆:

ān

gubìzhkw mkǒu

  冠 必 正 看 望 门 口

ín

qkuai pw qti

  勤 快 盼 望 晴 天

  (3)鼻音n和边音l,莫混淆:

l

íkāi

  离开

  (4)轻声音节需要读得“轻又短”:

kuai

qín

  勤 快

  (5)“啊”发生了音变,在本课有四种读音,可别读错哦:

zia

ér() gāndekuà()

  儿子啊 干 得 快 啊

wa

kūa()xiǎ ()du()

  哭啊 想 啊 对 啊

朗读小贴士:

  (1)朗读|日积月累| 要读出节奏,不要拖音。

  (2)朗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要注意读出老奶奶说话时的心理变化;老爷爷说话是笑着说的,跟着韩老师学习一下让声音里带着笑意吧。

6、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第三单元知识点同步练习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燥(zào) 适(shì) 雅(yǎ) 吻(wěn) 概(gài)

  逆(nì) 超(chāo) 缸(gāng) 隙(xì) 掀(xiān)

  末(mò) 副(fù) 钳(qián) 搏(bó) 较(jiào)

  腹(fù)

  (2)难写的字

  醒:左边是“酉”,不要少写一横。

  寿:第四笔是一撇,不要写成竖和撇。

  示:下边是“小”,竖钩不要出头。

  建: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廴”,不要写成“辶”。

  蜜:部首是“虫”,不要写成“山”。

  辨:左中右结构,中间是“”,不要写成“讠”。

  途:半包围结构,部首是“辶”,不要写成“廴”。

  (3)多音字

7、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生字拼音组词知识点

  一、易读错的字

  曾(céng)经 泥泞(nìng) 顺(shùn)着

  荆(jīng)棘 晶莹(yíng) 面粉(fěn)

  甘蔗(zhe) 甜菜(cài) 就算(suàn)

  的(dí)确 波纹(wén) 葱(cōng)绿

  不舍(shě) 一株(zhū) 工程(chéng)

  建筑(zhù) 营(yíng)业 饲(sì)养

  二、易写错的字

  背:第二笔是横,不是点。

  暖:左边是“日”,不是“目”,右边不是“爱”。

  味:右边是“未”,不是“末”。

  具:注意里面是三横。

  匹:最后一笔是竖折,里面是“儿”。

  恋:下面的“心”,注意卧钩要卧倒,不能写成斜钩。

  三、会写词语

  雷锋 叔叔 足迹 昨天 冒着

  留下 弯弯 背着 洒下 迷路

  温暖 爱心 一定 也许 桌子

  平时 难道 味道 就是 加工

  种子 农具 甜菜 工具 劳动

  经过 才能 买卖 甘甜 一匹

  妹妹 出色 河水 碧绿 波纹

  好像 河岸 柳叶 景色 恋恋不舍

  要求 柳树 柳条

  四、多音字

  曾 zēng(曾孙) céng(曾经)

  蒙 měng(内蒙古)méng(蒙蒙细雨)

  的 dí(的确) de(好的)

  应yīng(应该) yìng(回应)

  散sàn(分散)sǎn(散落)

  还hái(还有)huán(还书)

  五、形近字

  波(波纹) 纹(波纹) 具(具体)

  披(披着) 蚊(蚊子) 真(真的)

  买(买卖)温(温和) 锋(锋利)

  卖(卖出)湿(湿润) 峰(山峰)

  洒(洒水) 弯(弯曲) 匹(一匹)

  酒(喝酒) 变(变化) 区(山区)

  六、近义词

  长长—狭长 寻找—寻觅 足迹—脚印

  好奇—奇怪 特别—特殊 平时—平常

  难道—莫非 傍晚—黄昏

  波纹—水纹 柔软—松软

  七、反义词

  弯弯—笔直 温暖—寒冷 特别—一般

  柔软—坚硬 美丽—丑陋 松开—抓住

  八、词语搭配

  (长长)的小溪 (迷路)的孩子

  (蒙蒙)的细雨 (年迈)的大娘

  (晶莹)的露珠 (温暖)的春风

  (平平常常)的糕 (好奇)地问

  九、词语归类

  “AA 的”式的词语:蒙蒙的 细细的 大大的 红红的AABB 式的词语:平平常常 开开心心 整整齐齐 大大咧咧

  十、句子积累

  感叹句: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比喻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十一、考点提示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最后一小节诗的理解。

  2.《千人糕》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米糕的制作过程的理解。

  3.《一匹出色的马》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爸爸的教育方法的理解。

8、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知识点+单元知识点测试卷

  一、识字加油站

  陀螺 毽子 不倒翁 玩具枪

  橡皮泥 溜溜球 遥控 坦克

  这次词语是我们常见的一些玩具,我们可以在认识了解这些玩具的同时认识这些汉字。

  识字途径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识字。识字时可以用加减识字或猜谜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把你积累的词语写下来。

  ◇形容生气:愤怒 。

  ◇形容高兴:兴高采烈 。

  ◇形容难过:伤心欲绝 。

  第一行的词语是形容生气的,第二行的词语是形容生气的,第三行的词语是形容难过的。

  形容生气:生气、震怒、恼怒、发怒、气愤。

  形容高兴:欣喜若狂、精神焕发、手舞足蹈、兴致勃勃、满面春风、生龙活虎。

  形容难过:悲痛欲绝、心如刀绞、痛不欲生、肝肠寸断、切肤之痛、痛哭流涕、声泪俱下。

  2.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说句子。

  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这组词语表示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的几种情况(或者几种变化),可以不分先后顺序。

  (1)妈妈一回到家就忙起来了,她一会儿扫地,一会儿炒菜,一会儿洗衣服。

  (2)孙悟空一会儿变成一个老头子,一会儿变成一位仙女,一会儿变成一位大仙。

  三、日积月累

  1.轻诺必寡信。——《老子》

  这句话出自《老子》,非常具有哲理性。意思是:轻易许诺必定很少守信用。这句话教育我们不要轻易许诺,只要许了诺就要认真践行,不要失了信义。

  2.失信不立。——《左传》

  这句话出自《左传》,意思就是说:人不讲信用便无法立足于天地间,引申义为无法立足于社会,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这句话说明了诚实守信不但是一个人处世之根本,也是一个国家安民治国之道。

  3.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

  这句话出自《韩非子》,意思是做小事情讲信用,就能够建立起很大的信用!意思是大诚信是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体现出来的。在诚信问题上,我们绝不能抱侥幸心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只有把每件事情做好了,日积月累,使诚信成了习惯、成了日常行为准则,这就是所谓的“小信成则大信立”。

一、易读错的字

  烟囱(cōng) 太阳伞(sǎn) 山冈(gāng)

  森(sēn)林 彩(cǎi)色 补充(chōng)

  商(shāng)量 赞(zàn)赏

  周围(wéi) 一泡(pāo)尿

  撞(zhuàng)伤 大婶(shěn)

  弟(dì)弟

二、易写错的字

  结:右边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补:部首是“衤”,不是“礻”。

  充:千万别忘记第四笔的点。

  幸:最上面是“土”,不是“士”。

三、会写词语

  彩色 脚尖 森林 雪松 歌声 苹果 精灵

  季节 梦境 拉着手 结果 一般 喜欢

  好像 说话 童话 阿姨 弟弟 方便 对岸

  游戏 发明 字母 上升 太阳伞 教书 海边

  周围 补充 公主 句子 勇士 合力 飞机

  地道 火药 终于 胜利 叫喊 忘记 抢去

  屁股 苍耳 留神 干净 列车 从来 幸运

  比如 使劲 一泡尿 屎壳郎

四、多音字

  泡:pāo(一泡尿)pào(水泡)

  劲:jìn(使劲)jìng(苍劲)

  乐:lè(乐呵呵)yuè(乐器)

  发:fā(发现)fà(白发)

  jiào(教室)jiāo(教书)

  biàn(方便)pián(便宜)

五、形近字

  句(句子) 结(结果) 泡(一泡尿)

  勾(勾引) 洁(洁白) 抱(抱着)

  般(一般) 幸(幸福) 弟(兄弟)

  股(屁股) 辛(辛苦) 剃(剃头)

  充(充足) 精(精神) 合(合力)

  允(允许) 晴(晴天) 舍(宿舍)

六、近义词

  透明—透亮 遮蔽—遮挡 看望—探望

  凶狠—凶恶 赞赏—赞扬 商量—商议

  昏头昏脑—昏昏沉沉

七、反义词

  遮蔽—暴露 快乐—痛苦 喜欢—讨厌

  凶狠—善良 赞赏—批评 小心—粗心

  昏头昏脑—精神抖擞

八、词语搭配

  1. 形容词搭配:

  (毛茸茸)的小鸟 (摇摇晃晃)的草叶

  (细长)的触须 (彩色)的梦

  (美丽)的公主 (凶狠)的魔王

  (葱郁)的森林 (苹果般)的太阳

  2. 量词搭配:

  一(棵)枫树 一(把)太阳伞

  一(个)鸟窝 六(只)小喜鹊

九、词语归类

  1. “又× 又×”式的词语:又大又红 又白又胖

  又黄又瘦 又黑又小 又高又大

  2. ABAC 式的词语:昏头昏脑 大手大脚 呆头呆脑

  多才多艺 独来独往 动手动脚

十、句子积累

  1. 比喻句: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 一直打开着。

  2. 拟人句: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

  3. 比喻句、排比句: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 有的圆,有的硬。

十一、考点提示

  《彩色的梦》第1、2 节,

  《枫树上的喜鹊》第5-13 自然段,

  《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第2、6 自然。

同步练习试卷

  答案如下:

  一、1.píng √ zhuàng

  √ hūn shāng

  √ √ liánɡ

  2.梦 梦想 精 精彩 团 团结 冈 山冈

  3.森林 教会 周围 使劲 补充 游戏 彩色 母亲

  4.洁 结 洁 苹 评 评 插 播 播 兔 免 免

  5.(1)胃 股 肩

  (2) 玩具枪 橡皮泥 不倒翁

  (3)怒气冲冲 恼怒 咬牙切齿

  6.(1)鸟儿在树枝上大声地歌唱。

  (2)他在游乐场里一会儿滑滑梯,一会儿骑木马,一会儿拍皮球,玩得可开心了。

  二、7.①轻诺 ②不立 ③大信立

  (1)②(2)③

  三、8.(1)水果香 季节风 紫葡萄

  (2)妈妈 (3)屎壳郎 天牛

  9.①④②③

  四、10.

  11.大 笑 信 心 得 已 本 本

  12.要是我也喝醉了,就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13.平时的积累和对事物的观察

  五、14.思路导航:本次习作可以围绕“士兵救公主”来写,通过一系列的历险,最终士兵救出了公主,并当上了国王。历险过程中,经过沼泽地,飞毯帮助他离开;经过河流遭遇食人鱼,皮划艇帮助他离开;经过雪山,女巫变出狼群,仙女帮助他摆脱困境。最终他破除了女巫的魔法。 例文略。

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容易读错的字

送( zèn)住(gě)

色(céng)土( lí)

淡(tàn) 子(yún)

花( jué) 脚(yìng)

收(fēn)败(chán)

蟋(lǜ)诵( jīn)

二、多音字辨音

三、容易写错的

径:

右边的部分第二笔是点。

霜:

上面的“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

挑:

第七笔是竖弯钩,不是斜钩。

紧:

下面的部分要写得紧凑。

规:

左边的第四笔是点。

迟:

上边的“尺”最后一笔是点 。

四、形近字辨析

五、近、反义词

近义词

  明朗一明亮 平展—平整 凌乱一杂乱

  增添一增加 愉快一快乐 温柔一温顺

  留意一留心 炎热一酷热 凉爽一凉快

  加紧一赶紧 五彩缤纷一五光十色

反义词

  潮湿一干燥 平展一卷曲 小心一粗心

  愉快一难过 温柔一粗暴 留意一大意

  炎热一寒冷 凉爽一温暖 香甜一苦涩

炎热

1.夏天是那么(寒冷),冬天却是那么(炎热 寒冷)。

留意

2.请你(留心)一下拐弯处有没有结冰。

明朗

3.草原的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亮)。

增加

4.请你不要再(增添 )题目的难度了。

六、佳句积累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七、词语归类

  【ABB 式词语】亮晶晶 湿漉漉

  【ABAB 式词语】金黄金黄 瓦蓝瓦蓝

  【描写颜色的成语】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八、日积月累

1、描写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每到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日子,我就喜欢和家人一起去郊外游玩。一路上金桂飘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来到田野里,举目远眺,层林尽染;近处的果园里,果实累累,真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2、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

  秋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王维《山居秋暝》

  秋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秋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秋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九、课文主题。

  《山行》描写了深秋时节,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增刘景文》通过对“荷枯、菊败、橙黄、橘绿”的描写,突出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佩之情。《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情感。《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描写了秋日铺满金色梧桐落叶的水泥道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水泥道美景的钟爱,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秋天的雨》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听听,秋的声音》中体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十、考点提示

  1. 背诵:《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和《秋天的雨》第2 自然段。

  2. 会用自己的话说说《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诗句的意思。

  3.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6、7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 《秋天的雨》第2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5. 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6. 学会用正确的格式写日记。

10、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类及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易读错的字

  曾(céng)经 泥泞(nìng) 顺(shùn)着

  荆(jīng)棘 晶莹(yíng) 面粉(fěn)

  甘蔗(zhe) 甜菜(cài) 就算(suàn)

  的(dí)确 波纹(wén) 葱(cōng)绿

  不舍(shě) 一株(zhū) 工程(chéng)

  建筑(zhù) 营(yíng)业 饲(sì)养

二、易写错的字

  背:第二笔是横,不是点。

  暖:左边是“日”,不是“目”,右边不是“爱”。

  味:右边是“未”,不是“末”。

  具:注意里面是三横。

  匹:最后一笔是竖折,里面是“儿”。

  恋:下面的“心”,注意卧钩要卧倒,不能写成斜钩。

三、会写词语

  雷锋 叔叔 足迹 昨天 冒着

  留下 弯弯 背着 洒下 迷路

  温暖 爱心 一定 也许 桌子

  平时 难道 味道 就是 加工

  种子 农具 甜菜 工具 劳动

  经过 才能 买卖 甘甜 一匹

  妹妹 出色 河水 碧绿 波纹

  好像 河岸 柳叶 景色 恋恋不舍

  要求 柳树 柳条

四、多音字

  曾zēng(曾孙)céng(曾经)

  蒙měng(内蒙古)méng(蒙蒙细雨)

  的dí(的确)de(好的)

  应yīng(应该)yìng(回应)

  散sàn(分散)sǎn(散落)

  还hái(还有)huán(还书)

五、形近字

  波(波纹) 纹(波纹) 具(具体)

  披(披着) 蚊(蚊子) 真(真的)

  买(买卖)温(温和) 锋(锋利)

  卖(卖出)湿(湿润) 峰(山峰)

  洒(洒水) 弯(弯曲) 匹(一匹)

  酒(喝酒) 变(变化) 区(山区)

六、近义词

  长长—狭长 寻找—寻觅 足迹—脚印

  好奇—奇怪 特别—特殊 平时—平常

  难道—莫非 傍晚—黄昏

  波纹—水纹 柔软—松软

七、反义词

  弯弯—笔直 温暖—寒冷 特别—一般

  柔软—坚硬 美丽—丑陋 松开—抓住

八、词语搭配

  (长长)的小溪 (迷路)的孩子

  (蒙蒙)的细雨 (年迈)的大娘

  (晶莹)的露珠 (温暖)的春风

  (平平常常)的糕 (好奇)地问

九、词语归类

  1. “AA 的”式的词语:蒙蒙的 细细的 大大的 红红的

  2. AABB 式的词语:平平常常 开开心心 整整齐齐 大大咧咧

十、句子积累

  1. 感叹句: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2. 比喻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十一、考点提示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最后一小节诗的理解。

  2.《千人糕》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米糕的制作过程的理解。

  3.《一匹出色的马》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爸爸的教育方法的理解。

练习及答案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zuó tiān wēn nuǎn láo dònɡ ɡōnɡ jù bō wén

  (昨天)(温暖)(劳动)( 工具)(波纹)

  jǐnɡ sè wèi dào ài xīn jiā ɡōnɡ zú jì

  (景色)(味道)(爱心)(加工)(足迹)

  二、成语接龙。

  恋恋不舍——( 舍己为人)——(人山人海)——(海纳百川)——(川流不息)

  三、比一比,再组词。

  锋(锋利) 洒(洒水)具(具体)舍(不舍)匹(马匹)

  蜂(蜜蜂) 酒( 白酒)真(真实)舌(舌头)四( 四个)

  四、多音字组词。

  略

  五、近义词。

  格外——( 特别) 应当——(应该) 杰出——(出色)

  漂亮——( 美丽) 急忙——(连忙) 路过——( 经过)

  六、反义词。

  年轻——(年迈) 一般——(特别) 出来——(进去)

  寒冷——( 温暖) 难过——(高兴) 马虎——(仔细)

  七、照样子,写词语。

  又长又细 又香又甜 又大又圆 又高又壮

  碧绿碧绿 乌黑乌黑 火红火红 雪白雪白

  葱葱绿绿 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整整齐齐

  八、按要求写句子。

  例: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1、难道我说得不对吗?

  难道这不是你的铅笔吗?

  例: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2、小溪弯弯曲曲的,像一条长长的丝带。

  3、大树又粗又壮,像一把撑开的绿伞。

  4、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形容词,让句子更加生动。

  (1)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在这里遇到了(迷路 )的孩子,他把孩子送回了(温暖)的家里。

  (2)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在这里遇到了( 年迈)的大娘,他背着大娘走出荆棘,在路旁洒下了(晶莹)的汗滴。

  (3)一块(平平常常 )的米糕,却包含了很多很多人的劳动。

  九、名言警句。

  1、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说的是与其在别人风光的时候跑去贺喜,不如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送去帮助。

  2、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意思是平时主动帮助别人,到自己有急事的时候也会有人帮助自己。

  3、平时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感到很快乐,正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十、读句子,体会划线词语的意思。

  1、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晶莹:光亮而透明。

  2、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泥泞:因有烂泥而不好走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小金鱼 (沉重)的甲壳 (敏捷)的兔子

  2、那几只小乌龟为什么想变成兔子、大象、金鱼?

  它们认为自己不如兔子敏捷、不如大象威严、不如金鱼美丽,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

11、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及两套测试卷

一、易读错的字

  宋(sòng)人解释(shì)触株(chù zhū)耕(gēng)者

  折颈(jǐng)懦弱(nuò ruò)陶(táo)罐擦(cā)洗

  谦(qiān)虚价(jià)值尘(chén)土捧(pěng)起

  狮(shī)子别致(zhì)欣赏(xīn shǎng)不禁(jīn)

  皱(zhòu)眉匀称(yún chèn)挣(zhèng)脱倒映(yìng)

  遵循(zūn xún)传(chuán)来尊(zūn)敬碌(lù)碌无为

二、易写错的字

  颈:第二笔是“点”。

  虚:半包围结构,部首是“虍”。

  懦:右上部分“雨”第三笔是“横钩”。

  赏:下边是“贝”。

  映:右边是“央”。

三、重点词语

  守株待兔等待宋国耕田触株颈部

  释放其他骄傲谦虚懦弱尘土捧起

  擦洗看不起傲慢神气住嘴王朝

  光洁美观古代价值动手国王狮子

  鹿角池塘倒映欣赏精美匀称别致

  传来哎呀叹气痛快倒影着急

  没精打采机灵回头机会

四、多音字

  为wéi(作为)wèi(为什么)折shé(折本)zhé(折断)

  朝zhāo(朝霞)cháo(王朝)盛shèng(盛开)chéng(盛东西)

  倒dǎo(跌倒)dào(倒茶)禁jìn(禁止)jīn(不禁)

  撒sǎ(撒落)sā(撒手)挣zhēng(挣扎)zhèng(挣脱)

  称chēng(称号)chèn(匀称)划huà(划分)huá(划船)

  难nàn(苦难)nán(难过)应yīng(应该)yìng(应答)

五、形近字

  劲(使劲)颈(颈椎)珠(珍珠)株(株连)熬(熬粥)傲(骄傲)

  袋(口袋)代(古代)糯(糯米)懦(懦弱)娇(娇气)骄(骄傲)

  糖(糖块)塘(池塘)至(至今)致(精致)师(老师)狮(狮子)

  崖(悬崖)涯(天涯)尊(尊敬)遵(遵守)录(目录)碌(忙忙碌碌)

六、近义词

  耕—耘(种)折—断触—撞复—再

  谦虚—虚心恼怒—愤怒朴素—朴实

  傲慢—骄傲懦弱—软弱轻蔑—轻视

  确实—实在争辩—分辩羞耻—耻辱

  理会—理睬流逝—消逝覆灭—消灭

  倒塌—坍塌惊讶—惊异欣赏—观赏

  抱怨—埋怨逼近—接近犹豫—迟疑

  遵循—遵从(依照)尊敬—尊重(敬重)

七、反义词

  有—无死—活得—失笑—哭

  懦弱—刚强荒凉—繁华朴素—华丽

  谦虚—骄傲羞耻—荣耀傲慢—谦恭

  兴奋—镇静犹豫—果断

  守株待兔—随机应变机灵—迟钝

  别致—普通凶猛—温顺遵循—违背

  忙忙碌碌—轻轻松松

八、词语搭配

  形容词搭配:

  (1)形容词+ 动词:

  (谦虚)地回答(傲慢)地问

  (惊讶)地说(兴奋)地说

  (高兴)地叫起来(痛痛快快)地喝

  (没精打采)地离开(机灵)地支起

  (悄悄)地逼近(蜿蜒)地贯穿

  (安闲)地躺

  (2)形容词+ 名词:

  (骄傲)的铁罐(懦弱)的东西

  (轻蔑)的神气(厚厚)的尘土

  (荒凉)的废墟(精美别致)的角

  (漂亮)的角(美丽)的角

  (难看)的腿(匀称)的身段

  (有力)的长腿(凶猛)的狮子

  (灰心丧气)的狮子(沉重)的货船

  (柔软)的泥土(清闲)的生活

九、词语归类

  1.ABAC 式词语:

  无忧无虑各种各样无牵无挂

  挨家挨户不离不弃毕恭毕敬

  2. 数量词语:

  一(只)鹿一(个)池塘一(面)镜子

  一(阵)清风一(头)狮子一(条)小溪

十、句子积累

  1. 三个“而”字句:

  (1)折颈而死。

  (2)因释其耒而守株。

  (3)而身为宋国笑。

  2.“把”字句:

  (1)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2)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3. “被”字句: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4. 语言、神态描写:

  (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3)“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4)“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 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5. 比喻句:

  (1)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

  (2)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 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

  6. 反问句:

  (1)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

  (2)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个自然规律, 难道你已经忘掉?

十一、考点提示

  1. 背诵《守株待兔》“日积月累”。

  2. 知道本单元每篇课文和“阅读链接”讲述的道理。

  3. 积累AABC 式和ABAC 式的词语。

  4. 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5. 仿照例句,补充句子中的神态、动作描写。

  6. 学会用正确的格式写通知。

  7. 我国著名的寓言有:滥竽充数、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塞翁失马、掩耳盗铃、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愚公移山、亡羊补牢……

  8. 读寓言故事,知道古希腊《伊索寓言》讲述动物故事、俄国《克雷洛夫寓言》讲述动物和植物的故事、法国《拉·封丹寓言》是老故事新道理。

  9. 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认真看图,按照一定顺序写,写出动作、神态、语言等)。

  同步练习

三年级

12、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易读错的字

  长江涌(yǒng) 珠峰耸(sǒng )情谊(yì) 神州(zhōu)

  传(chuán)统 龙舟(zhōu) 乞(qǐ)巧 牛郎(láng)

  元宵(xiāo) 漂(piào)亮 珍(zhēn)贵 饰(shì)品

  随(suí)身 损(sǔn)坏 钱财(cái) 香煎(jiān)

  红烧(shāo) 水煮(zhǔ) 蒸(zhēng)饺 炸(zhá)酱

  小米粥(zhōu)

二、易写错的字

  州:三点中第一点与其他两点方向不同。

  民:最后一笔是斜钩,不是捺。

  壳:上面是“士”,不是“土”。

  转:第四笔是提。

  烧:右边上面的横上不要多写一点。

  烤:右边的下面是“

  ”,不是“与”。

三、会写的词语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情谊—情意 奋发—奋勉繁荣—繁华 欢笑—欢乐

  转眼—转瞬 团圆—团聚热闹—喧闹 漂亮—美丽

  珍贵—宝贵 喜欢—喜爱容易—简单

七、反义词

  繁荣—萧条 美—丑奋发—消沉 漂亮—丑陋

  珍贵—普通 喜欢—讨厌容易—困难

八、词语搭配

  动词搭配

  黄河(奔) 长江(涌) (贴)窗花 (放)鞭炮

  (看)花灯(赛)龙舟(吃)月饼(过)中秋

  (会)鹊桥

九、词语积累

  1. ABB 式的词语:

  香喷喷 甜津津 辣乎乎

  2. 含有一对反义词的词语:

  大街小巷 大惊小怪 左思右想东张西望 七上八下

十、佳句积累

  1. 比喻句:大街小巷人如潮。

  2. 对偶句: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十一、考点提示

  1. 了解祖国的著名景观。

  2.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3. 了解中国美食的一些烹调方法:凉拌、煎、红烧、烤、炸、炖、蒸、煮、熬、爆、炒。

  4. 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不认识的字。

  5. 背诵十二生肖。

一、会认字

  州(zhōu) 涌(yǒng) 峰(fēng)

  耸(sǒng) 湾(wān) 隔(gé)

  峡(xiá) 与(yǔ) 陆(lù) 谊(yì)

  浓(nóng)齐(qí)奋(fèn) 繁(fán)

  荣(róng) 传(chuán)统(tǒng) 贴(tiē)

  宵(xiāo)巷(xiàng)祭(jì)舟(zhōu)

  艾(ài) 堂(táng)乞(qǐ) 巧(qiǎo)

  郎(láng) 饼(bǐng)赏(shǎng) 菊(jú)

  甲(jiǎ) 骨(gǔ)类(lèi) 珍(zhēn)

  饰(shì) 品(pǐn)随(suí) 易(yì)

  损(sǔn) 币(bì)财(cái) 赚(zhuàn)

  赔(péi) 购(gòu)贫(pín) 菠(bō)

  煎(jiān) 腐(fǔ)茄(qié) 烤(kǎo)

  煮(zhǔ) 爆(bào)炖(dùn) 蘑(mó)

  菇(gū) 饺(jiǎo)酱(jiàng) 粥(zhōu)

  蛋(dàn) 津(jīn)溜(liū) 辣(là)

  乎(hū) 喷(pēn)腻(ni) 绵(mián)

  脆(cuì) 邦(bāng)

二、会写字及组词

1 神州谣

  州(神州)(州县)(杭州)(苏州)

  湾(台湾)(海湾)(港湾)(河湾)

  岛(小岛)(岛屿)(海岛)(半岛)

  峡(海峡)(三峡)(峡谷)(三门峡)

  民(民族)(人民)(民心)(民众)

  族(民族)(家族)(种族)(族长)

  谊(友谊)(情谊)(交谊)

  齐(齐全)(整齐)(齐名)(齐心协力)

  奋(发奋)(奋斗)(奋力)(奋飞)

2 传统节日

  贴(贴窗花)(粘贴)(贴纸)(贴近)

  街(大街小巷)(街道)(逛街)(街巷)

  舟(龙舟)(小舟)(轻舟)(泛舟)

  艾(艾叶)(艾草)(艾绒)(方兴未艾)

  敬(尊敬)(敬重)(敬爱)(敬礼)

  转(转送)(转达)(周转)(转移)

  团(团圆)(团聚)(团结)(团队)

  热(热闹)(热情)(酷热)(热水)

  闹(热闹)(哭闹)(闹心)(闹元宵)

3 “贝”的故事

  贝(贝壳)(宝贝)(扇贝)(贝齿)

  壳(贝壳)(蛋壳)(硬壳)(外壳)

  甲(甲骨)(指甲)(甲等)(花甲)

  骨(甲骨)(骨头)(骨肉)(骨气)

  钱(钱币)(金钱)(花钱)(挣钱)

  币(钱币)(金币)(硬币)(货币)

  与(相与)(与其)(生死与共)

  财(财产)(财物)(财富)(财会)

  关(相关)(有关)(关于)(关注)

4 中国美食

  烧(烧烤)(烧饭)(红烧)(烧火)

  茄(茄子)(番茄)

  烤(烧烤)(烤烤鸭)(烤火)(烤肉)

  鸭(烤鸭)(鸭子)(鸡鸭)(鸭肉)

  肉(鸡肉)(烤肉)(肉体)(肉身)

  鸡(鸡肉)(鸡蛋)(小鸡)(鸡仔)

  蛋(鸡蛋)(蛋壳)(蛋黄)(鸭蛋)

  炒(炒饭)(炒菜)(炒面)(炒米)

  饭(炒饭)(米饭)(饭菜)(吃饭)

三、易写错的字

  州:三点中第一点与其他两点方向不同。

  民:最后一笔是斜钩,不是捺。

  壳:上面是“士”,不是“土”。

  转:第四笔是提。

  烧:右边上面的横上不要多写一点。

  烤:右边的下面是“”,不是“与”。

四、重点词语

  神州 中华 山川 黄河 长江 长城

  台湾岛 海峡 民族 一齐 奋发 情谊

  节日 春节 花灯 清明节 先人 龙舟

  中秋 圆月 转眼 全家 团圆 热闹

  艾香 敬爱 贴窗花 大街 动物 贝壳

  甲骨文 张开 样子 可以 钱币 与众不同

  钱财 有关 美食 红烧 烤鸭 羊肉

  蛋炒饭 茄子 小鸡

五、多音字

  piào(漂亮) zhá(油炸)

  漂 炸

  piāo(漂流) zhà(炸弹)

六、近义词

  情谊——情意 奋发——奋勉 繁荣——繁华

  欢笑——欢乐转眼——转瞬 团圆——团聚

  热闹——喧闹 漂亮——美丽珍贵——宝贵

  喜欢——喜爱 容易——简单

七、反义词

  繁荣—萧条 奋发—消沉漂亮—丑陋

  珍贵—普通 喜欢—讨厌容易—困难

八、词语搭配

  两扇壳

  黄河(奔)长江(涌)(贴)窗花

  (放)鞭炮(看)花灯(赛)龙舟

  (吃)月饼(过)中秋(会)鹊桥

九、词语归类

  ABB式词语:

  香喷喷 甜津津 辣乎乎 酸溜溜

  含有一对反义词的词语:

  大街小巷 口是心非 左思右想 同甘共苦

十、好句积累

  1.大街小巷人如潮。(比喻)

  2.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对偶)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二年级《神州谣》生字笔顺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附答案 《爬山虎的脚》同步练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知识点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知识点解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同步练习 《枣核》生字词拼音等知识点、练习 《一分钟》生字组词拼音笔顺等知识点预习 《小猴子下山》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操场上》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知识点归类预习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习作指导+范文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忆读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段落大意课文主题与课后习题答案 燕子课后习题同步练习 《彩色的梦》词语理解重点句子问题解答及课后习题答案 《口语交际》交际方法指导与例文《父与子》

最新学习资源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21篇(含答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同步练习 《匆匆》同步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归类复习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类复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知识点归类预习及第六单元测试卷

相关信息 语文老师学期工作计划 二年级寓言成语故事100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附练习题及答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类复习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寓言故事100篇 二年级作文我的弟弟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求较大数的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