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柳营》教学设计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中学教案

《细柳营》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30 19:34:17

《细柳营》教学设计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中学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细柳营》教学设计

  21、《细柳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顺畅朗读

  1、老师范读全文。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自读,同桌间互相矫正读音。

  4、齐读全文。

  二、对照注释默读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小组猜读

  对疑难字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测部分字词的含义。

  四、翻译课文

  1、请一位同学口头翻译全文。其他学生注意他翻译过程中是否有不得的地方,做上记号,各自考虑怎样翻译比较恰当。

  2、学生和老师共同矫正。

  五、质疑解难

  针对各个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字句含义理解的典型性疑难问题,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解答。

  如:军――军细柳(驻军)  上自劳军(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

  使――于是上乃使使节诏将军(派)(使臣)

  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 天子为动(被)

  结合以上环节,可以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朗读课文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

  2、思考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

  针对上一课的教学重点,检查学生朗读理解的情况

  二、分析人物形象

  朗读课文后,学生畅谈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老师可适当补充关于人物史料的介绍)

  明确:周亚夫,西汉著名的军事家,绛侯周勃的儿子。先为河内守,因其兄绛侯胜之有罪,以贤封为条侯,续绛侯后。历仁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方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本文既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壩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相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周亚夫这种敬业精神是西汉朝廷之大幸,是安内攘外、拯救国家的精神支柱,的确值得敬佩。“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周亚夫虽然严谨有方,但营门挡驾,毕竟令当时的人们吃惊不小。有的认为周亚夫吃了豹子胆,太目无君主;也有人为周亚夫担忧。所幸文帝比较开明,深知周亚夫从严治军的一片苦心,不仅没有责罚他,反倒倍加称赞,誉为“真将军”,其后更“拜亚夫为中尉”,具体负责京师长安的卫戍事务,甚至在临终时还特意嘱咐太子:“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可见,文帝是一位圣明的君主,他对刘礼、徐厉两位将军在工作上玩忽职守,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而对周亚夫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在表赞扬。

  三、理解对比的写法

  指导学生认识文中人物刻画个性鲜明,主要因为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学生找出文中具体运用对比手法的语句。

  明确: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的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为:

  1、文中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与后面写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对比。与霸上和棘门军的将士不同,细柳军中士卒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在军营中两次“不得入”,并被守营门的官兵告知“军中不得驱驰”。于是文帝按辔而行。由此可见,击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时,众将士受宠若惊,极力讨好文帝。而击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2、文中结尾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称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称赞周亚夫是“真将军”。

  四、探究现实意义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例如: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争取背诵全文。

  2、结合本课的学习,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细柳营

  对比

  霸上、棘门――细柳

  文帝巡视:(上)“直驰入”    军士整装,严阵以待

  两次“不得入”

  “军中不得驱驰”

  “将以下骑送迎”        “请以军礼见”

  文帝评价:“若儿戏耳”     “真将军也”

2、《细柳营》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nbs

  p;

  目标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3.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教学重点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2、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3、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教学难点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具小黑板一、导入新课周亚夫是汉代开国功臣周勃之子,周勃死后由其长子周胜之袭封爵。后来周胜之因犯罪,汉文帝才选周勃诸子中的贤者,当时担任河内守的周亚夫作为爵位继承人。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入侵,亚夫奉命领军防守长安,驻军细柳,其实这次匈奴入侵,历时不过一个月,因汉军戒备森严,以匈奴兵退却而结束。《细柳营》这篇课文就讲了周亚夫是如何治军的。二、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三、读文1、老师范读全文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3、学生自读,同桌间互相纠正读音4、齐读课文(读文过程可自由掌握)四、对照注释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标记。五、小组猜读对有疑难字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可以根据上下句的意思猜测部分字句的含义。六、翻译正文1、匈奴大入边边境匈奴侵入边境2、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于是文帝任宗正刘礼为将军3、军棘门驻军棘门4、以备胡用以防备匈奴侵入5、上自劳军皇上亲自犒劳守军6、至霸上及棘门军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7、将以下骑送迎将领们用下马的礼节来欢迎欢送8、已而不久,过后。9、之细柳军到了细柳军营10、军士吏被〔被(pī)披〕甲,锐〔锐,锐利,这里指拿着锐利的兵器。〕兵刃,11、彀〔彀(gòu)张开〕弓弩,持满。12、天子先驱〔先驱,先头的卫队。〕至,不得入。1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听从)闻寡人之耳者(传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听到)14、军中不得驱驰。军营中不能够驱驰15、居无何〔居无何,过了没有〕16、将军亚夫持兵揖〔持兵揖(y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17、改容〔改容,指表情严肃起来。〕式车〔式车,扶着车前的横木〕。使人称谢(告知)使宣谢主(谢罪)18、此真将军矣这既出军门已经营此所谓战胜于朝庭这既克,分问其故已经19、其将那里的20、固(必定)可袭而虏(俘虏)也21、可得(能)而犯邪(通耶,呢)当堂检查背诵结果(针对字词句)七、课文分析学生思考与讨论1、中的周亚无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教师明确:他是一个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2、学生讨论:问题:作者是怎能样来写这个人物的?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师总结本文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刻现人物形象。3、归纳文章主旨文章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的性格特点。八、练习1、.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本题旨在让同学们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哪些地方用了侧面描写、哪些地方用了正面描写。应从军士戒备、军纪严明、军令畅达以及周亚夫的所言所行等几方面回答。2、.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题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详见“写法归纳”。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2).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管,持满。(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答案:(1).大:大规模,大举。(2).锐:锋利,课文里是“使……锋利”的意思。(3).改容:改变神情。(4).虏:俘虏。板书设计细柳营对比霸上、棘门细柳营文帝巡视:(上)“直驰入”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将以下骑送迎“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两次“不得入”侧面使使持节诏将军真军中不得驱驰,将请以军礼见正面军文帝评价:若儿戏耳真将军也侧面

3、辩论出的结果——《细柳营》片段教学反思(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下面就《细柳营》的教学片段,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情况。

  案例片段

  师:翻译完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觉得文中的“将”字都读“jiānɡ”,没有“jiànɡ”这种读法。(目光齐聚,众目睽睽下,该生脸红了。)

  师:能说具体一点吗?

  生:文中的“将”字你讲的有两种读法,其中“将以下骑送迎”一句中读的是“jiànɡ”,我认为也应该读“jiānɡ”!还有就是你读这句话时停顿也错了,我认为正确的停顿是“将/以下骑/送迎”,可你的停顿是“将以下/骑送迎”,所以你对这句话的翻译也就错了。

  师:你是说我不仅读错了,还翻译错了,能告诉我理由吗?

  生:你读“jiànɡ”,说这里“将”的意思是“将士”,“将以下”与“骑送迎”中间停顿,然后翻译为“(两军营)将士高接远送”,我觉得应该翻译成“将军用下马(行跪拜礼的礼节)送迎”,所以应该是“将”后停顿,“以下骑”后停顿才对。(同学们笑了,另和同学立即举手)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将军下马行跪拜礼,难道战士们是骑在马上的吗?(同学们又笑了。)

  生:根据“直驰入”,应该是将军和战士都下马行跪拜礼才对。所以应该是“将士”而不是“将军”。(众同学点头)

  师:这个我是参照的是今年和你们手中的书本同步配发的《教师用书》(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教师用书》展示给学生看),上面是这么翻译的。

  生(不服气):老师您不是让我们要敢于质疑吗?难道您那本书就完全对吗?

  (同学们以异样的目光投向他。)

  师:其实我在备课时也想过这个问题,尤其是对“高接远送”一说有些疑惑,你能详细谈谈你的理解吗?

  生:刚才他(那们同学)说了将士们都下马行跪拜礼不假,可这篇文章重点刻画的人物是周亚夫,所以我认为这句话中的“将”就是“将军”,大家想想,将军都下马行跪拜礼了,其他人还敢不行跪拜礼吗?

  生:老师,我赞同他的说法了,是应该理解为“将军”,这个句子也应该翻译为“将军用下马(行跪拜礼)送迎”。

  师:你赞同了,还有同学认可吗?认同的请举手。(有几名同学举起手来)

  师:好!你们今天不仅用我的话来挑战我,还挑战了教材权威。我很佩服你们。但你们得找依据,最好从本文的内容和写法上找到确凿的证据,只有这样,我们的挑战才有意义。请大家去研读课文,看能不能从内容和写法上将证据找出来,然后大家再讨论,看是我和我的《教师用书》错了,还是你们的理解出了偏差。

  (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讨论得异常热烈。)

  生:老师,我找到了。

  师:说说看,后面的“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一句的意思不就是“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吗?这是照应,前面应该有伏笔,可前面除了这句,再也找不到一句有“用跪拜礼”这一意思的。从前后照应上来看应该理解为“将军”而不是“将士”。

  师:还有呢?

  生:在文言文中,“以下”应该怎么解释,我们没学过,本文也没有注解,而我们只知道“以”可以解释为“用”,这句话中的“以”解释成“用”是完全可以的,反到是“以下”不能解释了,不应该是现代汉语的“以下”吧!这也说不过去呀!

  师:大家认为他说得怎么样?

  生:好!(众人鼓掌)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因为读音变化,停顿变化,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完全改变了。祝贺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拥有了宝贵的质疑习惯和挑战精神……

  学习文言文,读顺文是基本,读懂意是关键。一个字的读音,一个句子的停顿会直接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白话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必由之路,更是关键环节。作为民族经典、文化瑰宝的文言文,我们是否一定要屈尊教材和教参呢?

  案例中的“将以下骑送迎”就是一个典型。无论是非常正版的教辅资料,还是权威的教材和教参,很难找到“将军用下马(行跪拜礼)送迎”之说,到是“(两军将士)高接远送”成了各种版本的标准,就算有些教辅资料有所不同,那也是大同小异,决不会大逆到将“高接远送”改成“下马跪拜行礼”了。

  学生能自主的把“将”读作“jiānɡ”,解释为“将军”;把“以”和“将”分开,且解释为“用”;把“下骑”连一在起,理解成“下马”。这不仅符合古代语法规范,更考虑到了“两相对比”和“前后照应”。在对“将以下骑送迎”一句的探讨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使我认识到自己备课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我惊异的发现学生已经长出了特别明显的两条腿——学生身上可贵的质疑习惯和挑战精神,迈出了走向研究性学习的坚实步伐。

4、《细柳营》教学设计

  21、《细柳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顺畅朗读

  1、老师范读全文。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自读,同桌间互相矫正读音。

  4、齐读全文。

  二、对照注释默读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小组猜读

  对疑难字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测部分字词的含义。

  四、翻译课文

  1、请一位同学口头翻译全文。其他学生注意他翻译过程中是否有不得的地方,做上记号,各自考虑怎样翻译比较恰当。

  2、学生和老师共同矫正。

  五、质疑解难

  针对各个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字句含义理解的典型性疑难问题,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解答。

  如:军――军细柳(驻军)  上自劳军(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

  使――于是上乃使使节诏将军(派)(使臣)

  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 天子为动(被)

  结合以上环节,可以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朗读课文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

  2、思考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

  针对上一课的教学重点,检查学生朗读理解的情况

  二、分析人物形象

  朗读课文后,学生畅谈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老师可适当补充关于人物史料的介绍)

  明确:周亚夫,西汉著名的军事家,绛侯周勃的儿子。先为河内守,因其兄绛侯胜之有罪,以贤封为条侯,续绛侯后。历仁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方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本文既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壩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相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周亚夫这种敬业精神是西汉朝廷之大幸,是安内攘外、拯救国家的精神支柱,的确值得敬佩。“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周亚夫虽然严谨有方,但营门挡驾,毕竟令当时的人们吃惊不小。有的认为周亚夫吃了豹子胆,太目无君主;也有人为周亚夫担忧。所幸文帝比较开明,深知周亚夫从严治军的一片苦心,不仅没有责罚他,反倒倍加称赞,誉为“真将军”,其后更“拜亚夫为中尉”,具体负责京师长安的卫戍事务,甚至在临终时还特意嘱咐太子:“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可见,文帝是一位圣明的君主,他对刘礼、徐厉两位将军在工作上玩忽职守,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而对周亚夫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在表赞扬。

  三、理解对比的写法

  指导学生认识文中人物刻画个性鲜明,主要因为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学生找出文中具体运用对比手法的语句。

  明确: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的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为:

  1、文中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与后面写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对比。与霸上和棘门军的将士不同,细柳军中士卒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在军营中两次“不得入”,并被守营门的官兵告知“军中不得驱驰”。于是文帝按辔而行。由此可见,击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时,众将士受宠若惊,极力讨好文帝。而击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2、文中结尾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称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称赞周亚夫是“真将军”。

  四、探究现实意义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例如: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争取背诵全文。

  2、结合本课的学习,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细柳营

  对比

  霸上、棘门――细柳

  文帝巡视:(上)“直驰入”    军士整装,严阵以待

  两次“不得入”

  “军中不得驱驰”

  “将以下骑送迎”        “请以军礼见”

  文帝评价:“若儿戏耳”     “真将军也”

5、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通过侧面描写鲜明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并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

  1.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实词。

  2.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唐代诗人王维《观猎》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资料助读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三、预习检测

  1.生字注音

  棘门(jí)      彀(ɡòu)      都尉(dū)

  诏(zhào)按辔(pèi)持兵揖(yī)

  介胄(zhòu)嗟乎(jiē)曩者(nǎnɡ)

  2.一词多义

  军上自劳军:军队。已而之细柳军:军营。军细柳:驻军。

  3.古今异义

  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的卫队。今义:先导。   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今义:节日、节约。

  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

  4.词类活用

  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军。

  介胄之士:名词作动词,介,铠甲,这里指穿铠甲。

  锐兵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

  四、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

  2.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3.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深层理解

  1.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文章还用相当的笔墨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目的是将他们驻军的松弛情况与周亚夫的细柳军进行对比,以表现细柳军的军纪严明,这样就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跃然纸上。

  2.课文最后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作结是不是显得多余?

  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领导的细柳军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以皇帝的感叹作结,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还表现了汉文帝知人善任的特点。当劳军结束后“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惊什么?作者虽未写明,但很清楚,就是对周亚夫对待汉文帝的态度感到惊异。由此引出文帝的一段话,其中一褒一贬,非常分明。这段话出自皇帝之口,而且是在皇帝调查研究之后,其意义就不同寻常了。因此这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并不多余。

  (三)走进人物

  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一是皇上亲自到细柳营慰劳将士时,“天子先驱至,不得入”,然后“上至,又不得入”,直到天子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这就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令人对这支军队的统帅周亚夫油然而生敬意。二是在前面的军营,文帝及随从可以“直驰入”,但在细柳,由于“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是天子也不得不遵从。这更让人加深了一层敬意。三是当天子到达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文帝;而周亚夫面对文帝则是“持兵揖”,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这些都突出了细柳驻军的令行禁止,军纪严明,同时也表现了周亚夫治军的严格、严肃、严谨,突出了他“真将军”的风范。

  (四)走进主题

  文章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6、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精彩开篇词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掠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多么震撼人心的语言,由此可见,军纪严明,才能成就伟业。今天,我们就要去见证这样一位刚正的将军。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学生朗读王维的《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细柳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驻军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细读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棘门(jí)彀(gòu)弓弩(nǔ)诏(zhào)

  按辔(pèi)揖(yī)胄(zhòu)曩(nǎng)

  2.作者连接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3.作品连接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朗读指导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2)已而/之/细柳军

  (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5)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二)理解词语

  1.重点实词

  彀弓弩(张开)

  天子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军中闻将军令(听从)

  居无何(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将军亚夫持兵揖(行礼)

  使人称谢(告知)

  2.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同“披”)

  (2)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3.一词多义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

  (1)使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臣)

  ①军霸上(驻军)

  (2)军

  ②上自劳军(军队)

  ①已而之细柳军(到)

  (3)之②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

  ③称善者久之(无意义)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任命)

  (4)以

  ②请以军礼见(用)

  4.古今异义

  (1)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2)军中闻将军令(古义:听从;今义:用鼻子嗅)

  (3)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

  (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今义:墙壁)

  (5)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6)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

  5.词类活用

  (1)军棘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

  (4)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三)翻译句子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2.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3.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4.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5.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6.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

  (四)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段:简要交待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第二段: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第三段: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格。

  2.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交流点拨】匈奴入侵,皇帝慰问军营,在周亚夫所在的细柳军营看到了与其他军营不一样的地方,虽然皇帝进细柳军营不太顺利,但对亚夫将军却有着极大的夸奖。

  四、拓展延伸

  景帝三年(前154年),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爆发。周亚夫被任命为太尉,领军东进与叛军作战。出发前向景帝提出用梁王刘武军队拖住吴、楚主力,寻找时机切断对方粮道的战略,得到景帝的认可。后实际作战中,梁军受到吴楚军压迫,不停向周亚夫求救,但周亚夫按兵不动,用轻骑兵截断了吴楚军的粮食供给。缺粮的叛军反扑未果,终于崩溃。叛乱历时三个月即被平息。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借助文下注释,疏通了文意,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周亚夫”的形象,感受其人格魅力。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用原句答)

  【交流点拨】“此真将军矣!”

  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交流点拨】从“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等内容可以看出细柳军军纪严明,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

  (二)深层探究

  1.本文重点写细柳军,为什么还写霸上、棘门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写霸上、棘门军是为了对比衬托细柳军军容肃整、军纪严明和周亚夫的治军有方、恪尽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2.军中都尉执行周亚夫的“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命令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说明了军队,特别是战争时期的军队,号令应该统一,纪律应该严明,不是军队统帅的命令,都不能听从,这样才能打胜仗。

  (三)人物形象

  1.从军士吏的表现,以及“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人。

  2.从“上自劳军”和“称善者久之”等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以天下为重、体恤下情、宽宏大度、能明辨是非。

  (四)写法探究

  作者为了突出周亚夫的形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本篇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三、板书设计

  刘礼军

  周亚夫直驰入,骑送迎军纪涣散

  军细柳徐厉军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纪相结合

  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令;开壁门;以军礼见严明

  四、拓展延伸

  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交流】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

  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7、《周亚夫军细柳》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掠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多么震撼人心的语言,由此可见,军纪严明,才能成就伟业。今天,我们就要去见证这样一位刚正的将军。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学习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

  4、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作品简介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题目解说

  周亚夫(前199~前143年),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汉族,沛郡(今江苏丰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封为条侯。军,驻军,驻扎。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文题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发生地点。

  读准字音

  祝兹zī侯棘jí门彀goù弓弩nǔ

  按辔pèi徐行持节诏zhào将军从属车骑jì

  介胄zhòu作揖yī称chēng谢嗟jiē乎

  曩n259;ng者其将固可袭而虏lǔ也

  可得而犯邪yé

  整体感知

  匈奴入侵,皇帝慰问军营,在周亚夫所在的细柳军营看到了与其他军营不一样的地方,虽然皇帝进细柳军营不太顺利,但对亚夫将军却有着极大的夸奖。

  学习第一段

  1、朗读

  2、字词注释

  【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3】大:大规模,大举。

  【4】入边:侵入边境。

  【5】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

  【6】军霸上:驻军霸上。

  【7】祝兹侯:封号。

  【8】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9】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的行政长官。

  【10】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3、翻译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陵;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的侵略。

  4、问题探究

  结合全文,说说第一段的作用。

  ①首句“大入边”三字点出边关危急,渲染了烽火连天的紧张气氛;

  ②后面几句接着写三支军队奉命备战戍边的情况;

  ③结构上开启下文,内容上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小结:第一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

  学习第二段

  1、朗读

  2、字词注释

  【1】上:指汉文帝。

  【2】劳:慰问。

  【3】军:军营。

  【4】已而:不久。

  【5】之:到,往。

  【6】被:通“披”,穿着。

  【7】彀(gòu):张满弓弩。

  【8】弩(nǔ):用机括发箭的弓。

  【9】持满:把弓弦拉足。

  【10】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11】且:将要。

  【12】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

  【13】闻:听从。

  【14】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15】居无何:过了不久。

  【16】使使:派遣使臣。

  【17】节:符节,皇帝给的凭证。

  【18】壁门:营门。

  【19】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

  【20】约:规定。

  【21】按:控制。

  【22】辔:马缰绳。

  【23】徐:缓慢地。

  【24】揖:拱手行礼。

  【25】介:铁甲。

  【26】胄(zhòu):头盔。

  【27】为动:被感动。

  【28】式车:式通“轼”,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轼)上,表示敬意。

  【29】谢:告知。

  【30】去:离开。

  3、翻译: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一直骑马进去了,将领们用下马的礼节来欢迎欢送。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着节牌通告了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4、问题探究

  (1)汉文帝到霸上及棘门军两个军营遇到的情形怎样?

  明确: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2)文帝的先行卫队到了细柳遇到的情形怎样?汉文帝到了细柳遇到的情形又怎样?

  明确:①不得入;②又不得入。

  (3)文帝进军营的方式怎样?

  明确: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4)天子“为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5)第二段重点写的是文帝在细柳营劳军的情形,为什么要交代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劳军的情形?这种写法给你什么启示?

  明确:①在细柳营劳军,文帝亲身感受到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军纪严明,将士恪尽职守,常备不懈,与在霸、棘门所遇情形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特点。

  ②运用对比,让人事碰撞,能形成反差,使人物性格、事情的性质得到更鲜明的展示。

  (6)你怎样评价周亚夫的军士?

  明确:在周亚夫严格的训练下,他们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战斗力强;能够胜任任何作战任务。

  (7)“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明确:这句话表明在细柳营中,将军之令高于皇帝之令,足见周亚夫治军有方,军纪严明。

  小结: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之严。

  学习第三段

  1、朗读

  2、字词注释

  【1】既:时间副词,已经。

  【2】嗟乎:叹词,啊。

  【3】曩:先前,从前。

  【4】固:一定。

  【5】虏:(被)俘虏。

  【6】而:被侵犯。

  3、翻译:

  出了营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以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於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4、问题探究

  (1)文帝在细柳营处处受阻,却不以为怒,反而直赞“此真将军矣”,从中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文帝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能够接受下级正确意见,胸怀宽广的明君。

  (2)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军纪严明,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人。

  (3)文帝对周亚夫、徐历、刘礼三位统帅各是怎样评价的?

  明确:①评价周亚夫:“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②评价徐历、刘礼:“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小结:第三段,写劳军后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对周亚夫的赞叹。

  课文总结:全文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

  主题

  文章通过写汉文帝巡视、慰问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巩固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驻军、驻扎

  军中不得驱驰军营

  2、上自劳军慰问

  劳其筋骨使……劳累

  3、已而之细柳军到,往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

  4、居无何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居天下之广居居住

  拓展练习

  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明确: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阅读感悟

  【1】自古以来,不论哪一代君王,要想治国安民,立法严纪是他们的首要之选。如果没有纪律,国家何以繁荣昌盛;如果没有纪律,社会何以安定有序。

  【2】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校应认真遵守纪律,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同“披”)

  【2】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2、一词多义

  【1】使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臣)

  【2】军

  ①军霸上(驻军)

  ②上自劳军(军队)

  【3】之

  ①已而之细柳军(到)

  ②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

  ③称善者久之(无意义)

  【4】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任命)

  ②请以军礼见(用)

  【5】诏

  ①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下诏,下命令)

  【6】上

  ①上自劳军(名词,特指皇帝)

  ②受上赏(形容词,上等)

  【7】令

  ①将军令曰(动词,下令)

  ②军中闻将军令(名词,命令)

  【8】入

  ①匈奴大入边(动词,侵入)

  ②直驰入(动词,进入)

  【9】为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动词,作为)

  ②天子为动(介词,被)

  【10】乃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副词,就)

  ②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副词,才)

  3、古今异义

  【1】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2】军中闻将军令(古义:听从;今义:用鼻子嗅)

  【3】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

  【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今义:墙壁)

  【5】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6】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

  4、词类活用

  【1】军棘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

  【4】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5、文言句式

  天子为动(被动句,“为”表被动)

8、《细柳营》教学设计

  《细柳营》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文以简约的笔触,运用对比、衬托之法,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本色。教学时,可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个别地方老师点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对比分析并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领会本文深刻的主题、丰富的人文思想,领会本文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4.掌握文中一些较难的字词,特别是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①用对比的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名将的崇敬。

  示例:历史上有名的将军很多,你能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将军吗?他们各自有哪些性格特点?我们今天将要认识的周亚夫又是怎样的一位将军呢?

  ②教师富有激情地介绍周亚夫将军治军有方的事迹,激起兴奋点,导入新课。

  2.教学切入点

  ①从皇帝对几位将军的不同评价切入。

  ②从对周亚夫“真将军”的内涵的探讨切入。

  示例:周亚夫“真将军”表现出了哪些特点?

  此切入点意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讨,了解作者运用对比、衬托、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周亚夫治军严明、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3.重难点的突破:评点法、讨论法、讲授法。

  重点是学习运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评点法: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圈点勾画,对人物语言、思想性格加以评析,可侧重评点字词,也可侧重评点句段。通过评注体会描写几位将军的目的在于衬托、刻画周亚夫将军治军有方、忠于职守的形象。

  讨论法:学生围绕几位将军的语言和具体做法进行讨论,最后归纳。

  难点是掌握文中一些较难的字词。尤其是涉及古代礼仪的词,如“按辔徐行”“揖”“拜”“式车”等。应以讲授为主,老师引导、讲解,将词语放回具体的语境中分析,然后指导学生归纳整理。

  4.学法指导

  ①自读法:本文篇幅不长,可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法疏通文意,领会文章深刻的主题。

  ②表演法:可将本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这有助于学生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③分角色朗读法。

  四、拓展延伸(任选两个小题)

  1.周亚夫“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与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所表现出的性格是否一样?

  2.谈到周亚夫将军,有人说:“周亚夫这个人太死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他迟早被皇帝‘下岗’。”也有人说:“周亚夫这样做,只是为了引起皇帝的注意,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你怎么看待这些认识?谈谈你的想法。200字左右。

  3.了解中外历史上具有“真将军”风范的人及其主要事迹。

  4.请写出文帝目睹周亚夫“真将军”风范被感动得改变神情,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横木时的心理活动。不少于300字。

9、《周亚夫军细柳营》教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

  2、请大家看屏幕: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3、请大家将书翻到167页,本文的作者是司马迁,谁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迁?

  4、看大屏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将有疑问的字词画在语文书上,我们共同解决。

  6、好,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下生字词,谁能够将屏幕上的字词准确的念出来?

  祝兹zī侯棘j门彀go弓弩nǔ按辔pi徐行

  作揖yī介胄zhu嗟jiē乎曩năng者

  谁还有读不准的字音?

  7、下面,老师来给大家范读一下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断句,进一步了解课文。

  8、好,让我们共同来齐读课文,打起精神,高声朗读《周亚夫军细柳》。

  9、下面请同学们依照课文注释,合作完成课文翻译。如果遇到本组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当然这里的难题指的是字词翻译方面。就派一名代表将问题写在黑板上,我们共同来解决。老师将黑板分为三部分,将问题写在对应的位置上,重复的不要写了。

  10、好,我们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1、(将实、虚词重点介绍)。为:动词wi介词wi

  军:驻军军营将军

  将以/下骑/送迎:将士们下马高接远送.以:连词,不译.

  可得而犯耶?:岂能被侵犯呢?

  12、同学们现在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地方不懂,请开诚布公的提出来,也许你的问题非常的有价值,可以帮助许多同学解决疑问。

  13、同学们没有问题了,老师可有问题要问大家,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大屏幕)

  14、译文:请3位同学讲课文简述出来.

  15、好,现在,我请同学将这个故事完整的讲给大家听,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好听,人物更丰满。

  16、最后皇上对周亚夫有一句评价,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做阐述。

  17、“嗟呼,此真将军矣!”说说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18、(为什么称之为“真将军”?)―――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19、与此同时介绍正、侧面描写以及对比衬托的用法以及作用,总结周亚夫精神以及人格特点。---1、<陌上桑>写罗敷的美,不从本身去写,而是从旁观者的眼中体现,我们说这种写法叫―――侧面描写;2、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历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20、总结:“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充分概括。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违反做人原则而取得地位。

  21、同学们的分析非常的有见地,有思想,854的学生真是了不起啊!

  22、周亚夫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使他管理的军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不因为权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到来而改变军营规定。随时处于备战状态。现在,我们将思维的航班从2000年前回溯到现实生活中,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让你当咱们班的班长,请你借鉴周亚夫的做人原则以及管理方法,谈谈你会怎样承担起班长的职责?怎样团结所有的同学、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23、总结:所以说,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古人优秀的品质来指导人生,让语文的精华为你人生画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0、《传统文化》-----《周亚夫军细柳》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

  学习目标:

  1、注重文言实虚词。

  2、逐字逐句地翻译

  3、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1、注重文言实虚词

  2、逐字逐句地翻译

  课时:1课时

  课前活动案

  1、预习内容

  1.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给加线字注音

  祝兹()侯棘()门彀()弓弩()按辔()徐行 作揖()介胄()嗟()乎曩()者

  2、文言实虚词

  军()霸上匈奴之()后六年以()备湖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天子为()动,该容式()车称善者久之()

  3.你认为周亚夫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有什么依据?

  4、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

  5、周亚夫的治军原则带给你什么启示

  二、预习要求

  1、字词要会写、弄懂、记住。

  2、学会翻译。

  三、我的问题

  课堂活动案

  一、预习展示

  1、检查字词

  二、导入课文

  请大家看屏幕: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三、小组合作探讨展示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依照课文注释,合作完成课文翻译。如果遇到本组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当然这里的难题指的是字词翻译方面。就派一名代表将问题写在黑板上,我们共同来解决。老师将黑板分为三部分,将问题写在对应的位置上,重复的不要写了。

  教师点拨

  为:动词wei介词wei

  军:驻军军营将军

  将以/下骑/送迎:将士们下马高接远送.以:连词,不译.

  可得而犯耶?:岂能被侵犯呢?

  2、你认为周亚夫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有什么依据

  教师点拨:

  3、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师点拨

  4、周亚夫的治军原则带给你什么启示

  教师点拨

  四、当堂训练

  1、读拼音,写汉字。

  jí(   )门 弓nǔ(  )介zhòu()

  作yī()zhào()书按pè()徐行

  jiē()乎驱chí()nǎng()者

  2、翻译句子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3)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课后活动案

  一、精选练习

  1.本文选自《》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上自劳军(2)天子先驱至

  (3)天子且至(4)持兵揖

  (5)使人称谢

  3.翻译下列句子。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4.课文标题是“细柳营”,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选文第1段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6.第2段是全文的中心段,表现出了主人公亚夫的什么性格特征?采用了什么手法

  二、我的补充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史记》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跨度近三千年,详实地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历史,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本纪”是叙述历代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物的传记。

11、《邹忌讽齐王纳谏》《细柳营》《古文二则》《诗词五首》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熟读课文,自主讨论完成学案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简介《战国策》与刘向

  1.《战国策》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2.简介刘向及主要作品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给下面的字注音。

  昳()丽 朝()服衣冠() 窥()镜

  期()年朝()于齐 间()进燕()

  2、解题:讽: 纳: 谏:

  3、结合文下注释,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词句写在下面横线上,以备课堂上讨论交流。

  4、熟读课文,注意节奏,辨析下面的句子哪一句正确。

  (1)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请写出下面句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朝服衣冠        (2)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吾妻之美我者

  6、辨析下面的一词多义。

  朝(1)朝服衣冠     (2)皆朝于齐      (3)于是入朝见威王

  修(1)乃重修岳阳楼  (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3)邹忌修八尺有余

  善(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京中有善口技者    (4)王曰:"善"

  间(1)时时而间进    (2)又何间焉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孰视之

  私(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不宜偏私

  于(1)皆以美于徐公     (2)所谓战胜于朝廷

  (3)欲有求于臣   (4)皆朝于齐

  之(1)臣之妻私臣    (2)吾妻之美我者

  (3)辍耕之垄上   (4)何陋之有

  三、合作探究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事是什么?由于妻、妾、客的身份与心理不同,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有什么不同?

  2、邹忌"入朝"是如何"讽"齐王的?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3、中国历史上不少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却坎坷或放逐或被杀,你能列举一些典型的事例吗?那么,邹忌讽齐王为什么能成功呢?

  4、从文中的人物言行中,可以体现人物怎样的品质?试简单评价一下文中的人物形象?

  5、学了本文后,从不同的角度,我们有哪些体会或启发?

  第二课时

  一、检测反馈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王之蔽甚矣(  ) 面刺寡人(  )

  暮寝而思之(  ) 今齐地方千里(   )谤讥于市朝(  )

  期年之后(   )皆以美于徐公(  )

  2、联系学过的课文,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吾与徐公孰美孰为汝多知乎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与例句"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

  二、拓展延伸

  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课文背诵

  夺冠百分百

  〖个性备课〗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年级:科目:备课人:上课日期年月日

  课题:21、细柳营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理解周亚夫这个人物形像、精神的现实意义。

  学生先熟读课文,把重点以问题形式展示出来给学生解答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本文选自,作者是,字,(填朝代)伟大的、。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彀弓弩(/)天子之诏()持兵揖()介胄()曩者()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军士吏被甲。“”通“”:

  ⑵天子为动,改容式车。“”通“”:

  ⑶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通“”: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⑴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古义:今义:

  ⑵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古义:今义:

  ⑶使人称谢。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军霸上()⑵上自劳军()⑶至霸上及棘门军()

  ⑷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⑸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军中闻将军令()⑵上自劳军()()⑶天子且至()

  ⑷将军约()⑸天子为动()⑹曩者霸上、棘门军()

  ⑺介胄之士不拜()⑻已而之细柳军()⑼匈奴大入边()()

  7、翻译下列句子。

  ⑴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遂迎。

  ⑵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⑶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⑷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⑸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⑹“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⑺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⑻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⑼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第二课时

  二、合作探究

  1、本文写了什么事情?表现了周亚夫什么性格?

  2、第一段主要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军奉命备战戍边。请问这一段这样写起什么作用呢?

  3、第二段是课文的中心段,集中表现了周亚夫的性格特点。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性格。课文中使用了三次对比衬托。

  第一次对比:是文帝到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的情况与到细柳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衬托。文帝到霸上和棘门的军营:“,”,在细柳营看到与霸上和棘门的将士不同,

  “,,,”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长驱直入,而在细柳营却是两次不得入,“,”,“,”。直至天子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书,“”。对比之中突现了细柳营军纪严明,令人对这支军队的统帅油然而生敬意。

  第二次对比衬托: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而在细柳营,“,,。。”由此可见,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

  第三次对比衬托:天子到霸上和棘门的军营时,“”,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难怪文帝不仅不怪罪他,反而为之感动,“

  ”,表达自己的敬意。

  4、第二段主要写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但是首先却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起什么作用?

  6、读完全文,你认为文帝是怎样一位皇帝?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四、能力提升

  1、同学们学习了《细柳营》以后,周亚夫将军治军严明的“真将军”形象一定在大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课文,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⑴假如你是周亚夫将军,皇帝命令你驻守细柳营,你有什么打算?

  ⑵假如你是文帝,自己去军中慰问,受到像在细柳营的重重阻拦,你该如何看待周亚夫将军?

  ⑶你从周亚夫将军身上学到了什么?请你用自己话谈谈。

  2、学习了《细柳营》以后,同学们也可以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来表现人物等写作方法写一个人。字数400左右

  夺冠百分百

  基础训练

  〖个性备课〗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年级:科目:备课人:上课日期年月日

  课题:22.《古文二则》之孙权劝学

  了解有关本文的文学常识;了解并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

  分析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安排习题,以学生讨论分析为主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一.简介作者及作品

  1.读准下列字词,想一想,还有哪些字不会读,找出来,注上音,记住它。

  涉猎()更刮目相待()治经为博士邪()

  2.读准下列句子节奏。

  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⑵蒙/辞/以军中多务。

  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⑷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⑸蒙/乃始就学。

  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填空。

  ⑴《资治通鉴》是朝主持编写的一部。它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年的史实。司马光,(朝代)家、家、家,字。

  二.合作探究

  1.试根据下面语句提炼成语,并解释。

  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成语:成语:

  解释:解释:

  2.本文情节完整,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完整地记录了孙权学—吕蒙学—鲁肃学的过程。(每空各写一字)

  3.孙权以什么事例来驳斥吕蒙“以军中多务”而拒学的借口?

  三.能力提升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我们要以怎样的的态度看待他人,以怎样的眼光看待事物呢?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a.自相鱼肉()

  b.给千人廪,布三千匹()

  c.睿素无北伐之志()

  2、将下列句子提炼成成语。

  闻鸡鸣,蹴琨觉:

  争权,自相鱼肉:

  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棍

  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

  3.解释下列句子。

  中夜闻鸡鸣,蹴琨觉进居京口,纠合骁健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4、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层[从到]写。

  第二层[从到]写。

  第三层[最后一句]写。

  二、合作探究

  1、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

  2、祖逖力主北伐,这一主张得到了司马睿的支持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

  3、祖逖后来带着他的部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领土。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祖逖?

  拓展练习

  读岳飞词《满江红》,对比其与祖逖情感之异同?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个性备课〗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年级:科目:备课人:年月日

  课题:23、公输

  理解全文的意思,掌握部分实、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

  学生自主讨论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简介作者、作品

  2、读准下列字音。

  墨翟()犀兕()诎()鼋鼍()禽滑离()

  二.合作探究

  1.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为:(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2)夫子何命焉为?

  (3)必为有窃疾矣。(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5)以牒为械当作。(6)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子:(1)子墨子闻之(2)愿借子杀之

  说:(1)公输盘不说(2)请说之

  然:(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2)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之:(1)为楚造云梯之械(2)子墨子闻之

  (3)宋何罪之有(4)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以:(1)将以攻宋(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3)以牒为械

  于:(1)胡不见我于王(2)今有人于此(3)起于鲁

  已:(1)然胡不已乎(2)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虽:(1)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2)虽杀臣,不能绝也。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公输盘不说: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诎;

  已持守圉之器:知而不争:舍其文轩:

  3.理解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再:古义:今义:所以:古义:今义:

  金:古义:今义:地方:古义:今义:

  文:古义:今义:虽然: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将以攻宋于是见公输盘;

  译文:译文:

  胡不见我于王?“宋何罪之有?”

  译文:译文: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译文:译文:

  胡不见我于王今有人于此

  译文:译文:

  5.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墨子是如何说服公输般的?

  7.墨子是如何说服楚王的?

  8.子墨子诱使公输般说,从"智"、"忠"、"   "、“   ”、“知类”五个方面,劝阻公输般攻宋,体现了他的   思想。

  四.能力提升。

  1.公输般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人物有关的成语.

  (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2.本文与战争话题有关,请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词.

  夺冠百分百

  基础训练

  〖个性备课〗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年级:科目:备课人:上课日期年月日

  课题:24.诗词五首

  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领会诗的意境和

幼儿园中学教案推荐 《诗词曲三首》(《观沧海》《江城子》《山坡羊》)教学案一等奖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绿色蝈蝈》学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孙权劝学》教案一等奖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作文开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岳阳楼记》教案一等奖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风筝》教案一等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责任伴我行主题班会稿(七年级下册) 《我把责任告诉你》主题班会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石壕吏》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及说课稿(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论语》精粹111句备课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我看“闻鸡起舞”》写作训练(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诉衷情》教案一等奖(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中考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杜甫诗三首》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题都城南庄》教案一等奖 杜牧诗三首学案一等奖设计(过华清宫绝句、题乌江亭)(人教版高二选修)

最新中学教案 《细柳营》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等奖 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广东版必修1第一单元教案一等奖 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教案一等奖设计 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 《黄河颂》教案一等奖 语文版《中国当代诗二首》(我遥望,麦地)教案一等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互动教案一等奖设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