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教学反思
教学“勤查字典”习惯时,在看图明确查字典的重要性以后,我重点进行了查字典的训练。复习音序查字法,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学生大多数能较快地查出来。从学生的实际教学出发,考虑到练习1的教学中,不但要用部首查字法查到这个字,而且要学会从字典中读懂字的解释,再结合句子正确选择义项。
这样的教学重点难点比较集中,学生会感觉难度大。所以我在习惯教学中将部首查字法的一般步骤先进行了教学,以降低后面教学的难度。从课堂效果看,每个学生都对部首查字法有较浓厚的兴趣。
课堂上所查的几个字(两个部分,一个是部首,一个不是部首的字:勤、饺、端、踏)(两个部分都是部首的字:劝、香、困),多数学生能顺利找到。课后,我让学生从自己和同桌的姓名中寻找两个部分组成的字,进行查字典的巩固练习。有很多孩子不一会儿就兴致勃勃地跑来告诉我,他在字典中用部首查字法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看到他们学习兴趣这么浓厚,我觉得,自己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教学反思
本册教材主要引导学生养成“不懂就问”、“勤于收集资料”这两种学习习惯,这是前十册的继续和延伸。而这两种习惯恰恰是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应该适当强化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认知,将强化认知和行为指导有机结合,将本课教学主题和其他习惯主题有机结合,在平时的课内外活动中予以重视,做到长期坚持培养好习惯,长期训练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养成习惯必须实践。”换一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做,才可能养成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苏教版的特色,而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它远远不是一堂课能教完的,不仅要督促孩子形成新的好习惯,更要将原有的好习惯保持发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所以,今天的课堂仅仅是一个开始,习惯的养成最为重要的是持之以恒。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课堂上,学生掌握的只是方法,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需要学生将这方法变为技能,变为自觉的行为,一旦成为学生的自我行为,好的习惯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了。今天的课只是一个开始……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教学反思
走进熟悉的教室,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的心中充满了慰藉。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初步了解了一下学生在暑期里的生活情况,发现很多学生在暑假里都读了很多的课外书,部分学生也外出旅游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确,知识的获取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的。在简短的师生谈话之后,课堂便开始了。第一个学习习惯——读书做笔记,这是个实实在在又很简单的话题。照着插图,我努力引导着,期待着学生有精彩的发言,可是亲爱的孩子们遵循着“沉默是金”的原则,把思考、表达的机会都留给了我。无奈,软硬兼施,勉强地看到了几只颤巍巍的小手冒了出来。我不禁在想: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都是培养好习惯,可是,孩子们的习惯真的培养好了吗?为什么“踊跃发言”的人越来越少了呢?纵观一年级到现在,一个个习惯就像走马灯似的一闪而过,丝毫没有在学生的心里驻足。习惯的培养成了形式!
但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我们班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了,每个孩子的身边都有1-2本工具书,而且每节语文课上都会拿出来使用。所以,关于这个话题,孩子们都有很多话说。
行动应该永远大于心动,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习惯的教育应该永恒渗透,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大意识观,它将决定着习惯培养的生命力。
再次回归教材,我们又会触及“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问题。教学绝不仅是凭着几幅插图进行的,从教材走向生活,这正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
——
本册要求学生在仔细观察课本图画或教学挂图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了解读书做笔记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读书做笔记。我先和孩子们交流了读书做笔记的好处,有的说能提高写作水平,有的说能提供写作的机会,能将记忆长期保留,积累珍贵的见闻或资料,等等。我给他们介绍了名人坚持读书做笔记的事迹,并告诉他们,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今后的道路还很长,如果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对于今后的成长是大有帮助的。就像老师坚持天天备课、写反思一样,长期坚持,你会发现做笔记这件事会变得越来越轻松了。
事实上,我们五(3)班的孩子在两年前就已经养成了读书写批注的良好习惯,而且有一部分孩子,能写出大段的感想。但是语文学习的名目是很多的,由于语文时间的缺失,能坚持每天都读书写笔记的孩子是很少的。
随时使用工具书。首先我和孩子们一起交流了身边有哪些工具书,这些工具书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一交流,我才发现,农村孩子身边的工具书是少之又少的,基本上就添了新华字典,个别的也就多了成语词典。我给孩子们介绍了《汉语拼音词汇》、《学生辞海》等平时经常能用到的工具书,发动他们利用双休时间去新华书店走走看看,见识一下各种工具书。农村教学资源的缺乏导致学生的接触面狭窄,这学期,我一定要多利用多媒体,来让这些孩子多接触新鲜事物,多增长知识。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教后反思
新学期第一课,孩子们刚从喜庆的新年气氛中走来,心理还没做好准备。我的任务是帮他们尽快“热身”,调整好状态。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角,不能“沉默”。我就要想办法激活他们,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课堂中掀起“头脑风暴”。我要在课堂之中多开几次“火车”,让每一位学生都乘一乘。
对于学生的表现,我越来越清楚地发现:虽然教的是同样的内容,但不同的学生会给你不同的感觉,因为他们是不同的个体,会呈现不一样的思维成果。比如说让学生展现运用语文的例子,孩子们的答案就有新的了,成语接龙游戏、写信、参与写字大赛、创作诗词。
你听,“开火车”到鞠奥,说到了他早就有的愿望——加入校运动队。这哪儿跟哪儿呀!对于这种情况,我得帮他“包装包装”:不如给校运队撰写招人启事,你看咋样?
在语文课上,我要学会激活、发现、包装。
6、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课依然按照传统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教育。四年级下册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共分两个部分:其中第一至三页为“坚持写日记”;第四、五页为“爱护图书”。教材均用图片直观地给学生展现了教学内容。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难度,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发地这么去做,不然就只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了。
这节课只是一个引子,让学生认识到“坚持写日记”的重要性和“爱护图书”的必要性。这节课重点讲了“坚持写日记”的重要意义。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坚持写日记”时,学生们从有写日记经验的到从没写过日记的,大家七嘴八舌说出不少,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能为自己提供写作的机会,提高写作水平。2、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3、一些事情时间长了总是会遗忘,写日记可以克服这一点,从而积累一些珍贵的见闻或资料等等。学生凭着已有的经验悟出了坚持写日记能提高写作水平、提高知识水平,能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经过讨论,我提出了坚持写日记的要求,到学期结束的时候,看谁的日记写得好,写得多。学生一脸的兴奋,跃跃欲试。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靠这一节课就可以养成的,这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加注意,多加指导。
7、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习惯是一种持久的耕耘,花是收获的果。
本册要求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逐步培养课内外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及有关要求,逐步养成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预习和复习要求早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提出了,只不过随着年级的增高,要求随之提高。所以,预习要求只让学生回顾了一遍,并布置晚上的家作就是预习第一篇课文,通过实践检验预习能力和效果。课堂上,我和学生们一遍看图一遍交流,让学生明确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都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并表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接着,我又请立刻班上预习习惯比较好的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通过榜样的垂范来带动一部分不够自主的学生重视起来。最后,让学生明确预习和复习的异同点,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缺一不可的重要性。
交流“认真完成作业”这一环节,首先和学生一起欣赏了书上的优秀学生作业,反思自己的,认识到不足和今后努力改进的方向。接着出示了开学后书写认真的作业,提出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让学生取长补短,努力改进自己的作业。我们又欣赏了插图,进行了交流,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明确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
习惯养成教学,是一项恒久的工程,是一种品德的积淀,更是日常的鞭策与鼓励。希望我的孩子们能更好的做好自己。
8、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教学反思
教学“勤查字典”习惯时,在看图明确查字典的重要性以后,我重点进行了查字典的训练。复习音序查字法,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学生大多数能较快地查出来。从学生的实际教学出发,考虑到练习1的教学中,不但要用部首查字法查到这个字,而且要学会从字典中读懂字的解释,再结合句子正确选择义项。
这样的教学重点难点比较集中,学生会感觉难度大。所以我在习惯教学中将部首查字法的一般步骤先进行了教学,以降低后面教学的难度。从课堂效果看,每个学生都对部首查字法有较浓厚的兴趣。
课堂上所查的几个字(两个部分,一个是部首,一个不是部首的字:勤、饺、端、踏)(两个部分都是部首的字:劝、香、困),多数学生能顺利找到。课后,我让学生从自己和同桌的姓名中寻找两个部分组成的字,进行查字典的巩固练习。有很多孩子不一会儿就兴致勃勃地跑来告诉我,他在字典中用部首查字法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看到他们学习兴趣这么浓厚,我觉得,自己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9、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教学反思
利用两节课学习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我感觉小朋友们上课坐得端正多了,读书时也知道双手拿书,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了……但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的握笔姿势不够准确,也许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也有学生老师讲得时候坐得比较端正,但不能坚持,五分钟、十分钟后就比较散漫了。所以我想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一节课两节课能养成的,要贯穿在以后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这样才更会有成效。
10、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本学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 “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及“留心观察事物”两个习惯培养的内容。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读书做记号尤为重要。孩子们阅读的书比较多,面比较广,很多家长跟我交流时都说孩子喜欢看书,但是只看故事情节,不积累,不动脑筋思考,于是我决定重点讲一讲“读书做记号”。
和学生交流“读书做记号”时,我先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读书时要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呢?在交流中大家懂得了读书做记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然后结合练习三中的常用的记号习惯,以课文中的《“东方之珠”》为例,交流读书做记号的方法有哪些,并将第十课《九寨沟》作为练习。最后,我还告诉孩子们,读书时,除了做一些记号外,我们还要写写批注,把自己的想法及时表达出来,这样读书才有收获。
1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本册要求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善于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学会读书。和学生交流“读书有选择”时,我先和学生共同探讨书籍的魅力和读书的重要性。然后引出购买书籍,继而引出如何选择书籍。学生们结合书上的图画,了解了选择书籍可以翻看书的内容提要,也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接着,我请了班上的小书迷介绍了平时在父母的陪同下是如何在新华书店购书的,给其他同学借鉴,并让其他同学提出更好的建议,以保证以后购书不会后悔,以保证选择到自己更满意的书籍。
和学生交流“读书做记号”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平时做记号的方法,然后再观察图,通过看图,纠正自己的错误姿势,汲取别人更好的做记号方法。
学会观察。交流这一环节,首先和学生一起欣赏了书上的图,让学生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再要求说一说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然后结合图,结合以前教过的观察方法,说说怎样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交流,和学生们一起总结了观察事物的注意点:1、按一定的顺序,可由远及近,也可由近及远;可从上到下,也可从下到上。2、要有重点,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件事物上,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3、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4、观察后要勤于动笔。
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不无遗憾,有些孩子开学状态不好,暑期里太放松了,开学一下子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也是在家习惯好坏的一种体现。这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希望通过习惯养成的教学,所有学生都能开个好头,为后面积极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