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丑小鸭》案例反思
《丑小鸭》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作品,它收集在七年级下学期的第一单元。文章篇幅很长,大致的意思学生也都了解,但是要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办公室的语文老师大都用了两节课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我想这是一节自读课,内容通俗易懂,同学们对课文又比较熟悉,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于是我精心的选择了几道思考题,让学生在快速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讨论问题。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丑小鸭遭到了那些歧视和打击?在这些歧视和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它又有什么追求?
3、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4、如何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
5、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它为什么感到难为情?一颗好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一“一颗好心”指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完问题后,小组再讨论,每一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上台发言,我有鼓励他们要比赛,看哪一组表现的好。可能是以前没有采用过这样的形式,也可能是文章太过通俗易懂,学生回答问题相当的积极,大家都抢着要到讲台上来,连班内比较差的同学也上来了。他们都谈出了问题,有的说的还很有见地。就这样学生把可能说的问题都谈到了,最后,我用十分钟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进行了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我深深的感受到学生的力量是无穷的,千万不能小看,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自读课文,教师要相信学生,放开手让学生自己来学,这样教师既省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对大家都有好处。
2、学之张扬 个性彰显──《丑小鸭》一文案例反思
【案例】
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了丑小鸭的曲折历程:自从出世后就被人看不起,谁都欺负它,被迫离家出走处境不仅没有改善,情况反而更糟了。最后它意外地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鹅。
学到这儿,大家都为丑小鸭的曲折历程又悲又喜,想一吐为快,谈谈读课文后的感受,体会。
有的激动“丑小鸭,太棒了!不怕困难,勇敢坚强地活了下来!”
有的高兴“丑小鸭美梦成真,我真替它高兴!”
有的生气“这些动物真是欺人太甚,就因为丑小鸭丑就这样欺负它,虽然丑,但它有长处啊!”
有的明辩“外表丑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美!”
有的领悟“对伙伴要诚恳友好,互相尊重、帮助”“遇到困难时坚强、不气馁,战胜困难,就能梦想成真”
……
【反思】
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情感活动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我们应当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说明;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对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现。只有这样,语文学习的过程才能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统一,要求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完全一致,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这样必将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长期以来,我们强调同一的教学目标,规定同样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用同一种学习方式,最后得出同一的结论(教参上的说明、教案上的设计作为所谓的标准答案),不容许有任何的偏差和背离,不能有任何的疑惑和反思。在这种教学制度中,怎会真正学好语文?怎会有个性的发展?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当然,学生的个性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够完善的地方。对于体验中的局限性,我们不要轻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个性阅读的意义还在于: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
3、《丑小鸭》案例分析和反思
【案例叙述】
〖教学设想〗
《丑小鸭》是一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故事内容生动感人,故事情节曲折揪心,学生喜欢阅读。但文章篇幅相对较长,生字较多,给学生的自主阅读带来了相对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以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兴趣为教学目标。采用在读中识字,读识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整体感知童话内容,自主感受丑小鸭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幸遭遇和最后成功的喜悦,从中使学生获得阅读成功的愉悦。在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民主、和谐、生成的课堂气氛。根据以上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感受丑小鸭的可怜和分享丑小鸭变成天鹅时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教学实录〗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优美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童话的世界。
二、轻松谈话,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吗?
生: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是安徒生。
师:对安徒生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多少?
生:我知道安徒生是丹麦人。
生:我知道安徒生小时候很苦,七岁就死了父亲。
生:我知道安徒生写了很多童话,我看过他写的童话有《皇帝的新装》、《灰姑娘》、《丑小鸭》。
生:我也知道安徒生,他小时候就是像丑小鸭一样的。有很多人都欺负他。
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这些知识都来自课外的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积累丰富的知识,更能美化我们的心灵。这节课老师想带着大家一起来阅读一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
三、聆听故事 ,初步感知课文
1、范读全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么好听的故事你们也想读一读吧。
2、学生自读课文。
四、联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师:通过朗读课文,同学们已经学会了那些生字。
生:汇报朗读生字生词。
1、带拼音朗读,读准字音:
hōng wò shèng
暖烘烘 卧 下 剩 下
liè qī fù tǎo yàn
裂开 欺 负 讨 厌
gū bā jī
孤单 篱 笆 讥 笑
wěi jiāng kuī
芦苇 冻 僵 幸 亏
2、去拼音读词,读懂词义:
暖烘烘 卧下 剩下
裂开 欺负 讨厌
孤单 篱笆 讥笑
芦苇 冻僵 幸亏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丑小鸭长着什么模样?
生:我知道丑小鸭长得很丑,不好看。
生:我知道丑小鸭身上的毛是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样子很难看。
师:课文中有描写丑小鸭样子的句子,请你读一读,看谁能把你所想象到的丑小鸭的样子读出来。
生:指名读。
师:这位同学有没有把你头脑中的丑小鸭的样子读出来?
生:评价。
师:文中的丑小鸭不仅长的丑,而且还让你感受的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丑小鸭很可怜。
生:我感受到丑小鸭很幸福,因为后来他变成了美丽的天鹅。
生:我感受到他很不幸,怎么会碰到那么多欺负他的人。
五、体会丑小鸭的不幸,呼唤同情之心
师:请同学们找到文中描写丑小鸭可怜的段落,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自读课文。
师:丑小鸭这么可怜,我们怎样来读呢?
生:我想读第三段,读出丑小鸭受同伴欺负很可怜。生读,生评价。
生:我想读第四段,丑小鸭离开了家就更可怜了。生读,生评价。
生:我想读丑小鸭只有妈妈一个人喜欢她,其他人都不喜欢她,此时他一定很孤单。生读,生评价。
生:我想读丑小鸭看见大家都不喜欢她,心里很伤心的样子。生读,生评价。
生:我想告诉丑小鸭你要坚持住,勇敢一些,不久你就会变成美丽的天鹅的。生读,生评价。
师小结:丑小鸭的不幸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灵,我们为丑小鸭的遭遇感到难过,为丑小鸭的经历感到揪心,真希望自己能为丑小鸭做些什么或帮他一把。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丑小鸭说些什么?
生:丑小鸭你别难过,他们不喜欢你,你就到我家来吧,我会跟你玩的,这样你就不孤单了。
师: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你在为丑小鸭担心。
生:丑小鸭你马上要变成美丽的天鹅了,你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师:你在鼓励丑小鸭,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生:丑小鸭你好可怜,在家里大家都欺负你,在树林里你又要挨饿,我真替你难过,以后你就再也不要跟他们好了。
师:你在为丑小鸭打抱不平吧,因为你对丑小鸭产生了同情心。
六、感受天鹅的美丽,分享丑小鸭的快乐
师:春天到了,丑小鸭真地变成了天鹅,他向湖边飞去。啊,太美了!你知道她美丽的样子吗?请同学们,再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天鹅的美丽。
生:自读课文。
师:谁能把你体会到的美丽读给大家听。
生:指名读。
生:评价。(标准:能把你感受到的美表达出来吗?)
师:当丑小鸭变成天鹅的时候,你想对曾经欺负过他的人说些什么吗?
生:我想对他们说:“丑小鸭现在变成天鹅了,你们可不能再欺负他了。”
生:我想对他们说:“一时的失败不等于永远的失败,你们不能因为丑小鸭的丑而欺负他。”
师:多么富有哲理的语言啊!
生:我想对他们说:“你们以前欺负我,现在我也不帮你们。”
师:这只丑小鸭是真的生气了。等到消了气后,老师相信你还是会帮助他们的。是吗?
生:我想对他们说:“只有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师:这位同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的道理。
师小结:当我们在为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感到高兴的时候,又让我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的道理。同学们把童话学活了。每一个童话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多读童话,多懂道理,美化我们的心灵。
七、复现生词生字,加强巩固
1、认词:
暖烘烘 卧下 剩下
裂开 欺负 讨厌
孤单 篱笆 讥笑
芦苇 冻僵 幸亏
2、认字:
烘 卧 剩
裂 欺负 讨厌
孤 笆 讥
苇 僵 亏
八、加强指导,练习写字(欺、负、讨、厌)
【案例反思】
1、崔峦说:“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包括阅读教学,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思想。一方面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另一方面要相信儿童的认字能力,调动小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识字、写字。”根据这一精神,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认字非零起步的策略进行教学,大大地增添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其次,我安排两个不同层次的识字环节,让学生在多次复现中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使识字教学更为扎实。
2、《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学段分别明确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的目标。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是培养阅读的兴趣。学生丧失了阅读兴趣,等于破坏了学习语文的根基;培植了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本课教学中无论课前指导学生阅读童话,还是课中老师的范读课文,学生富有个性的自读课文等都出自于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是和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和高尚的心灵的对话,是充满乐趣的精神生活。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讲真感受、真体验、真理解,才能不看老师眼色行事,才能不人云亦云;只有这样,对话才能不被教师操纵或控制,才有可能是多角度、有创意的。本课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自我感受,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从中生成出个多元的理解和多彩的语言,更值得欣慰的是在学生的语言表达中透露出了精彩高尚的精神世界。
此外,教师本身的教学魅力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这都有待与我们的进一步努力。
4、《丑小鸭》反思体验
一、思考讨论
我们应从丑小鸭身上学习什么?
丑小鸭形象有何现实意义?
二、小练笔
通过对这篇童话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丑小鸭,那么就动动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个小片段吧。题目可以是“我爱丑小鸭”、“丑小鸭与我”、“我也是丑小鸭”、“《丑小鸭》给我的启示”等等。也可以发挥想像力,写写已经成了白天鹅的丑小鸭又会有怎样的生活。
5、《丑小鸭》教学反思
《丑小鸭》这篇文章有自传色彩,是一篇童话故事,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一出生地就伴随着人的嘲弄和岐视,但是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以后,他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这篇童话中,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本文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以及深刻的思想启示,只要努力进取不懈追求,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一篇帮助学生立志的文章。因此,在教学时,除了使学生熟悉课文,抓住课文中写得极美的句子,还要让学生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重点理解丑小对自己遭遇的态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理解童话的思想意义,我的教学思路是阅读──理解──提升──扩展阅读──写读后感悟。
通过两堂课的教学,孩子们对丑小鸭坚强的生存意志和高尚的生活理想震撼了,被课文中优美和富有哲理的语言所折服,望着孩子们的那纯静而又钦佩的眼光,我一次又一次被感染着,在折服文章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同时,更折服人性的向善向美,我反思着: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教授孩子们对文字、语言的眷恋和热爱,对生命的感悟,对理想的追求,又何尝不是我们师生追求的共同目标?“美的行列,美的境界,美的追求,美的生命”是的。一个人只要向往美的高峰,面对压力,面对挫折,也不会放弃生的意愿和理想的追求,这就是人生的真实意义。
6、《丑小鸭》教学反思
作为青年教师,必要的磨炼会促进我们更快更好地发展。这学期的青年教师汇报课似乎来的特别早,而语文每次都勇敢地走在整个汇报课的最前端。这次的同课异构我们选择的是《丑小鸭》这篇课文。
《丑小鸭》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是一个探究成长足迹的单元。而安徒生的《丑小鸭》正是带有作者自传色彩的童话。安徒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备受旁人的歧视,但最终他却成长成为了广受世界人民欢迎的童话大师,实现了由丑小鸭向白天鹅的完美蜕变。那么如何使学生理解丑小鸭的成长经历,如何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成了我教学上的一个困惑。
最初第一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我首先让学生寻找丑小鸭经历了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然后再让学生寻找在这几个地方丑小鸭遭遇到了怎样的不幸,紧接着很自然地引出当丑小鸭是如何面对这些不幸的,最后归纳出文章的主题,无论你出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只要你永不放弃,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你终将变成一只美丽地白天鹅。
应该说这样几个问题的设置在思路上还是比较清晰的,我最初设想整个课堂应该是能够比较顺利完成的。但是在上下来之后,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很“累”。学生在完成第一个问题时,已经显露出了一种力不从心。在这里我预设的时间是3分钟,可实际操作下来却足足用了6分钟,这样一来课堂整个基调就近乎于一种沉闷。当学生开始寻找不幸时,对于这些不幸的具体句子的分析近乎于零,我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找到了不幸,而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不幸。所以对于第三个丑小鸭如何面对这些不幸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一个逃──走──飞的流浪足迹并没有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心灵上的震撼。也正因为对丑小鸭不幸的理解与感受不足,才导致了后来对丑小鸭为什么死也要飞向白天鹅这个问题认识得不深入。
整堂课下来,我对文本的分析似乎是架空的,感觉自己的课堂是一座空中楼阁,没有一些实质性的内容。师傅告诉我:一堂课可以设计得不那么精致,但至少能分析出一两点的内容,像这样把文本架空的课堂是没有任何实效性的。她还给我指出了一个主要的缺点,那就是情节崇拜。师傅认为语文课应该给学生分析一下他们在自己阅读过程中无法发现的问题,而不是分析一下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就能找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无效而且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别的老师也给我指出了我在上课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许上公开课的意义就在于此吧,当我自己上课的时候,有些问题我没有发觉,但是通过上公开课,通过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或建议,就会发现自己在上课过程中存在的许多不足,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正。
在吸取了先前失败的经验教训之后,我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设计,这时我将丑小鸭成长的心路历程作为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将安徒生相关的经历作为一条副线,两线交叉进行,既避免单纯分析苦难的单调,又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在这里我主要设置了一个主问题:丑小鸭经历了哪些不幸?这次分析时,我紧密结合文本,对不幸展开了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丑小鸭的这些不幸。这时,当我再抛出“丑小鸭为什么就算死也要飞向这群高贵的白天鹅时”,学生的回答就比较深入了。
通过前后两堂课,我深刻体会到了深入分析文本的重要性。以前在备课的时候,我总是先看一下课文,然后马上就查找相关资料,看看别人是怎么处理,然后觉得和自己的大体想法差不多,就修改一下作为自己的上课材料了。这样一来我对文本的分析始终处于一个表面、浅层的状态,如果老师自己对文本都不熟悉,自己理解都不深入,那么如何把课讲生动呢?所以这样一想内心还是比较惭愧的。在经历了这次公开课之后,让我对课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于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有了新的认识,如何把课上得厚实,如何把课上得有效是我在今后教学中所要探寻的。
7、《丑小鸭》案例反思
《丑小鸭》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作品,它收集在七年级下学期的第一单元。文章篇幅很长,大致的意思学生也都了解,但是要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办公室的语文老师大都用了两节课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我想这是一节自读课,内容通俗易懂,同学们对课文又比较熟悉,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于是我精心的选择了几道思考题,让学生在快速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讨论问题。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丑小鸭遭到了那些歧视和打击?在这些歧视和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它又有什么追求?
3、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4、如何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
5、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它为什么感到难为情?一颗好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一“一颗好心”指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完问题后,小组再讨论,每一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上台发言,我有鼓励他们要比赛,看哪一组表现的好。可能是以前没有采用过这样的形式,也可能是文章太过通俗易懂,学生回答问题相当的积极,大家都抢着要到讲台上来,连班内比较差的同学也上来了。他们都谈出了问题,有的说的还很有见地。就这样学生把可能说的问题都谈到了,最后,我用十分钟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进行了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我深深的感受到学生的力量是无穷的,千万不能小看,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自读课文,教师要相信学生,放开手让学生自己来学,这样教师既省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对大家都有好处。
8、《丑小鸭》教学反思
这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写的一篇童话。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是,人们依然对这个作品爱不释手。丑小鸭那种不屈不折的精神,影响着我们每一代人,给予了人们太多的人生感悟。
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以后,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可怜的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丽的深情向往。谁能想到,原来他不是丑小鸭,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它给我们很多启迪:面对不幸的境遇,要有信心;今天的“丑小鸭”,也许明天就能变成白天鹅;“丑小鸭”不该受到歧视,他有着与白天鹅一样的爱美之心。在教学时我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平台,充分“会文”
首先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教师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充分地去读书,去发现,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学生不是单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负载的信息,而是潜心地构成了阅读主体意识与文本意义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如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如果你的伙伴也欺负你,你会怎么想?以真实情感带动阅读,真正地拔动了自己的心弦。
如在学生感受丑小鸭的悲惨生活处,创设情境,铺陈丑小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挫折和磨难,让学生的心与丑小鸭的命运紧紧地相连。
二、个性解读,多元感悟
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情感活动各异,知识经验深浅不一,我们应当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说明;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对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现。只有这样,语文学习的过程才能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人物进行深层的对话,对文本内容作出个性化创造性的反应,在角色体验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内化、批判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自行发现,自行创造,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自行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化,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完善,生命的价值得以提升,为终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这样,文本的意义与学生的生命不可分割,共同存在。而本课中的教师角色,是引导者,是鼓励者。始终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成为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
9、听《丑小鸭》反思
上次外出听课时,又有一堂《丑小鸭》。我心想,这课已经上了无数次了,要有所突破谈何容易,肯定没什么可期待的。但是,听完后,我的想法完全变了。刘老师对一些环节的处理听者的意料。
1、引导学生感受丑小鸭的坚强。平时,我们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最喜欢引导学生感悟丑小鸭受到了哪些欺侮,突出它的可怜。学完全文后,很多老师都喜欢引导学生讨论:丑小鸭该不该离家出走?而刘老师引导学生看图、读文后,提问:“丑小鸭受尽欺负,会怎样?”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刘老师顺势引导:“丑小鸭很坚强,它要活下去,再读3——6自然段,找出它要活下去的句子。”学生通过找句子、读句子,感受到了丑小鸭的坚强、热爱生活、追求美,也无形中受到了教育,遇到挫折应坚强地面对。这比老师讲不能离家出走、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效果好得多。
2、让学生为丑小鸭的名片选图片。在学完课文后,刘老师出示六幅图,说:“变成天鹅的丑小鸭,有了自己的名片,名片的一角还缺一幅图,你会从哪幅选择呢?”学生的兴趣又一次被调动起来了,打开话匣子,说得津津有味。从学生选择图片的理由来看,他们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也明白了安徒生的写作目的,体会了其中的思想感情。
3、“读”成为了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刘老师始终牢牢把握“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自由朗读、范读、分组读、指读、赛读等,从初读到细读,再到总结性熟读,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让学生在情景中朗读,指导学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并且每一次的读都是有目的的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基本做到“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