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棉花姑娘》片段反思
师:通过朗读,同学们解决了哪个问题呢?
生:我想解决棉花姑娘怎么了这个问题。棉花姑娘生病了。
师:你是从哪儿找到答案的?
生:第一自然段。(请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棉花姑娘生病了,你们生过病吗?生病的感觉怎样?
生:很痛苦。
生:很辛苦。
生:很难受。
师:是呀,生病时,很多东西都不能吃,也没有力气外出活动。生病真是令人……
生:讨厌
师:文中有个词语写出了棉花姑娘对蚜虫的讨厌,是哪个词呢?
生:可恶。
师:那就让我们来演一演棉花姑娘,把它的难受和对蚜虫的讨厌读出来。
指名学生读。评价。齐读。
师:生病时,你们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
生:最希望病能快点好。
师:棉花姑娘和你们的想法一样。哪个词告诉了我们呢?
生:盼望。
师:谁能读出棉花姑娘的这种心情呢?
指名学生读。评价。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在本片断中,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感悟棉花姑娘的心情,使学生的情感自然地渗透到文本当中。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文的特点,分别采取了自由读、齐读、赛读、表演读等形式,使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不感到疲劳。总之,我尽力创造出一种氛围,使孩子们能自然而然地将情感释放于朗读中,使他们的感情在朗读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宣泄。
2、《棉花姑娘》教学片段及反思
教学意图
《棉花姑娘》一课,采用了童话的形式,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根据本课第2.3.4自然段结构相识的特点,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全文;精度1──4自然段;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只”、“帮”、“请”。第二课时: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第5.6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读;正确书写“星”、“雪”、“就”;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我设计本课的宗旨。为了实现这一宗旨,我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二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伊始,在学生复习了生字及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后,直接进入学习第六自然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地演示,让学生能直接感受棉花姑娘两种不同的心情(一种是生病时痛苦、着急的心情;一种是病好后愉悦的心情)。把这种感受迁移到朗读中,使他们借助朗读展现出棉花姑娘病好后高兴的心情,在情感上很快达到与本文共鸣。
二、合作表演,促进朗读
为帮助学生理解第五自然段,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感悟词语,从而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虫,有的当导演读叙述部分),又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议,正确理解“很快”、“惊奇”、“惊奇地问”等词语。为了能成功地表演,学生之间必须协调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小组成员都努力为这个集体争取荣誉,初步形成了合作的意识。
由于本课采取了变叙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品读第五自然段后再次回顾全文达到从部分到整体的回归时十分必要的。因此,我在学生表演兴趣正浓时,落实课后要求让学生演一演全文,既复习了全文又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了铺垫。
三、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应该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把课文当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从课外获取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因此,我在本课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四、引导自主识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加强研究。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星”、“雪”、“就”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并说一说写的时候得注意些什?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书写,同时注重书写展示和学生的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写得好的和写的不好的地方,并懂得如何把字写得规范、美观,在评价中真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片段一:合作表演,促进朗读
(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你们知道是谁帮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生(齐说):七星瓢虫
师:课文第五自然段就告诉我们了,请小朋友们赶紧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该怎么来演?
(生自己练读,师出示课件第五自然段)
师:这段话里,有几个角色?
生:三个。
师:那几个角色?
生:棉花姑娘、七星瓢虫还有一个导演读叙述部分。
师:我们学习小组有六人,三个人一组来一次表演,怎么样?
生:行(可以)
师:请三人小组长分配角色,赶紧演一演吧!
(生三人一组分配好角色,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虫,有的读叙述部分)
师:哪一组想上台来演一演?
(三人上台)
3、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根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30课棉花姑娘所编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棉花姑娘》一文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本课内容比较浅显,句式相似。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把对话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读作为感情理解对话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趣。课后,从学生的作业和朗读情况来看,这节课的教学还是比较扎实有效的。
一、扎实、有趣的字词教学
低段语文,字词的学习是基础,是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字词教学,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词义。根据这篇课文的生字量少,且有几个较为生僻的特点,我把本课的识字教学分散到阅读教学的各部分之中。如在揭示课题时认识“姑娘”两字,并通过找它们的相同点识记生字。又如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随机学习“啄”与“斑”,与动物的特点相结合,再配上图片,采用生动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在巩固识字环节,我也采用了有趣的过关方式,让学生读一读词语、猜一猜字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再一次与生字“见面”了。
二、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生成。
“阅读不仅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我们更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在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语言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文本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进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喜角色之喜、忧角色之忧、急角色之急……真正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与角色产生情感碰撞。在教学第一小节时,为了让学生感悟棉花姑娘盼望医生来治病的急切心理,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棉花姑娘生病的样子。接着,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棉花姑娘,此时蚜虫正在你的身上爬着,咬着,你有什么感受?有了这两个环节的铺垫,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棉花姑娘生病时的痛苦、难受,此时,学生的朗读已不再是“苍白”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又如课文2—4小节棉花姑娘请动物医生给她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角色对话能引起他们个性朗读和表演的欲望,也能激发学生感情生成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话,“如此盼望医生来给她治病的棉花姑娘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请求呢?”学生有的说兴奋,有的说着急,有的说难受,这时,我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并相机指导朗读。而后,通过引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和动物医生帮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
三、低段语文教学也要渗透学法的指导
在高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教师在课堂上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的指导,或是及时总结学法,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的能力。我觉得低段的语文教学也要有意无意地渗透学法的指导,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生第二遍读课文时,我让他们划出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并告诉他们这样能帮助自己读懂课文。在学习2——4小节时,棉花姑娘与三位医生的话并不是教师直接用多媒体出示,而是让学生边读边找,并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划出。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不正是在告诉学生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吗?
当然,这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棉花姑娘三次请求,一次比一次急切,学生的朗读还不够到位。最后的“猜字谜”环节,由于没有出示所有的生字,学生凭空猜测,难度较大,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棉花姑娘》片段反思
师:通过朗读,同学们解决了哪个问题呢?
生:我想解决棉花姑娘怎么了这个问题。棉花姑娘生病了。
师:你是从哪儿找到答案的?
生:第一自然段。(请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棉花姑娘生病了,你们生过病吗?生病的感觉怎样?
生:很痛苦。
生:很辛苦。
生:很难受。
师:是呀,生病时,很多东西都不能吃,也没有力气外出活动。生病真是令人……
生:讨厌
师:文中有个词语写出了棉花姑娘对蚜虫的讨厌,是哪个词呢?
生:可恶。
师:那就让我们来演一演棉花姑娘,把它的难受和对蚜虫的讨厌读出来。
指名学生读。评价。齐读。
师:生病时,你们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
生:最希望病能快点好。
师:棉花姑娘和你们的想法一样。哪个词告诉了我们呢?
生:盼望。
师:谁能读出棉花姑娘的这种心情呢?
指名学生读。评价。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在本片断中,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感悟棉花姑娘的心情,使学生的情感自然地渗透到文本当中。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文的特点,分别采取了自由读、齐读、赛读、表演读等形式,使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不感到疲劳。总之,我尽力创造出一种氛围,使孩子们能自然而然地将情感释放于朗读中,使他们的感情在朗读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宣泄。
5、《蚕姑娘》教学反思:图解《蚕姑娘》
蚕,对于城市孩子来说,是不易接触到的昆虫。这对教学《蚕姑娘》这篇知识性较强的文章来说,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缺憾。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再是费劲口舌,也无法体会到课文的精妙。但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一天都有人在上课,如何解决这棘手的问题呢?上课铃一响,灵感几乎也由此催生:用简笔画为孩子们画出蚕的生长过程吧!
在黑板的正中央写下课题,开始了授课:蚕姑娘从哪里钻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这个问题简单,孩子们很快说出是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我随即在课题的上方画了一张纸,纸上点了很多小点儿。根据我童年的记忆,蚕卵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孩子们不知我要来这一招,立刻睁大了眼睛,想看看下面还有什么奇妙的事发生。课堂进入了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这让我想起窦桂梅的“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这句话,更激发了我把课上好的斗志。于是,开始领着孩子们用朗读走这一趟蚕的生长过程。而我手中的粉笔,则随着孩子的朗读画着蚕从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到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直至结茧成蛾的状态。此时再看黑板,围绕着课题,已有了六个小圆,用箭头把这六个圆连起来,就成了蚕的整个蜕变过程。告诉孩子,这时蚕又开始周而复始地繁殖起来。孩子们更吃惊了,对这未知的昆虫充满了兴趣。
在兴致勃勃的图解完全文后,我给了学生一分钟,让他们试着背诵。居然大多数同学都会背了。假装夸张地问他们怎么这么快就会背了呢?孩子得意地回答:看着图背,一下子就记住了。
反思这一课的教学,虽然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背景,也没有多媒体把形象直观的蚕呈现给孩子,甚至我的没有经过训练的简笔画还显得那么拙劣,但学生却很感兴趣的接受并很快的内化。想起思维科学家张光鉴先生在《相似论》中指出:“客观对象只有和大脑中已有的概念和存贮的信息(即相似块)相互和谐共鸣才能产生美的感受。”本节课,架起这两者桥梁的便是这图了。当学生声音、图像合成一体时,在他们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意象,也就进入了课文的情境。
6、《雷雨》教学片段反思
随着课题改革的不断深入,本学片关于《积累、感悟、运用》课题的开展活动是越来越深入,每位教师运用大语义观,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不断启发学生进行积累、感悟、运用。
一、《雷雨》的教学片段。
(一)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雨的资料。
师:同学们,你们收集到哪些关于“雨”有资料呢?谁愿意上来说一说?(生:略)
师:这些是我们学过的古诗、课文,还有别的吗?
生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我爸爸教我的。
师:真不错,这是自己学的,那还有吗?
生4:我还会唱《春雨沙沙》的歌呢?
师:那好,你把它唱出来吧!
生4:唱《春雨》(全班学生都跟着唱起来)
2、出示课件。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关于雨的古诗、儿歌、课文、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关于雨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出示课件)
我请位同学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我听到了风声、雨声、打雷声、青蛙的叫声。
生2:我看到了下雨、房子、池塘、柳树。师:非常好,同学们都很细心,你们能不能给它起个题目呢?
生1:老师老师,我给它起《春雨》。
师:《春雨》合适吗?
生2:我给它起《风雨交加》。
生3:我给它起《倾盆大雨》。
生4:我给它起《雷雨交加》。
师:《春雨》不行,其他的题目都非常好,有位作者他也写了一篇关于雨的文章,我们一起来学学,好吗?
二、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是陈琳琳老师在教学《雷雨》的导入阶段,不难看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和老师都是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陈老师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生成为主体,老师成为主导,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的资料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所得、所想,陈琳琳老能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布置他们课前去收集关于雨的资料,这些资料是学生平时看过、听过、学过的东西,积累起来容易,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乐于积累所学的知识,积极运用所积累的知识,这些都为他们以后高年级的感悟,运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陈老师在教学中能够与学生进行对话教育,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自己的画面起名字,通过全体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对话,为画面起恰当的题目,但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把学生起的题目巧妙地与课文题目相结合那就更好。
总之,陈琳琳老师的这节课是成功的课,我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多向她学习,在积累方面多下功夫,为我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
7、《棉花姑娘》课后反思
真是没有想到,学完《棉花姑娘》,我班学生就能把长长的一篇课文读得有声有色,且还不愿下课!想一想,是有原因的。
一、 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我注重了“体验”的过程。有人说:体验是语感活动的桥梁,是语文素养的土壤。作为语文素养,无论是能力培养、智力开发,还是情感培育,都需要结合具体现实的情境,通过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更需要以生动真实的情境去激活和感召,以引发积极、愉悦、美好的心理感受,进而使之受到感化、得到熏陶,获得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要想感动自己,教师就必须要深入研读教材,找准情感态度渗透的突破口,并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
在备课时,我发现,虽然一年级的课文内容并不难懂,但是有些语句中也包含着一些思维的转变过程。比如:三句棉花姑娘的请求,看似一样,其实第三次多了“高兴”一词。按照常理来说,前两次求救都没有成功,棉花姑娘可能会觉得失望,可是第三次青蛙来了,她为什么却高兴地说呢?再仔细读读课文,就不难体会到两次的失败,使得棉花姑娘把青蛙看成是最后的希望了,所以才会高兴地说。因此,在教学“请你帮我捉害虫吧!”分三个层面进行突破:
1.在学完第一自然段,体会了棉花姑娘的心情之后,我让学生猜猜此时此刻如果医生来了,棉花姑娘会对医生说什么?相机出示“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在学习二、三、四自然段时也让学生体会棉花姑娘说此句话时的心情。
3.最后把三次对话全部出示,这不仅是对文本的整合,更是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棉花姑娘的心理变化,是一次比一次着急。
在课堂上,我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了主人公棉花姑娘的情感变化主线:“盼望”——“高兴”——“惊奇”——“笑了”,并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读书、识字,与孩子们评说、表演、歌唱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活动安排得充实、丰富,使学生调动全身感官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我也注意以教师的情感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重视语言的激励,与学生平等交往。
二、 采取了合作式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根据本文的内容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我着重以合作读演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生成。我们都知道文章再生动,毕竟是以文字作载体,而让学生走进角色以主人公的身份感受表演式朗读是低年级孩子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不但有利于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而且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再创造的有效手段。“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在这堂课上,教师与学生合作读书、表演,学生之间多次合作读演,在交流课前收集资料时引导学生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拓宽了交流的信息空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了主动参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学习兴趣高涨。
8、棉花姑娘教学片段及反思
教学意图
《棉花姑娘》一课,采用了童话的形式,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根据本课第2.3.4自然段结构相识的特点,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全文;精度1──4自然段;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只”、“帮”、“请”。第二课时: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第5.6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读;正确书写“星”、“雪”、“就”;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我设计本课的宗旨。为了实现这一宗旨,我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二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伊始,在学生复习了生字及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后,直接进入学习第六自然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地演示,让学生能直接感受棉花姑娘两种不同的心情(一种是生病时痛苦、着急的心情;一种是病好后愉悦的心情)。把这种感受迁移到朗读中,使他们借助朗读展现出棉花姑娘病好后高兴的心情,在情感上很快达到与本文共鸣。
二、合作表演,促进朗读
为帮助学生理解第五自然段,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感悟词语,从而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虫,有的当导演读叙述部分),又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议,正确理解“很快”、“惊奇”、“惊奇地问”等词语。为了能成功地表演,学生之间必须协调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小组成员都努力为这个集体争取荣誉,初步形成了合作的意识。
由于本课采取了变叙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品读第五自然段后再次回顾全文达到从部分到整体的回归时十分必要的。因此,我在学生表演兴趣正浓时,落实课后要求让学生演一演全文,既复习了全文又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了铺垫。
三、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应该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把课文当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从课外获取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因此,我在本课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四、引导自主识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加强研究。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星”、“雪”、“就”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并说一说写的时候得注意些什?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书写,同时注重书写展示和学生的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写得好的和写的不好的地方,并懂得如何把字写得规范、美观,在评价中真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片段一:合作表演,促进朗读
(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你们知道是谁帮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生(齐说):七星瓢虫
师:课文第五自然段就告诉我们了,请小朋友们赶紧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该怎么来演?
(生自己练读,师出示课件第五自然段)
师:这段话里,有几个角色?
生:三个。
师:那几个角色?
生:棉花姑娘、七星瓢虫还有一个导演读叙述部分。
师:我们学习小组有六人,三个人一组来一次表演,怎么样?
生:行(可以)
师:请三人小组长分配角色,赶紧演一演吧!
(生三人一组分配好角色,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虫,有的读叙述部分)
师:哪一组想上台来演一演?
(三人上台)
下面的小朋友要认真听,注意看,如果他们演得确实很好,请给点掌声;如果你觉得还得改进的话,请你来当导演指导一下该怎么演。待会儿我们要评选最佳演员和最佳评委。
生表演后,台下学生有的鼓掌
师: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为他们鼓掌了,他们到底演得怎么样呀?
生1:我觉得七星瓢虫飞的时候还要拍者翅膀,不能停下来。
生2:我觉得棉花姑娘演得好,她在问七星瓢虫的时候很惊奇。
师:你是说她脸上有惊奇的表情吧?
生2:是的。还有,导演那个“圆圆的”读得不够圆。
师:那,你觉得应该要怎么读?
生2:“忽然,一群圆──圆──的小虫飞来了……”
师:(对着七星瓢虫):导演,能接受吗?
生(点头):能。
生3:导演读“飞来了”读得太快了,表演的人不能一下子飞那么快。
生4:七星瓢虫应该从远处飞来。
生5:七星瓢虫在问棉花姑娘的时候要边飞,要不回掉下去的。
师:小演员们,你们能改进吗?
生:能。
(三人再次表演,全班掌声)
师(小结):棉花姑娘的表情还是那么惊奇,不过,老师要对七星瓢虫提个建议,很快吃光动作要快些,行吗?
生:行。
师:我们的最佳演员应该评给谁呢?
生:应该评给棉花姑娘,应该评给导演。
师:老师要给这两位最佳演员戴上小红花,我们的七星瓢虫还要加把劲呀!最佳评委应该评给谁呢?
生:应该评给立昊、应该评给怡昕!
师:老师也要为他们戴上最佳评委花。
师:小朋友会演,会评了,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吗?谁来读?
生读
师:谁来评一评?
生:不要读得太快了,只要把“忽然”和“很快”这两个词读得快点就行了,要不就没感情了。
师:要怎么读才是有感情,你能来读一读吗?
(生有感情地读)
师(指着屏幕):她读得真好,我们也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生:(齐读)
教学片段二: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延伸
师:在刚才的演出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类的好朋友,(出示板书: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谁?
生说师简笔画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
师:课前老师让小朋友做了调查,在课外你还认识了哪些人类的好朋友?
(生跃跃欲试)
别急,先在小组里向大家介绍介绍,还要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认真倾听,看谁能代表小组来发言。
生在小组里展示,交流。
师:谁能代表小组来发言?
生1:我们小组有的说螳螂能吃蝗虫、甲虫;有的说蟾蜍是人类的好朋友;小蜜蜂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有的从书本上找来的,有的是上网下载的。
师:哪些小朋友也是和家长一起上网下载的?能拿来借老师展示吗?
(师展示图)
生2:我们小组方均卓还知道猫头鹰能吃田鼠,我们还知道壁虎能吃蚊子。我们也是从书上和下载知道的。
师:有请教别人的吗?
生:有。
生3:我们知道蜢不怕蛇是人类的好朋友,麻雀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为什么麻雀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生3:因为它能帮人类吃掉树上的毛毛虫。
生4:我们找到穿山甲、蜻蜓、食蚁兽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板书小结):人类的好朋友还有很多很多(……)以后我们继续去认识它们。
教学片段三:引导自主识字,感受汉字形体美
(学习生字:星 雪 就)
课件出示生字
师:你们能读准它们的音吗?
生齐读,师正音。
师:这三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现“星”和“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就”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这些字写的时候得注意什么?
生1:“就”左边的点要让点位置给右边的撇。
生2:左边“京”的横和右边的横位置不一样,左边高点,右边低一点。以前“找”是左边横短右边横长,而“就”是左边横长右边横短。
师范写生书空
生3:老师我想给您提个建议,“就”的右边竖弯勾不能去顶到横。
师:谢谢你,老师一定改正。
写“雪”字得注意些什么?
生1:“雪”的雨字头和“雨”不一样。第二笔的竖改成点,第三笔的横折勾改成横勾。
生2:雨字头有两个点写在了横中线上。
师范写生书空
生3:“星”要写得上扁下宽,下面的三横长短笔不一样。
师:小朋友很会说,下面就要写一写了。
生练写,师纠正写字姿势。
展示评议
生1:他“雪”雨字头中间的竖太长了,可以短些,不要和下面的部分连住。
生2:我觉得他的“星”字写得好看,下面的三个横长短笔写得刚刚好。
师(小结):小朋友们回去写的时候要注意改进别人写得不好的地方,学一学别人写得好的地方。
教学反思:
(片段一)
为帮助学生理解第五自然段,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感悟词语,正确理解“很快”、“惊奇地问”等词语,从而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又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议。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唤起了学习的情感,既发展了语言,学会了倾听、评价、欣赏,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此处教学也有不足之处。教学中,学生在评议时指出“圆圆的”一词要读得圆一些,这当然是件好事,但老师未能及时引导相比之下更为重要的词语“很快”和“惊奇”,使得此处的品读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在鼓励学生方面,今后应该像赵志祥老师说的那样,对学生不要太吝啬要多看一看他们进步的地方,让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
(片段二)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应该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把课文当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从课外获取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因此,我在本课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对人类有益的鸟类和益虫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又养成了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片段三)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加强研究。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为了实现学生独立、自主识字的目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星”、“雪”、“就”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并说一说写的时候得注意些什么。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书写,并进行作业展示和学生的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的地方,并懂得如何把字写得规范、美观,在评价中真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老师也就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9、朗读悟情 合作发展──《棉花姑娘》教学片段及反思
【教学意图】
《棉花姑娘》一课,采用了童话的形式,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根据本课第 2、3、4自然段结构相识的特点,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全文;精度1~2自然段;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只”、“帮”、“请”。第二课时: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第5.6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读;正确书写“星”、“雪”、“就”;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我设计本课的宗旨。为了实现这一宗旨,我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二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伊始,在学生复习了生字及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后,直接进入学习第六自然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地演示,让学生能直接感受棉花姑娘两种不同的心情(一种是生病时痛苦、着急的心情;一种是病好后愉悦的心情)。把这种感受迁移到朗读中,使他们借助朗读展现出棉花姑娘病好后高兴的心情,在情感上很快达到与共鸣。
二、合作表演,促进朗读
为帮助学生理解第五自然段,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感悟词语,从而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虫,有的当导演读叙述部分),又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议,正确理解“很快”、“惊奇”、“惊奇地问”等词语。为了能成功地表演,学生之间必须协调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小组成员都努力为这个集体争取荣誉,初步形成了合作的意识。
由于本课采取了变叙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品读第五自然段后再次回顾全文达到从部分到整体的回归时十分必要的。因此,我在学生表演兴趣正浓时,落实课后要求让学生演一演全文,既复习了全文又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了铺垫。
三、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应该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把课文当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从课外获取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因此,我在本课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四、引导自主识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加强研究。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星”、“雪”、“就”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并说一说写的时候得注意些什?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书写,同时注重书写展示和学生的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写得好的和写的不好的地方,并懂得如何把字写得规范、美观,在评价中真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片段一〗合作表演,促进朗读
(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你们知道是谁帮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生(齐说):七星瓢虫
师:课文第五自然段就告诉我们了,请小朋友们赶紧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该怎么来演?
(生自己练读,师出示课件第五自然段)
师:这段话里,有几个角色?
生:三个。
师:那几个角色?
生:棉花姑娘、七星瓢虫还有一个导演读叙述部分。
师:我们学习小组有六人,三个人一组来一次表演,怎么样?
生:行(可以)
师:请三人小组长分配角色,赶紧演一演吧!
(生三人一组分配好角色,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虫,有的读叙述部分)
师:哪一组想上台来演一演?
(三人上台)
下面的小朋友要认真听,注意看,如果他们演得确实很好,请给点掌声;如果你觉得还得改进的话,请你来当导演指导一下该怎么演。待会儿我们要评选最佳演员和最佳评委。
生表演后,台下学生有的鼓掌。
师: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为他们鼓掌了,他们到底演得怎么样呀?
生1:我觉得七星瓢虫飞的时候还要拍者翅膀,不能停下来。
生2:我觉得棉花姑娘演得好,她在问七星瓢虫的时候很惊奇。
师:你是说她脸上有惊奇的表情吧?
生2:是的。还有,导演那个“圆圆的”读得不够圆。
师:那,你觉得应该要怎么读?
生2:“忽然,一群圆──圆──的小虫飞来了……”
师:(对着七星瓢虫):导演,能接受吗?
生(点头):能。
生3:导演读“飞来了”读得太快了,表演的人不能一下子飞那么快。
生4:七星瓢虫应该从远处飞来。
生5:七星瓢虫在问棉花姑娘的时候要边飞,要不回掉下去的。
师:小演员们,你们能改进吗?
生:能。
(三人再次表演,全班掌声)
师(小结):棉花姑娘的表情还是那么惊奇,不过,老师要对七星瓢虫提个建议,很快吃光动作要快些,行吗?
生:行。
师:我们的最佳演员应该评给谁呢?
生:应该评给棉花姑娘,应该评给导演。
师:老师要给这两位最佳演员戴上小红花,我们的七星瓢虫还要加把劲呀!最佳评委应该评给谁呢?
生:应该评给立昊、应该评给怡昕!
师:老师也要为他们戴上最佳评委花。
师:小朋友会演,会评了,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吗?谁来读?
生:读
师:谁来评一评?
生:不要读得太快了,只要把“忽然”和“很快”这两个词读得快点就行了,要不就没感情了。
师:要怎么读才是有感情,你能来读一读吗?
(生有感情地读)
师(指着屏幕):她读得真好,我们也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生:(齐读)
〖教学片段二〗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延伸
师:在刚才的演出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类的好朋友,(出示板书: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谁?
生说师简笔画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
师:课前老师让小朋友做了调查,在课外你还认识了哪些人类的好朋友?
(生跃跃欲试)
别急,先在小组里向大家介绍介绍,还要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认真倾听,看谁能代表小组来发言。
生在小组里展示,交流。
师:谁能代表小组来发言?
生1:我们小组有的说螳螂能吃蝗虫、甲虫;有的说蟾蜍是人类的好朋友;小蜜蜂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有的从书本上找来的,有的是上网下载的。
师:哪些小朋友也是和家长一起上网下载的?能拿来借老师展示吗?
(师展示图)
生2:我们小组方均卓还知道猫头鹰能吃田鼠,我们还知道壁虎能吃蚊子。我们也是从书上和下载知道的。
师:有请教别人的吗?
生:有。
生3:我们知道蜢不怕蛇是人类的好朋友,麻雀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为什么麻雀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生3:因为它能帮人类吃掉树上的毛毛虫。
生4:我们找到穿山甲、蜻蜓、食蚁兽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板书小结):人类的好朋友还有很多很多(……)以后我们继续去认识它们。
〖教学片段三〗引导自主识字,感受汉字形体美
(学习生字:星 雪 就)
课件出示生字
师:你们能读准它们的音吗?
生齐读,师正音。
师:这三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现“星”和“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就”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这些字写的时候得注意什么?
生1:“就”左边的点要让点位置给右边的撇。
生2:左边“京”的横和右边的横位置不一样,左边高点,右边低一点。以前“找”是左边横短右边横长,而“就”是左边横长右边横短。
师范写生书空。
生3:老师我想给您提个建议,“就”的右边竖弯勾不能去顶到横。
师:谢谢你,老师一定改正。
写“雪”字得注意些什么?
生1:“雪”的雨字头和“雨”不一样。第二笔的竖改成点,第三笔的横折勾改成横勾。
生2:雨字头有两个点写在了横中线上。
师范写生书空。
生3:“星”要写得上扁下宽,下面的三横长短笔不一样。
师:小朋友很会说,下面就要写一写了。
生练写,师纠正写字姿势。
展示评议。
生1:他“雪”雨字头中间的竖太长了,可以短些,不要和下面的部分连住。
生2:我觉得他的“星”字写得好看,下面的三个横长短笔写得刚刚好。
师(小结):小朋友们回去写的时候要注意改进别人写得不好的地方,学一学别人写得好的地方。
【教学反思】
〖片段一〗
为帮助学生理解第五自然段,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感悟词语,正确理解“很快”、“惊奇地问”等词语,从而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又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议。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唤起了学习的情感,既发展了语言,学会了倾听、评价、欣赏,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此处教学也有不足之处。教学中,学生在评议时指出“圆圆的”一词要读得圆一些,这当然是件好事,但老师未能及时引导相比之下更为重要的词语“很快”和“惊奇”,使得此处的品读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在鼓励学生方面,今后应该像赵志祥老师说的那样,对学生不要太吝啬要多看一看他们进步的地方,让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
〖片段二〗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应该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把课文当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从课外获取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因此,我在本课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对人类有益的鸟类和益虫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又养成了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片段三〗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加强研究。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为了实现学生独立、自主识字的目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星”、“雪”、“就”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并说一说写的时候得注意些什么。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书写,并进行作业展示和学生的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的地方,并懂得如何把字写得规范、美观,在评价中真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老师也就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