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画杨桃》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
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图:tú(图画、图书、图形)
课:kè(上课、下课、课文)
摆:bǎi(摆放、摆平、摆手)
座:zuò(座位、星座、座号)
交:jiāo(交往、成交、交代)
哈:hā(哈哈大笑、哈欠、哈气)
页:yè(页面、书页、页码)
抢:qiǎng(争抢、抢先、抢夺)
嘻:xī(笑嘻嘻、嘻嘻哈哈)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靠:kào(靠近、依靠、靠边)
而:ér(而且、而是、然而)
班:bān(班级、班长、班干部)
倒:dào(倒立、反倒、倒不是)
审:shěn(审视、审查、审阅)
视:shì(电视、视力、近视)
肃:sù(严肃、肃静、肃清)
晌:shǎng(晌午、半晌、后晌)
悦:yuè(喜悦、愉悦、和颜悦色)
诲:huì(教诲、劝诲、诲人不倦)
四、多音字
倒:dào(倒车)dǎo(摔倒)
角:jiǎo(角度) jué(角色)
五、近义词
准确——精确 审视——审察 严肃——严厉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六、反义词
准确——错误 严肃——随和 和颜悦色——声色俱厉
七、理解词语
审视:仔细看。
严肃:(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的。
半晌:半天。
教诲:教训、教导。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八、句子解析
1.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大笑”是同学们看到我的画后的表现。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我”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十分熟悉。
2.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看、坐、审视” 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老师并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实物。
3.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严肃” 说明是因为,老师在审视之后发现“我”明明画的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了他的沉思,他意识到孩子还不懂得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从客观实际出发。
4.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和颜悦色”是老师的神态描写,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神情发生了变化。老师的话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强调了绘画时必须实事求是的道理。
九、问题归纳
1.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老师的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的很准确,同学们却说不像,老师意识到同学们不懂得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还盲目地嘲笑别人。
2.老师为什么不把问题告诉学生,而要反复提出问题?
老师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在亲自观察中认识事物、感受事物,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感悟老师的话,说说老师的话有几层意思?
老师的话有三层意思:
一是讲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二是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三是讲应该实事求是。
十、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记叙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告诉我们看问题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的道理。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后哈哈大笑,说“我”画的不是杨桃,而是五角星。老师看到后没有笑,而是坐到“我”的座位上去观察,并让嘲笑“我”的同学也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让他们接受教育,明白道理。
2、《画杨桃》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
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图:tú(图画、图书、图形)
课:kè(上课、下课、课文)
摆:bǎi(摆放、摆平、摆手)
座:zuò(座位、星座、座号)
交:jiāo(交往、成交、交代)
哈:hā(哈哈大笑、哈欠、哈气)
页:yè(页面、书页、页码)
抢:qiǎng(争抢、抢先、抢夺)
嘻:xī(笑嘻嘻、嘻嘻哈哈)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靠:kào(靠近、依靠、靠边)
而:ér(而且、而是、然而)
班:bān(班级、班长、班干部)
倒:dào(倒立、反倒、倒不是)
审:shěn(审视、审查、审阅)
视:shì(电视、视力、近视)
肃:sù(严肃、肃静、肃清)
晌:shǎng(晌午、半晌、后晌)
悦:yuè(喜悦、愉悦、和颜悦色)
诲:huì(教诲、劝诲、诲人不倦)
四、多音字
倒:dào(倒车)dǎo(摔倒)
角:jiǎo(角度) jué(角色)
五、近义词
准确——精确 审视——审察 严肃——严厉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六、反义词
准确——错误 严肃——随和 和颜悦色——声色俱厉
七、理解词语
审视:仔细看。
严肃:(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的。
半晌:半天。
教诲:教训、教导。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八、句子解析
1.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大笑”是同学们看到我的画后的表现。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我”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十分熟悉。
2.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看、坐、审视” 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老师并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实物。
3.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严肃” 说明是因为,老师在审视之后发现“我”明明画的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了他的沉思,他意识到孩子还不懂得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从客观实际出发。
4.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和颜悦色”是老师的神态描写,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神情发生了变化。老师的话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强调了绘画时必须实事求是的道理。
九、问题归纳
1.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老师的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的很准确,同学们却说不像,老师意识到同学们不懂得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还盲目地嘲笑别人。
2.老师为什么不把问题告诉学生,而要反复提出问题?
老师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在亲自观察中认识事物、感受事物,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感悟老师的话,说说老师的话有几层意思?
老师的话有三层意思:
一是讲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二是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三是讲应该实事求是。
十、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记叙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告诉我们看问题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的道理。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后哈哈大笑,说“我”画的不是杨桃,而是五角星。老师看到后没有笑,而是坐到“我”的座位上去观察,并让嘲笑“我”的同学也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让他们接受教育,明白道理。
3、《我变成了一棵树》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及课后练习解答
一、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默读课文。感受想象的有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5.能仿照课文编想象力丰富的故事。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状:zhuàng(形状、状物、现状)
狐:hú(狐狸、狐疑、狐假虎威)
狸:lí(狸子、狸猫、河狸)
丁:dīng(丁当、壮丁、园丁)
零:líng(零落、零头、零件)
巧:qiǎo(巧妙、巧合、花言巧语)
克:kè(千克、克服、克敌制胜)
肠:cháng(香肠、大肠、牵肠挂肚)
继:jì(继续、继承、前赴后继)
续:xù(连续、陆续、手续费)
抬:tái(抬头、抬水、抬脚)
麻:má(麻雀、麻花、麻烦)
烦:fá(烦恼、烦闷、厌烦)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希:xī(希望、希冀、希奇)
痒:yǎng(痒痒、发痒、无关痛痒)
鳄:è(鳄鱼、扬子鳄)
醋:cù(米醋、糖醋、酸醋)
四、多音字
担:dān (担心)dàn(担子)
了:le(好了)liǎo(了解)
担:dān (担心)dàn(担子)
五、近义词
希望——期望 担心——担忧 容易——简单
失望——失落 奇怪——稀奇 了解——理解
秘密——机密
六、反义词
希望——失望 担心——放心 容易——困难
失望——如愿 了解——生疏 秘密——公开
七、理解词语
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失望: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
奇怪:感到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一丝:形容极小或很少;一点儿。
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
麻烦:繁琐难办的事。
八、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写“我”不想回家吃饭,想变成一棵树,结果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第一部分(5-12):写“我”变成的树上长满了鸟窝,妈妈也住进了鸟窝。
第一部分(13-23):写“我”饿了,流下了口水,妈妈早就发现了“我”。
九、句子解析
1.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儿都不想吃饭。
“一点儿都不”强调英英只想玩儿,不想吃饭。
2.“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
“嗓门”是嗓音的意思,说明妈妈提高了嗓音喊英英吃饭。
3.我真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英英想变成一棵树,完全是因为不想自己在玩儿的时候有人叫自己吃饭。
4.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各种形状”说明树上的鸟窝是各种各样的,这是多么有趣啊!
5.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它们”指的是各种形状的鸟窝。鸟窝在枝头跳起了舞,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反映了英英丰富的想象力和快乐的心情。
6.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只……就……”表明住进鸟窝里是极其容易的事情。对人们提出的疑问给出明确的答案,“弯下腰”就可以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7.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心跳震动的鸟窝“一动一动”,甚至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显然是一种夸张的写法,突出英英紧张的心理。
8.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
“顺”在这里是“沿着”的意思,妈妈沿着轻轻垂下的树枝爬上来。妈妈沿着低垂的树枝很容易地爬上来,住进了三角形鸟窝里。
十、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通过叙述“我”变成一棵树的感觉,告诉人们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2.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就写妈妈喊英英吃饭的声音?
作者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妈妈只想让英英赶紧吃饭,英英只想好好玩儿,为下文英英想变成树做铺垫。
3.英英变成树以后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树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鸟窝;
妈妈住到了树上的鸟窝里;
妈妈把好东西分给小动物和它们 一起啧吧啧吧地吃;
小动物们讨论哪里来的水滴。
4.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作者为什么用“跳起了舞”而不用“摇晃”或“晃动”呢?
“跳起了舞”是拟人的写法,不但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表达出对这些鸟窝的喜爱之情。“摇晃”“晃动”则没有这种效果。
5.为什么我会想念家里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醋排骨?
因为我看见妈妈把好东西分给小动物们,还和它们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而我早已经肚子饿得咕咕叫,所以想吃家里香喷喷的饭菜,尤其是自己最爱吃的糖醋排骨。
6.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小动物们猜测水滴是哪来的这一部分?可以删掉不写吗?
这一部分不能删掉,写小动物们猜测水滴是下雨了、牛奶打翻了、虫子撒的尿、大树的眼泪,可就偏偏猜不到这是大树看到好吃的流出的口水。自然而然地引出英英“变成了树真麻烦”这一想法。
7.你是怎样理解“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的?
从“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对我眨了一下眼睛”可以看出妈妈早已经知道这棵树是英英变的,联系课文开头,妈妈知道英英不喜欢吃饭才变成了树,于是带了很多好东西住到鸟窝,又故意分给小动物,和它们一起啧吧啧吧地吃,目的就是引起英英的食欲。英英终于明白了“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十一、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通过叙述“我”变成一棵树后经历的有趣的事情,告诉人们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还有当作者饿了,看小动物吃东西流口水时,小动物们的各种猜测也特别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故事的结尾想象妈妈一早就知道“我”的秘密时的感动。
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我要变成一片小雪花,雪夜里,我随着风翩翩起舞,四处飘荡,飘过每一个地方,飘过每一个角落……调皮的我们有时候落在马路上,让马路上的行人顿时战战兢兢,走不好就会滑个大跟头。让骑车的人也不得不下车行走,不然会摔倒,所以要特别小心呀! 兄弟姐妹们聚在一起,便成了雪堆,孩子们把我们堆成了雪人,给我们穿衣戴帽,配上红辣椒嘴、胡萝卜鼻子……让我们更漂亮。
4、一个接一个课文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及练习题
知识点
笔顺练习
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
接 jiē(迎接) 觉 jiào(睡觉)
再 zài(再见) 做 zuò(做事)
梦 mèng(梦想) 趣 qù (有趣)
却 què(退却)
二、会写字及组词
过(过年)(过去)(过问)
各(各自)(各人)(各种各样)
种(种子)(火种)(种花)
样(同样)(一样)(花样)
伙(同伙)(入伙)(小伙子)
伴(伙伴)(同伴)(学伴)
这(这样)(这儿)(这里)
三、易错的字
各:上面是“夂”,不要写成“攵”。
种: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样: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这: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四、近义词
伙伴——朋友 开心——快乐
各种各样——各式各样
五、反义词
开心——难过
六、部首
卩读jié(单耳刀或单耳旁)
卩(却)即、却、卫、卯、印
七、多音字
觉 jiào (睡觉) jué(自觉)
种 zhǒng(种子) zhòng(种地)
八、词组积累
踩影子 做美梦 讲故事
有趣的故事 各种各样的梦
九、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既写出了孩子被大人打扰的不开心,也写出了孩子的希望和改变想法后的喜悦。(文中“不过”两个字,写出了孩子非常积极、乐观,最后一段的两个问句也写出了孩子的好奇心很强)
课文讲解
1.整体概括
儿童诗
本文是一首,语言朴实无华,却,孩子天真无邪、纯真质朴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产生无限的怜爱之情。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我”在月夜玩得正高兴,却被大人叫回家睡觉。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写“我”被大人们从梦中叫醒去上学。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写“我”在学校里和小伙伴玩得开心,听老师讲课也很有趣。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
写“我”对其他小朋友的期盼,期盼他们换个角度看问题。
2.句段导学
①月夜,正玩着踩影子,就听大人叫着:“快回家睡觉!”
这句话点名时间和故事的起因。
②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
“唉”表现了“我”心中的无奈与不情愿。
③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
“不过”表示“我”一开始不太高兴,但后来想通了,睡觉有梦的陪伴也是一件开心的事。
④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这句话也表明了“我”心中的无奈与不情愿,不想起床,不想上学。
⑤不过,去了学校,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哪!
这句话表明“我”转变了自己的想法,变得开心起来。
⑥不过,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
“也”表明和小伙伴一起玩、听老师讲故事都是快乐、有趣的事情。写出了孩童的天真活泼。
⑦别的孩子也是这样吗?也像我一样,这么想吗?
运用疑问句,表达了“我”希望其他小朋友也能和“我”一样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能转变态度,换个角度看问题。
3.重点难点
①“我”被喊回家后没有沮丧,为什么?
因为“我”想到回家睡觉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梦。
②“我”喜欢上课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上课可以听老师讲有趣的故事。
③课文中写了几件让“我”感到不如意的事?“我”是怎么转变看问题的角度使自己开心起来的?
有三件。一是“我”在月夜玩踩影子游戏时被大人叫回家睡觉。“我”想到可以做好多有趣的梦,于是开心起来。二是“我”在做有趣的梦时被大人叫起来去上学。“我”想到可以和小伙伴玩有趣的游戏,变得开心起来。三是“我”在和小伙伴玩跳房子游戏时,上课铃响了起来。“我”想到上课可以听老师讲有趣的故事,开心起来。
练习及答案
一、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jué jiào
睡觉( ) 觉得( )
感觉( ) 觉醒(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接着(jiē jiè) 再见(zài zhài)
故事(ɡū ɡù) 好梦(mènɡ mèn)
三、看拼音,写字词。
huǒ bàn zhè ɡuò
1.小鸟的 到 儿来 冬了。
ɡè zhǒnɡ ɡè yànɡ
2.果园里有 的树。
四、我来扩词。
过( )( )
各( )( )
这( )( )
五、选字填空。
样 羊
那只可爱的小( )又照先前的( )子慢慢地走过来。
六、照样子,写句子。
例:不过,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
1.不过,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
2.不过,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
七、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1.月夜,正玩着踩影子,就听大人叫着:“快回家睡觉!”
句中“________”说明已经很晚很晚了,大人想让孩子________________。
2.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
(1)“各种各样”的意思是( )
A.种类多,样子多。 B.非常多,数不清。
(2)你觉得可以做哪些梦呢?请写一写。
参考答案
一、jiào jué jué jué
二、jiē zài ɡù mènɡ
三、1.伙伴 这 过 2.各种各样
四、过来 过去 各个 各种各样 这边 这里
五、羊 样
六、1.一起打篮球 2.一起踢足球
七、1.月夜 回家睡觉 2.(1)A (2)可以梦见变成超人,也可以梦见在空中游玩。
5、《童年的水墨画》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
一、生字组词
墨mò(墨水、油墨、笔墨、水墨画)
染rǎn(染色、染发、染绿、一尘不染)
竿gān(竹竿、钓竿、竿子、百尺竿头)
腾téng(扑腾、欢腾、奔腾、折腾)
碎suì(破碎、粉碎、零碎、心碎)
拨bō(拨打、拨水、拨动、拨开)
浪làng(浪花、海浪、风浪、浪费)
葫hú(葫芦、水葫芦、闷葫芦、葫芦丝)
爽shuǎng(清爽、凉爽、爽口、秋高气爽)
蘑mó(口蘑、白蘑、松蘑、蘑菇云)
菇gū(蘑菇、香菇、冬菇、金针菇)
二、多音字
扇shàn(扇子)shān(扇风)
三、近义词
梳妆——打扮 平静——安静 扇动——摇动
戏耍——玩耍 抖落——抖动
四、反义词
平静——热闹 开放——凋零 欢叫——哀号
清清爽爽——混混浊浊
五、理解词语
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
扑腾:原指游泳时用脚打水。本课指重物落地的声音。
戏耍:捉弄耍笑。
拨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
抖落:震动使(雨滴、水滴等)落下。
水葫芦:文中用来比喻水性极好的孩子。
梳妆:梳洗打扮。
虎牙:突出的尖牙,文中指孩子嘴里长出的比较突出的牙齿。
六、词语积累
描写童年生活的成语:
无拘无束、天真无邪、生气勃勃
生龙活虎、欢声笑语、自由自在
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童言无忌
七、句子解析
1.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梳妆的镜子”是指过去的妇女梳洗打扮时照的镜子,“平静”说明水面上一点波纹都没有。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染”是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这里指人影倒映在溪水中是绿色的
3.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鸭群”比喻一群小孩,用“翅膀” 比喻小孩的胳膊, 写出了孩子们戏水玩耍时的调皮、可爱。
4.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是指整洁干净,这里指松树被大雨淋过以后显得格外清新凉爽。
5.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这句话既是比喻句又是拟人句。句子把蘑菇当做人来写,“戴着斗笠”写出了蘑菇的形状。“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这是个被比喻句,把蘑菇比作山花,写出了蘑菇的形状。
6.是谁一声叫唤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这部分诗中的两个“斗笠”代表的意思不一样。前一个斗笠指的是蘑菇,诗人把蘑菇比作斗笠,后一个斗笠指的是孩子,诗人把戴斗笠的孩子比作蘑菇。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溪边钓鱼、江上戏林中采蘑菇等情景。
2.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此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垂柳当做人来写,把溪水比作镜子和绿玉带,写出了溪水平静、碧绿、清澈的特点。
3.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这两个字用的非常好。这里有绿色的柳树,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染绿了,“染”富有动感,静静的钓鱼竿上立着红蜻蜓,“立”字传神,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突出了画面“静”的气氛。
4.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句中的“水葫芦”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这句诗写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牙。
九、课文主题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溪边钓鱼、江上戏林中采蘑菇,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十、仿写
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充满快乐的,请模仿课文选择生活中的一个镜头,写一节小诗。
树下
感觉不到炙热的阳光,
只听见百灵鸟在枝头歌唱,
孩子们静静的躺在草地上,
嘴角露出了一丝丝甜美的微笑。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溪边》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悠闲地在溪边垂钓以及钓到鱼后欢乐的场景;
《江上》让我看到了一群孩子在江水中游泳嬉闹的快乐场面;
《林中》让我感受到了雨后林中的清新空气以及一群孩子采蘑菇时的欢喜。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人影倒映在绿色的山溪里,就像画布一样被溪水染绿了。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戴着斗笠的孩子们就像刚出土的小蘑菇一样。
6、怎么都快乐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预习
教材分析: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贴近儿童生活,充满了童趣,语言生动有趣,其学习活动也有针对性。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独自一个人有快乐,与别人相处很快乐,帮助别人更是一种快乐;玩耍是快乐,学习也是快乐,初步知道应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我会写:
玩wán(好玩)(玩乐)(玩火)(玩水)
很hěn(很好)(很多)(很大)(很长)
当dāng(当心)(当年)(当时)(当天)
dàng(上当)
音yīn(音乐)(口音)(拼音)(注音)
讲jiǎng(讲课)(听讲)(主讲)(开讲)
行xíng(不行)(行人)(行动)(行走)
háng(银行)(行业)
许xǔ(许多)(也许)(少许)(不许)
我会认:
怎zěn(怎么) 独 dú(单独)
跳tiào(跳远) 绳 shéng (绳子)
讲jiǎng(讲话) 得děi(可得注意)
羽yǔ(羽毛) 球qiú (篮球)
戏xì(游戏 ) 排pái(排球)
篮lán(篮子) 连lián(连长)
运yùn(运动)
易错的字:
“行、很”字,注意左边是“ 彳”,不要写成“亻”。
“当”字,注意下面是“彐”。
部首:
土(地、块)
多音字:
好hǎo(好人) hào(爱好) 当 dānɡ(当心)
当 dānɡ(当心) dànɡ(上当)
得 děi(得回家) de(飞得高) dé(得到)
行xínɡ(不行) hǎnɡ(一行)
近义词:
独自——单独 正好——恰好 许多——很多
反义词:
独自——结伴 静悄悄——闹哄哄
正好——不巧 很多——很少
一课一练:
1、仿照课文写一写。
一个人玩,很好!
独自一个,静悄悄的,
正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玩拼图 读连环画
看电视 捏橡皮泥
2、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同学们打扫卫生的场景,注意用上合适的短语。
示例:
放学后,同学们一起打扫教室。他们有的扫地,有的擦桌子,还有的擦玻璃……一会就把教室打扫干净了。
课后习题答案:
2、读一读,说一说。
讲故事 听音乐 弹钢琴 踢毽子
跳皮筋 踢足球 打排球
玩游戏 做作业 练书法
这些词语是表示游戏名称的词语,认真读一读,就会发现加点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跟着的是表示名称的词,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词语还有:看电视、钓鱼、打网球、跳高、打乒乓球、下象棋等。
7、《清贫》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同步练习题
生字词:
筹chóu(筹措)(筹划) 矜jīn(矜持)(矜夸)
俘fú(俘虏)(俘获) 镯zhuó(镯子)(手镯)
吓hè(恐吓)(威吓)【xià】(吓唬)(吓人)
裆dāng(裤裆)(裆部) 企qǐ(企鹅)(企业)
彼bǐ(彼此)(由此及彼)褂guà(褂子)(裤褂)
坞wù(山坞)(船坞)
多音字:
恶è(邪恶)(恶人)wù(可恶)(深恶痛绝)
吓hè(恐吓)(威吓)【xià】(吓唬)(吓人)
理解词语:
1、清贫:贫穷(旧时多形容读书人)。
例句:爷爷一生过得清贫,但却很知足。
2、奢侈:花费钱财过多,享受过分。
例句: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不能奢侈浪费。、
3、矜持不苟:端庄严谨,毫不马虎。
4、继续:积存的钱。
例句:这次疫情之中,一位环卫工人拿出了他全部的积蓄支援武汉。
5、热望:热切的希望。
例句:姐姐对生活充满了热望,每天积极地工作和学习着。
8、《琥珀》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作者介绍:
柏吉尔(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等。
我会写:
怒:怒吼 愤怒 发怒 怒发冲冠
吼:吼叫 狂吼 河东狮吼 吼声震天
脂:脂肪 胭脂 脂粉 松脂
拭:拂拭 擦拭 拭泪 拭目以待
餐:午餐 西餐 聚餐 一日三餐
划:划动 划开 划船 划算
晌:晌午 歇晌 晌觉 后晌 半晌
辣:毒辣 辣椒 火辣辣 心狠手辣
渗:渗出 渗透 渗流 渗水 渗色
挣:挣扎 垂死挣扎
番:番茄 番薯 番邦 三番五次
埋:掩埋 埋伏 埋没 埋头苦干
刷:冲刷 刷牙 刷鞋 刷锅 刷子
测:推测 预测 测验 变幻莫测
详:详细 详情 安详 不厌其详
形近字:
吼(吼叫)孔(孔雀)
脂(脂肪)指(指示)
拭(擦拭)试(考试)
多音字:
划:huá划船 huà计划
挣:zhēng挣扎zhèng挣脱
扎:zhá挣扎 zhā扎针 zā包扎
埋:mái埋藏 mán埋怨
近义词
:
柔嫩——娇嫩 拂拭——擦拭
忽然——突然照射——照耀
可怕——恐怖猛烈——剧烈
快活——快乐 仔细——认真
仍旧——仍然推测——推断
反义词
:
高大——矮小断绝——恢复
快活——难过 少见——常见
黏稠——稀薄详细——简略
理解词语:
【飒飒】形容风雨声。
【柔嫩】软而嫩。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挣扎】用力支撑。
【逼近】靠近;接近。
【生机】生命力;活力。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黏稠】又黏又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详细】周密完备。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
词语搭配:
(暖暖)地照着 (古老)的深林
(澎湃)的波涛 (透明)的琥珀
课内词语:
怒吼 松脂 拂拭 美餐 划动
晌午 渗出 挣扎 冲刷 推测
详细 灰尘 淹没 断绝 情形
热辣辣 成千上万
句子解析:
1、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顿美餐。
“划动”“沿着”“爬”写出了蜘蛛的动作,这些动作的词表现了蜘蛛一心一意的想把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同时交代了它们为什么离得那么近的原因,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也是后面。
2、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
把“滴落的松脂”比作“黄色的泪珠”,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既写出了松脂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两只小虫的惋惜,甚至连老松树都留下了眼泪。
3、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这句话说明过了很长时间,这是形成琥珀的一个必要条件。
问题归纳:
一、琥珀有什么特点?
答:琥珀是由松脂球演变而成的透明化石,这块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
二、琥珀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答:1.要有松树;2.炎热夏天正晌午,有热辣辣的太阳;3.形成一个松脂球;4.要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
三、前6个自然段有几处描写太阳,各是怎样描写的,气温的变化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答:共有3处:①太阳暖暖的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热辣辣的照射这整个树林。
气温的变化是:“暖暖”“火热”“热辣辣”,表明天气越来越热,为下文的松脂滴落做铺垫。
四、文章中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内容是推测的?
答:文章中,琥珀的形成是推测出来的,琥珀的发现和样子及其科学价值是真实的。
五、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一个“巧”字贯穿了始终,巧在哪里?
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有以下巧妙的地方:1.森林的远处有海;2.小苍蝇落在老松树上;3.蜘蛛刚好爬过来;4.一大滴松脂正好把两只小虫包住;5.水把森林淹没,松脂球埋在泥沙里;6.波涛把琥珀卷到岸边;7.孩子赤着脚踩到琥珀;8.孩子的爸爸正好认识琥珀。
六、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科学价值?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12):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13~18):写琥珀的发现过程及人们从这块琥珀中推测出的事情。
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用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产生疑问:
1、这两只小虫是怎样进去的?
2、松脂从哪里来?
3、一小滴松脂不会同时包住两个小动物,必须是一大滴,为什么会同时包住?
4、一滴松脂可以形成松脂球吗?
5、这块琥珀是由什么形成的?
6、透过琥珀能推测出什么?
7、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呢?
8、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如:透过琥珀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小东西——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可以想象它们两个如何相遇,如何被松脂包在一起的。又如:从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可以猜测出它们如何拼命挣扎的情形。)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炎热的晌午,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一滴松脂刚巧把苍蝇和蜘蛛同时黏在了一块,然后又一滴滴把两只小虫子层层裹住,形成一个松脂球。后来经过了很长时间,陆地下沉,海水漫上来淹没了树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变成了化石。
三、“推测”是什么意思?
1、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依据:这块琥珀是由一颗松脂球形成的,而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天气热,因为只有太阳很毒辣,才能把老松树上的厚厚的松脂晒化,才能不断滴下松脂。)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依据:两只小虫体积很大,因此需是一大滴松脂。琥珀中有蜘蛛和苍蝇两只小虫,因此推测它们是一齐被包住。)
推测:
科学家的推测 | 推测的依据 |
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 | 由松脂变成松脂球,再变成化石,需要这么长时间。 |
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树林。 | 必须是夏天,天气很热,松树才能渗出松脂。 |
树林里又高大的松树。 | 如果不是大松树,就不会渗出松脂。 |
还在很远的地方怒吼着。 | 没有海逼近树林,就不能把松脂球埋在泥沙里,渔民的儿子在不可能在海滩上发现琥珀。 |
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头了。 | 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 |
9、《剃头大师》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
一、生字组词
表biǎo(表兄、表弟、表示、手表)
胆dǎn(胆小、胆量、胆子、提心吊胆)
鬼guǐ(鬼怪、鬼子、魔鬼、小鬼)
理lǐ(理发、理由、整理、道理)
夺duó(抢夺、夺走、争夺、夺门而逃)
骂mà(责骂、打骂、骂人、叫骂)
仇chóu(报仇、仇人、仇视、仇家)
差chà(差别、相差、差等、差了点)
付fù(付钱、支付、付款、一付手套)
倍bèi(双倍、成倍、加倍、精神百倍)
虽suī(虽然、虽说、虽则、虽复)
件jiàn(文件、软件、条件、事件)
二、易错字
“表”的上部是三横一短竖,不要把竖画写成竖撇一笔拉通。
“鬼”的首笔是短撇,不要写成刀字头;竖弯钩里面是撇折、点,不要写成点。
“差”上部是三横加竖撇,注意和“表”字区别;下面是“工”,不要写成“王”。
“倍”左边是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右下部是“口”,不要多加一横写成“音”。
三、多音字
处chǔ(处理)chù(到处)
折zhé(折磨)zhē(折腾)shé(折本)
仇chóu(仇人)qiú(姓仇)
四、近义词
抗议——抗争 锃亮——闪亮 摆布——操纵
折磨——煎熬 央求——恳求 处置——处理
天分——天资 清除——消除
规规矩矩——老老实实
五、反义词
胆小——勇敢 抗议——遵守 痛苦——快乐
折磨——享受 倒霉——幸运 被迫——自愿
坑坑洼洼——平平坦坦
六、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写小沙天生有“四怕”。
第二部分(2~6):写以前小沙是怎样理发的。
第三部分(7~18):写“我”给小沙理发,因为手艺太糟糕,最后小沙只能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
七、句子解析
1.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夺门而逃:表现出小沙一进理发店就小沙十分慌张的样子,甚至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逃跑。作者通过对姑父的“押”“执”“监督”动作描写,衬托出小沙害怕剃头的程度。
2.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
“锃亮”老师傅的剃刀经常磨,反着光发着亮。因为小沙骂的“害人精”,老师傅听不清;而那“锃亮的剃刀”又最容易让人做噩梦,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地由老头儿摆布。
3.最痛苦的是,老剃头师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老掉牙”的推剪“咬住”“不放”,表现了小沙由人摆布的痛苦样子,生动、形象,用词准确。
4.这次,小沙的头发很长了,他知道姑父绝不肯让他这样过年,可他又怕再去理发店受折磨,就央求我替他剪头发,并答应剪完后付给我五元钱。
“折磨”联系上文,指的是一绺头发被咬住不放、碎头发掉在脖子里,让小沙遭受痛苦。“央求”形象的表现出小沙对去理发店的惧怕,对我能替她剪头发的渴望。
5.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头发。
“这儿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一刀”体现出“我”剪的很随意,为后文作了铺垫。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姑父的大睡衣比成熊皮。
6.我剪掉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
“可惜”“遭”形象的表现出我的慌张,心理已经乱了,不知所措。这两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沙的坑坑洼洼的头比成了梯田,生动的描写出我的胡乱剪的结果。
八、问题归纳
1.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
这一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表弟小沙天生有“四怕”,为后文写他去理发店里剃头埋下了伏笔。
2.阅读第2~6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2、3自然段是怎样表现小沙害怕剃头的?
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拿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着,否则小沙就会逃跑。小沙会骂给他剃头的师傅是“害人精”,还用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2)以前都是谁给小沙理发的?
以前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给小沙理发。因为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这让小沙又害怕又无可奈何,所以只得由老师傅摆布。
(3)老剃头师傅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
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老师傅眼神也差,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一会儿痛一会儿痒,就跟受刑一样,让小沙受尽了“折磨”。更让小沙不高兴的是,难受完了,还得付给老师傅双倍的钱。
3.阅读第7~18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部分中的哪些段落写了“我”给小沙理发?
第10、16两个自然段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写“我”给小沙理发。第10自然段中“围上”睡衣、“摆出”架势、“剪下”头发等描写,表现了“我”是如何给小沙理发的。“嚓嚓两剪刀”“剪下一堆头发”,说明“我”剪头发时动作干净利落,毫不犹豫。第16自然段中“剪掉”“修了修”,写“我”在把头发剪坏以后想尽量弥补,结果越搞越糟。
(2)“我”是怎样给小沙剪头发的?
①“我”毫不吝惜地剪了很多头发下来,从第12自然段“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此处运用比喻,说明被“我”剪掉的头发之多)可以看出来。
②“我”下剪刀的时候毫无章法,只图痛快,从第12自然段“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第13自然段“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可以看出来。
③“我”知道自己剪坏了以后,急于补救,却越修越糟,从第16自然段“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可以看出来。
(3)小沙在“我”给他理发的过程中有怎样的表现?
刚开始时,他“有些慌”,怕被“我”剪破耳朵;当他看见“我”真剪下头发来时,很高兴;当他听见“我”叫“坏了”时,只摸了摸耳朵,确定耳朵没受伤,就表示无所谓;最后剪完了,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被自己的丑模样吓到了。
(4)“我”这个剃头大师服务得好不好?
服务得不好。因为“我”的一通乱剪,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睡衣上的碎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害得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最后“我”也没得到小沙答应付给“我”的五块钱。
4.“害人精”是一个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也是日常口语,这类词语具有很强的生动性,而且生命力强。我知道这样的词语有:马屁精、精灵鬼、替罪羊、墙头草、马后炮。
九、课文主题
本文讲描述了小沙怕去理发店剃头而央求我为他剪头发,结果剪成梯田样,最后被迫剃成光头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快乐的怀念,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十、教材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说说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老剃头师傅: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我”: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一边默读一边想,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
◇“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1.“剃头大师”指的是“我”,“害人精”是指剃头师傅。因为“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所以称自己是“剃头大师”。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所以称老剃头师傅是“害人精”。
2.因为表弟小沙央求“我”给他理发,还答应给我五块钱,我可以在他头上随意乱剪,只要能把头发剪下来,没伤到耳朵,小沙就觉得满足,所以“我”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
因为课文讲述的是童年的趣事,主要内容是写表弟小沙不想上理发店理发,而央求“我”给他理发,还答应给“我”五块钱。“我”自认为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所以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旨在表现儿童的天真和幼稚,凸显童年的快乐。
10、《画杨桃》生字拼音组词及课后习题答案等知识点预习
[info]一、朗读课文[/info]
[qq-video vids=c0834vrbj5x]
[info]二、会写字及组词[/info]
图tú(图画)(图书)(图形)
课kè(上课)(下课)(课文)
摆bǎi(摆放)(摆平)(摆手)
座zuò(座位)(星座)(座号)
交jiāo(交往)(成交)(交代)
哈hā(哈哈大笑)(哈欠)(哈气)
页yè(页面)(书页)(页码)
抢qiǎng(争抢)(抢先)(抢夺)
嘻xī(笑嘻嘻)(嘻嘻哈哈)
[info]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info]
靠:kào(靠近、依靠、靠边)
而:ér(而且、而是、然而)
班:bān(班级、班长、班干部)
倒:dào(倒立、反倒、倒不是)
审:shěn(审视、审查、审阅)
视:shì(电视、视力、近视)
肃:sù(严肃、肃静、肃清)
晌:shǎng(晌午、半晌、后晌)
悦:yuè(喜悦、愉悦、和颜悦色)
诲:huì(教诲、劝诲、诲人不倦)
[info]四、多音字[/info]
倒:dào(倒车)dǎo(摔倒)
角:jiǎo(角度) jué(角色)
[info]五、近义词[/info]
准确——精确 审视——审察
严肃——严厉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info]六、反义词[/info]
准确——错误 严肃——随和
和颜悦色——声色俱厉
[info]七、理解词语[/info]
审视:仔细看。
严肃:(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的。
半晌:半天。
教诲:教训、教导。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info]八、句子解析[/info]
1.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大笑”是同学们看到我的画后的表现。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我”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十分熟悉。
2.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看、坐、审视” 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老师并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实物。
3.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严肃” 说明是因为,老师在审视之后发现“我”明明画的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了他的沉思,他意识到孩子还不懂得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从客观实际出发。
4.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和颜悦色”是老师的神态描写,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神情发生了变化。老师的话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强调了绘画时必须实事求是的道理。
[info]九、问题归纳[/info]
1.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老师的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的很准确,同学们却说不像,老师意识到同学们不懂得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还盲目地嘲笑别人。
2.老师为什么不把问题告诉学生,而要反复提出问题?
老师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在亲自观察中认识事物、感受事物,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感悟老师的话,说说老师的话有几层意思?
老师的话有三层意思:
一是讲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二是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三是讲应该实事求是。
[info]十、课文主题[/info]
本文通过记叙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告诉我们看问题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的道理。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后哈哈大笑,说“我”画的不是杨桃,而是五角星。老师看到后没有笑,而是坐到“我”的座位上去观察,并让嘲笑“我”的同学也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让他们接受教育,明白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