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识字7《操场上》知识点、同步练习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一年级下册识字7《操场上》知识点、同步练习

时间:2022-08-22 16:30:44

一年级下册识字7《操场上》知识点、同步练习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一年级下册识字7《操场上》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认识”拔、拍”等12个生字和火字旁1个偏旁;会写”拍、跑”等7个生字,写好足字旁。

  2.正确、连贯地读好词语,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对应插图,联系生活,了解课文中的各项体育活动。

  4.培养热爱运动,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打:dǎ(打工、打开、单打)

  拍:pāi(拍手、拍打、节拍)

  跑:pǎo(长跑、飞跑、快跑)

  足:zú(双足、手足、不足)

  声:shēng(声音、风声、高声)

  身:shēn(身后、全身、自身)

  体:tǐ(身体、字体、全体)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操:cāo(操场、早操、操练)

  场:chǎng(场地、操场、上场)

  拔:bá(拔牙、拔河、拔草)

  踢:tī(踢开、踢球、踢毽子)

  铃:líng(铃声、铃铛、电铃)

  热:rè(热气、热闹、热水)

  闹:nào(闹市、吵闹、闹心)

  锻:duàn(锻炼、锻造、锻工)

  炼:liàn(锻炼、炼钢、炼油)

四、多音字

  场:chǎng(广场) cháng(赶场)

  好:hào(好学)hǎo(好事)

五、近义词

  打——击 跑——奔 热闹——喧闹

六、反义词

  上——下 真——假 高——矮

  热闹——冷清

七、认识偏旁

  本课要认识“火字旁”,火字旁与四点底有什么联系吗?

  “火”的甲骨文字形,像正在燃烧着的火焰。它本来的意思就是燃烧的火焰。“火”作偏旁时,如果在字的下部,常写作“灬”。凡由“火”组成的字,多与燃烧、火焰,干燥等有关。

八、理解词语

  拔河:体育比赛的一种,两队在一条大绳子的两端用力

  拉,把绳子上的标志拉过规定的界线为胜。

  锻炼: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九、问题归纳

找出带有“扌”和“足”的字,做做相应的动作,说说为什么这些字的偏旁分别是“扌”和“足”?

  带有“扌”的字有:打、拔、拍,带有足字旁的字有:跳、跑、踢。

  这些带“扌”的字都和手的动作有关,带有“足”的字都和脚的动作有关。

十、课文主题

  本课以体育活动为主题,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其中第一组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提手旁;第二组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带足字旁。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

同步练习

2、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默读课文,能用示意图的方法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试验的过程。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 学习作者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他是一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童年时代就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作品:《昆虫记》等。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蜜:mì(蜜蜂、甜蜜、蜜月)

  蜂:fēng(蜂王、蜂拥、 蜂窝)

  辨:biàn(辨认、辨别、明辨是非)

  阻:zǔ(阻力、阻挡、推三阻四)

  跨:kuà(跨进、跨过、移山跨海)

  括:kuò(包括、括号、概括)

  检:jiǎn(检查、检测、检讨)

  查:chá(查验、查看、查字典)

  确:què(正确、确实、确有其事)

  误:wù(错误、误导、准确无误)

  途:tú(沿途、途中、路途)

  陌:mò(阡陌、陌生、视如陌路)

四、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概:gài(大概、概率、气概)

  逆:nì(逆风、逆行、叛逆)

  超:chāo(超人、超常、超越)

五、多音字

  闷:mēn(闷热)mèn(愁闷)

  几:jī(几乎)jǐ(几个)

  尽:jǐn(尽管)jìn(尽力)

  散:sàn(散步)sǎn(散文)

六、近义词

  辨认——辨别 寻找——寻觅推测——猜测

  超常——特殊 大概——大约 激动——兴奋

  包括——包含 准确——精确 陌生——生疏

  确确实实——的的确确

七、反义词

  大概——肯定减少——增加 遥远——附近

  超常——一般 大约——准确 逆风——顺风

  陌生——熟悉阻力——动力

八、理解词语

  辨认:分析辨别并做出判断。

  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阻力: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

  跨进:进入。

  陌生:事先不知道,没有听说或没有看见过的。

  沿途:沿路,在到目的地或终点的路上。

  准确无误:形容非常精准,没有误差。准:标准,精确。误:错误,误差。

  超常:超过一般的;高于平常的。

  解释:分析阐明。

九、句子解析

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作者只是“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这是做试验的原因;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不轻信盲从、求实的科学态度。

2.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捉自家花园里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这是试验的第一步;给蜜蜂做上记号,是为了便于与其他蜜蜂区分,证明是作者放飞的。说明他不仅观察得认真,而且用心思考。这是实验的第二步:做记号放飞。

3.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二十只左右”“好像”“大概”都表示大概的虚数,这样用更准确地说明这是作者的推测,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

4.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这句心理描写表现出作者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反问句,强调了作者担心蜜蜂找不到家。

5.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推测蜜蜂找不到家是因为作者在蜜蜂完全看不见路,还把它们带到那么远的陌生地方,再加上当时又起风了,蜜蜂飞不高,增加了难度的情况下而做出的判断。

十、问题归纳

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通过写“我”验证蜜蜂有无辨认方向能力的经过,验证了蜜蜂特有的本能。

2.两只蜜蜂飞回来能不能断定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为什么?

  从小女儿的动作、神态及语言的描写中,只能初步断定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不能据此就得出结论,毕竟二十只蜜蜂中只有两只飞回来了。

.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吗?另外五只哪去了?

3

  能,超过了总数的四分之三。可能风大,蜜蜂折断了翅膀,回不了家了;也可能是蜜蜂遇到伤害,出于自卫不能,蜇人后死了!

4.这个试验告诉了我们什么?从作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这个试验告诉了我们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作者无法解释的本能。从作者身上我学到了遇到事情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不轻信、不盲从,要具有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十一、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写“我”想试一试蜜蜂辨认方向 能力。

  第二部分(2-6):介绍了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第三部分(7):实验的结论。

十二、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写“我”验证蜜蜂有无辨认方向能力的经过,验证了蜜蜂特有的本能,表现了“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告诉了我们凡事要多动脑筋、勤于实践,“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7《操场上》知识点、练习

一、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打(打工)(打开)(单打)(双打)

  拍(拍手)(拍打)(节拍)(打拍子)

  跑(长跑)(飞跑)(快跑)(跑车)

  足(双足)(手足)(不足)(立足)

  声(声音)(风声)(高声)(低声)

  身(身后)(全身)(自身)(身心)

  体(身体)(字体)(全体)(体会)

三、会认字及组词

  操cāo(操场)(早操)

  场chǎng(场地)(操场)

  拔bá(拔牙)(拔河)

  踢tī(踢毽子)(踢开)(踢球)

  铃líng(铃声)(铃铛)(电铃)

  热rè(热气)(热闹)(热水)

  闹nào(闹市)(吵闹)

  锻duàn(锻炼)(锻造)

  炼liàn(炼钢)(炼油)

四、易写错读错的字

  拍:右部是“白”,不要写成“百。

  跑: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声:上面是“士”,不要写成“士

  身:第六笔橫右边不出头,第七笔撇出头。

  体:右部是“本“不要写成“木”。

  下课了(le)热闹(nao)这两个地方应读轻声。

五、多音字

  场chǎng(广场) cháng(一场雨)

  夜里下了一场(cháng)雨,早上操场(chǎng)上到处是积水。

六、近义词

  打—击 跑—奔 热闹—喧闹

七、反义词

  上—下 真—假 高—矮

  热闹—冷清

八、认识偏旁

  本课要认识“火字旁”,火字旁与四点底有什么联系吗?

  “火”的甲骨文字形,像正在燃烧着的火焰。它本来的意思就是燃烧的火焰。“火”作偏旁时,如果在字的下部,常写作“灬”。凡由“火”组成的字,多与燃烧、火焰,干燥等有关。

九、理解词语

  拔河:体育比赛的一种,两队在一条大绳子的两端用力

  拉,把绳子上的标志拉过规定的界线为胜。

  锻炼: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十、教材分析

  《操场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看图学词学句。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强壮。

  练习及答案

一、将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r__ __ī l___  __uàn

  热   踢  炼   锻

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热闹(nào lào)   铃声(nínɡ línɡ)

  操场(cǎnɡ chǎnɡ) 拔河(bá pá)

三、看拼音,写词语。

  shēn tǐ  pǎo bù zú  qiú

  ( ) ( )   ( )

  pāi dǎ dà shēnɡ dǎ  rén

  ( ) ( ) ( )

四、照样子,写词语。

  例:打球

  (     )  (     )

  (     )  (     )

五、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热心   ②热闹

  1.操场上真(  )啊!

  2.张乐是一位(  )的同学。

六、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铃声响,下课了。

  操场上,真热闹。

  跳绳踢毽丢沙包,

  天天锻炼身体好。

  1.选文中的体育活动有哪些?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在(  )锻炼身体。

  A.操场上    B.教室里

  3.同学们在(  )锻炼身体。

  A.上课时  B.下课后

  4.你最喜欢哪种体育活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è t iàn d

  二、nào línɡ chǎnɡ bá

  三、身体 跑步 足球 拍打 大声 打人

  四、踢足球 打篮球 跳绳 跳高

  五、1.② 2.①

  六、1.跳绳、踢毽、丢沙包。

  2.A

  3.B

  4.示例:我最喜欢跑步,因为跑步对身体好,有利于身体健康。

4、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作者介绍:

  韩非(约前280-前233) 新郑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我会写:

  矛:长矛 矛盾 矛头

  盾:矛盾 盾牌 后盾 自相矛盾

  誉:称誉 赞誉 荣誉 美誉 誉不绝口

  吾:吾辈 吾国 吾身

形近字:

  盾(矛盾)质(质量) 誉(信誉)举(举重)

  吾(吾辈)告(告诉) 矛(矛盾)茅(茅草)

多音字:

  相:xiāng 相互 xiàng长相

  夫:fú逝者如斯夫 fū夫子

  应:yīng应该 yìng答应

译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楚国有个卖盾又卖矛的人,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穿透它。”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便无法回答了。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无法被穿透的盾和什么都能穿透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注解: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鬻:卖。

  誉:赞誉,夸耀。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曰:说,讲。

  吾:我。

  陷:穿透。

  或:有人

  以:使用;用。

  子:您,对人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弗:不。

  之:的。

  鬻(yù):卖。

  者:…的人。

  莫:没有什么。

  夫:放在首句,表示将发议论。

  立:存在。

课文主题:

  本文写了一个卖盾和矛的人自夸他的盾任何武器都穿不透,又自夺他的矛什么东西都能穿透。当别人问用他的矛刺他的盾结果会如何时他便无法回答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过分夸大其词,更不能自相矛盾。

课后习题答案:

二、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誉:称赞。弗:不能。立:存在。

三、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那人卖矛和盾的时候,夸大其词,只顾吹嘘,没有考虑盾和矛在作战时是相互对抗的武器,不可能同时存在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以至于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四、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课外拓展:

韩非子语录:

  1.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2.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3.欲速则不达。《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4.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5.欲成其事,先败其事。(想要做成这件事,可能首先遇到的是失败于这件事。)

同步练习

5、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知识点、同步练习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腰、坡”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会写“直、边”等7个生字。

  2.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号和感叹号;能分角色读好课文的对话。

  4.尝试在对话中直接提取信息,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直:zhí(一直、直角、直尺)

  呀:yɑ(好呀、是呀、行呀)

  边:biān(左边、右边、上边)

  呢:ne(人呢、他呢、你呢)

  吗:mɑ(好吗、是吗、行吗)

  吧:bɑ(好吧、是吧、去吧)

  加:jiā(相加、加法、加油)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腰:yāo(腰身、腰板儿、细腰)

  坡:pō(山坡、下坡、坡度)

  沉:chén(沉默、沉浮、沉没)

  伸:shēn(伸手、伸直、伸出)

  潮:cháo(潮湿、涨潮、潮气)

  湿:shī(湿润、潮湿、湿气

  空:kōng(空气、空洞、空间)

  消:xiāo(消极、消除、消息)

  息:xī(气息、信息、讯息)

  搬:bān(搬家、搬动、搬移)

  响:xiǎng(响声、响亮、声响)

四、多音字

  空:kōng(天空)kòng(空白)

  闷:mèn(沉闷) mēn(闷热)

五、近义词

  潮湿——湿润 连忙——急忙

六、反义词

  直——弯 伸——缩

  低——高 潮湿——干燥

七、理解词语

  ①阴沉沉:形容天色或脸色等阴暗。

  ②潮湿: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

  ③有空:有时间。

  ④透气:指呼吸新鲜空气。

  ⑤连忙:赶紧;急忙。

八、句子解析

1.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潮湿”“小水珠” 都是下雨前的现象。正因为这样,所以燕子才低飞。

2.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闷得很”表明了天气潮湿的程度。“透透气”点明小鱼游到水面的原因。

3.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是”是确定的意思。蚂蚁搬东西这一现象也是下雨前的征兆。

九、问题归纳

1.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小鱼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很多小鱼都游到水面上,与平时小鱼偶尔才会游到水面上的情形不同,这更增加了小白兔的疑惑。“都”在句中表示所有的。

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燕子为什么低飞?

  因为下雨前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所以,燕子要捉到虫子就必须非得很低。

十、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天阴沉沉的,他看到小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上,蚂蚁搬东西,就去问他们,从他们的回答中知道要下雨了。

同步练习

6、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次”等7个生字。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3.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文:wén(文学、语文、文字、古文)

  次:cì(一次、多次、次数、次要)

  找:zhǎo(找到、自找、寻找、找春天)

  平:píng(平时、平分、公平、平安)

  办:bàn(办法、办事、办理、办公)

  让:ràng(让行、礼让、让座、让位)

  包:bāo(包子、包工、包办、包围)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具:jù(具体、文具、玩具)

  丢:diū(丢弃、丢下、丢失)

  哪:nǎ(哪样、哪里、哪来)

  新:xīn(新鲜、新生、新年)

  每:měi(每天、每次、每个)

  她:tā(她们、她的、她人)

  些:xiē(一些、有些、那些)

  检:jiǎn(检查、检阅、体检)

  查:chá(检查、查询、查看)

四、多音字

  仔:zǎi(牛仔)zǐ(仔细)

  转:zhuǎn (转身)zhuàn(转笔刀)

五、近义词

  仔细——认真 检查——查看 所有——全部

六、反义词

  新——旧 大——小 仔细——马虎

七、理解词语

  检查: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

  平平安安:平稳安全。

  仔细:当心;细心。

  眼睛: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

  知道:对于事实或道理有认识。

  文具:指笔墨纸砚等用于作书画诗文和学习的物品。

八、句子解析

1.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

  和贝贝的铅笔一样,贝贝的橡皮也只用了一次就不见了,“一回””再”“找不着”再次说明贝贝对文具不够爱护,不会收拾自己的文具,表现了她的粗心和丢三落四,以及丢失橡皮之后的着急心情。

2.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对妈妈说:“我也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说明贝贝还没有养成整理文具的习惯,导致天天丢东西,连自已是怎么丢的都不知道。

3.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小文具的家。

  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想起来了”说明贝贝听了妈妈的话,在动脑筋想办法,也想给这些文具找一个家,让他们每天都和贝贝一起回家。

九、问题归纳

1.妈妈是怎样劝贝贝爱护文具的?

  妈妈用贝贝有一个家,自己每天能平平安安回家做例子,让贝贝直观地感受到给铅笔、橡皮和转笔刀等文具找家的重要。妈妈这样说是让贝贝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让她自己知道爱惜文具、收拾文具的必要性。

2.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贝贝从此爱护文具了?

  从“每天、都要仔细检查、所有的”可以看出贝贝爱护文具。

3.你平时是怎样爱护文具的?

  我会包书皮、每天给橡皮洗澡、写完作业清点学习用品、整理书包。

十、练习用“一……就……”说一句话。

  1.我一上完体育课,就感到口渴。

  2.太阳一出来,地上就像着了火。

  3.我一看到上海美丽的夜景,就不想再离开了。

  4.铃声一响,同学们就马上进了教室。

十一、课文主题

  课文先写贝贝不爱惜文具,文具只用过一次就都丢了,妈妈提醒她给文具找个家。贝贝把文具盒当作文具的家,从此每天放学贝贝都会认真检查自己的文具。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爱惜文具,学会整理文具。

同步练习

7、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田忌赛马》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教材分析:

  《田忌赛马》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这篇课文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以“赛马”为线索,生动地记叙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孙膑仔细地观看比赛,巧用智谋,用相同的马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取得胜利,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在这里边我们不难看出科学思想方法的巨大作用。世间的万物无不处于运动发展和变化之中,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可能发生向对立面的转化。也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

作者介绍: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物介绍:

  田忌 名忌,字期,又日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他和孙膑军事上是合作伙伴,生活上是互相关心的好朋友。

  孙膑 本名孙伯灵,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孙武后代。著有《孙膑兵法》。

  齐威王(前378-前320) 战国时期齐国国君,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我会写:

  赢:输赢 赢家 赢得 赢利 互利双赢

  拳:拳头 打拳 拳脚相加 赤手空拳

  擦:摩擦 擦拭 擦洗 摩拳擦掌

  策:政策 决策 策略 计策 束手无策

  荐:推荐 举荐 毛遂自荐

形近字:

  赢(输赢)羸(羸弱)

  拳(拳头)眷(眷恋)

  策(策略)枣(红枣)

  荐(引荐)荏(荏苒)

多音字:

  差:chā差错 chà相差甚多

  chāi出差 cī参差不齐

  调:diào(调换)tiáo(调味剂)

近义词

  赏识——欣赏 引荐——推荐

  信任——相信

  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兴高采烈

反义词

  赢——输 满意——失望

  胸有成竹——束手无策

  跃跃欲试——无动于衷

  兴致勃勃——兴味索然

  不动声色——惊慌失措

理解词语:

  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活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多用于上对下)。

  引荐:推荐。

  门客: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摩拳擦掌:形容战斗、竞赛 或劳动前精神振奋的样子。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情绪很高的样子。

  出谋划策:出主意,定计策。

  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孙膑受赏识及观赛马时的发现。

  第二部分(3~9):写孙膑献策,初显谋略。

  第三部分(10~14):写田忌按孙膑的办法赢了齐威王,验证了孙膑的智慧。

  第四部分(15、16):由于孙膑的智慧和谋略,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

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写了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在孙膑的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赞美了孙膑足智多谋,敢于打破常规,扬长避短的优秀品质,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成功。

问题归纳:

1、详细写赛马的过程有什么作用?

  具体写明了三场赛马是如何比的,结果是田忌输一场,赢了两场,最终获胜,说明孙膑的方法奏效了,印证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孙膑是一个怎的人?

  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人。

3、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怎么样?

  答:田忌和齐威王赛马。赛了两次。第一次田忌三场都失败了,第二次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4、第二场比赛田忌为什么能取胜?

  田忌按孙膑的策略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然后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再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胜两场输一场,赢了比赛。这说明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取长补短、转败为胜了。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好好分析,运用智慧打破常规,扬长避短,才会想出好办法,采用恰当的方法就能成功。

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有一次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打破常规,合理安排了上中下三等马的出场顺序,帮助了田忌赢得了赛马的胜利。孙膑被田忌举荐给了齐威王,并做了军师。

2.连一连,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说一说: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齐威王:上等马——马田忌:下等马

  齐威王:中等马——马田忌:上等马

  齐威王:下等马——马田忌:中等马

  原因:因为双方每个等级的马的实力相差不是很悬殊,但在孙膑的计策中,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以最弱对最强,抵消其优势。然后再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就能取胜。

☆ 选做: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比如: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完璧归赵、晏子使楚、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等。

课外拓展:

以少胜多的历史故事

  1、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它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3、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同步练习

8、一年级下册识字7《操场上》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认识”拔、拍”等12个生字和火字旁1个偏旁;会写”拍、跑”等7个生字,写好足字旁。

  2.正确、连贯地读好词语,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对应插图,联系生活,了解课文中的各项体育活动。

  4.培养热爱运动,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打:dǎ(打工、打开、单打)

  拍:pāi(拍手、拍打、节拍)

  跑:pǎo(长跑、飞跑、快跑)

  足:zú(双足、手足、不足)

  声:shēng(声音、风声、高声)

  身:shēn(身后、全身、自身)

  体:tǐ(身体、字体、全体)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操:cāo(操场、早操、操练)

  场:chǎng(场地、操场、上场)

  拔:bá(拔牙、拔河、拔草)

  踢:tī(踢开、踢球、踢毽子)

  铃:líng(铃声、铃铛、电铃)

  热:rè(热气、热闹、热水)

  闹:nào(闹市、吵闹、闹心)

  锻:duàn(锻炼、锻造、锻工)

  炼:liàn(锻炼、炼钢、炼油)

四、多音字

  场:chǎng(广场) cháng(赶场)

  好:hào(好学)hǎo(好事)

五、近义词

  打——击 跑——奔 热闹——喧闹

六、反义词

  上——下 真——假 高——矮

  热闹——冷清

七、认识偏旁

  本课要认识“火字旁”,火字旁与四点底有什么联系吗?

  “火”的甲骨文字形,像正在燃烧着的火焰。它本来的意思就是燃烧的火焰。“火”作偏旁时,如果在字的下部,常写作“灬”。凡由“火”组成的字,多与燃烧、火焰,干燥等有关。

八、理解词语

  拔河:体育比赛的一种,两队在一条大绳子的两端用力

  拉,把绳子上的标志拉过规定的界线为胜。

  锻炼: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九、问题归纳

找出带有“扌”和“足”的字,做做相应的动作,说说为什么这些字的偏旁分别是“扌”和“足”?

  带有“扌”的字有:打、拔、拍,带有足字旁的字有:跳、跑、踢。

  这些带“扌”的字都和手的动作有关,带有“足”的字都和脚的动作有关。

十、课文主题

  本课以体育活动为主题,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其中第一组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提手旁;第二组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带足字旁。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

同步练习

9、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知识点、同步练习

教材分析: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作者介绍:

  冯至( 1905一1993)原名冯承植,涿州人。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25年,他和几位朋友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 等。

  主要作品:《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等。

我会写:

  脆:清脆 脆枣 脆弱 干脆 又甜又脆

  拦:拦挡 拦截 拦网 拦堵 拦路虎

  怖:恐怖 震怖 怖畏 怖惧 阴森可怖

  蟋:蟋蟀 斗蟋蟀

  蟀:蟋蟀 蟋蟀草

形近字:

  脆(脆弱) 拦(阻拦) 蟋(蟋蟀)

  跪(下跪) 栏(栏目) 悉(熟悉)

  蟀(蟋蟀) 布(布料) 玻(玻璃)

  率(率领) 怖(恐怖) 波(波纹)

多音字:

  好:hǎo好看hào爱好 弹tán弹性dàn子弹

  答:dā答应dá答案 更gèng更好gēng更改

近义词

  洪亮——嘹亮 和谐——融洽

  单调——单一 请求——恳求

  愉快——欢快 猜测——猜想

反义词

  坚硬——柔软 单调——丰富

  美丽——丑陋 保护——破坏

  答应——拒绝 丑恶——美好

理解词语:

  【钟楼】旧时城市中设置大钟的楼,楼内按时敲钟报告时辰;安装时钟的较高的建筑物。

  【洪亮】(声音)大;响亮。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

  【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坚硬】又结实又硬。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食物)脆而清香。

  【柔和】①温和而不强烈。②柔软;软和。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呈现】显出;露出。

  【唯恐】只怕。

  【拒绝】不接受(请求、意见或赠礼等)。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猜测】推测;凭想象估计。

课内词语:

机器 钟楼 洪亮 街心 盲人 坚硬 清脆 单调 请求 加速 齿轮

玻璃 唯恐 丑恶 恐怖 证实 蟋蟀

句子解析:

1、 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听到过机器的声音。听到的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和三弦的声音都是活的生物发出的。

  作者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

2、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这段话对作者心理描写得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渴望能够打开那块表看个究竟。

3、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这句话表现了“我” 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好奇心得到满足时的紧张心情。

4、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这句话写出了自己对美丽世界里有丑陋的蝎子的不理解。之所以感到愉快,是因为“我”一直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现在,父亲告诉“我”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有一只蝎子关在表里,证实了“我”的猜测没有错。

5、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了儿童有趣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我” 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9):写“我”小时候以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我”猜测爸爸的手表里有个生物。

  第二部分(10~19):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的世界,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第三部分(20~21):写“我”持续很久见人就说起父亲表里的蝎子。

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表现了童年的“我”是个天真无邪、善于观察和思考,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的孩子。

问题归纳:

1、“我”好奇的是什么?有什么发现?

  “我”好奇的是父亲的表秒针会走,还会发出声音。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表里的世界,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表,他的话证实了“我”表里边有个活的生物的猜测没有错。

2、从对“我”的动作、心理、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是一个天真可爱,好奇心、求知欲极强的孩子。

3、“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作者这么说是因为“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

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题目已经告诉我们,表里藏着生物。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其好奇,几次想弄清缘故。后来父亲打开表,“我”终于看到了表里的世界,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我”童年时代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孩子。

二、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1)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这段话是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吓了一跳” 是因为表里的生物在“我”的想象中不会是蝎子,“感到愉快”是因为弄清缘由之后,证实了“我”关于“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的猜测,于是感到愉快和满足。

  (2)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这句话是对“我”的心理描写,再次反映了儿时的“我”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孩子。

这样的句子还有: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三、选做

  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和同学交流。

示例1:

  记得在我四五岁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大地像是铺上了白色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我和爸爸在广场上堆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雪人,给它戴上一顶时髦的帽子,按上两颗黑黑的眼睛、插上长长的鼻子,还在它的鼻子下面画上一张大大的红嘴巴。我高兴地围着雪人唱啊、跳啊!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

  第二天一起床,我就吵着要去跟雪人玩。可是来到广场上,雪人不见了!我急得眼泪直掉。爸爸转了一圈,弯着腰对花坛里的冬青嘟嘟囔囔说着话。一会儿爸爸高兴地冲我喊:“丫头,我打听好了。玉皇大帝昨天到广场巡视,发现我们堆得的雪人太漂亮了,就邀请他到天宫做客去了。”我一听破涕为笑,见人就说,玉皇大帝请我堆的雪人到天宫做客去了,一直说了好久。

示例2:

  那是在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买回一些蔬菜,让我洗菜,我一看,哇!妈妈买的菜真多啊!有绿如翡翠的白菜,有紫莹莹、嫩生生的茄子,有细长细长的豆角,还有身披红外衣的西红柿……这么多的蔬菜,怎样才能很快洗完呢?我飞快转动大脑,突然眼前一亮,一个想法诞生了——用洗衣机来洗菜。我小心翼翼地把菜放进洗衣机里,盖上盖子,摁下开关,然后坐在洗衣机旁得意地看起书来。

  好不容易,“呼呼呼” 的洗衣机声终于停止了转动,我心花怒放地打开了洗衣机的盖子。呀!出乎我的意料:白菜成了光杆司令,茄子千疮百孔,西红柿早已无影无踪……见此情景,我吓出了一身冷汗。心想:惨了,惨了,这下完蛋了,妈妈肯定会责怪我的,我该怎么办呢?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最后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你真是我的‘得力小助手’啊!”

课外拓展:

关于探索的名言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郭沫若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左拉

  ◆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摸索出自己的道路。

  ——歌德

  ◆大自然是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要揭穿它就必须反复地去探索。

  ——达尔文

  ◆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最不起眼的东西可以成为发现的源泉。

  ——格拉宁

同步练习

10、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易读错的字

  钻(zuān)进去 筋(jīn)疲力尽

  街坊(fáng)挡(dǎng)住

  劝(quàn)告 窟窿(lóng)

  亡(wáng)羊补牢(láo)

  揠(yà)苗助长 磨坊(fáng)

  愿(yuàn)意 审(shěn)视

  半晌(shǎng) 座(zuò)位

  教诲(huì)

二、易写错的字

  愿:半包围结构,第二笔撇稍长,不是上下结构。

  突:下面是个“犬,”不是“大”。

  摆:注意右边“罢”字上面框内是两竖。

三、会写词语

  筋疲力尽 明白 亡羊补牢 劝告 钻进

  丢失 麦子 应该 伯伯 飞快 为难 身边

  四周 立刻 突然 吃惊 认真 脚步 难为

  情亲 图画 老师 讲桌 座位 哈哈大笑

  五角星 然后 神情 发现 角度

四、多音字

  尽 jìn(尽头) jǐn(尽管)

  累 lěi(积累) lèi(劳累)

  圈 juàn(羊圈) quān(圆圈)

  难 nàn(灾难) nán(为难)

  坊 fāng(街坊) fáng(磨坊)

  没 méi(没有) mò(淹没)

  倒 dǎo(跌倒) dào(倒水)

  角 jiǎo(角度) jué(角色)

五、形近字

  劳(监牢) 丢(丢失) 该(应该)

  宋(宋朝) 去(回去) 咳(咳嗽)

  突(突然) 课(上课) 座(座位)

  空(空间) 棵(一棵) 坐(坐下)

六、近义词

  揠苗助长—拔苗助长 巴望—盼望

  焦急—着急 急忙—连忙 后悔—懊恼

  愿意—乐意 挡住—拦住 认真—仔细

  教诲—教导 准确—精确 严肃—严厉

七、反义词

  焦急—着急 枯—荣 后悔—无悔

  认真—马虎 深—浅 亲切—冷漠

  严肃—和蔼 和颜悦色—疾言厉色

八、词语搭配

  1. 动词搭配:

  (收住)脚步 (驮起)口袋

  (甩甩)尾巴 (挡住)去路

  2. 形容词搭配:

  (高兴)地说 (吃惊)地问

  (顺利)地过河 (自言自语)地说

  (和颜悦色)地说 (开开心心)地画

九、词语归类

  1.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狐假虎威 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井底之蛙

  2.ABAC式的词语:

  自言自语 各式各样 有声有色

  全心全意 一心一意

十、句子积累

  1. 含有关联词的句子: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并列关系)

  2. 感叹句: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3. 反问句: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

  4. “把”字句:

  (1)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2)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

十一、考点提示

  1.《寓言二则》《画杨桃》的课文内容及告诉我们的道理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2.《小马过河》中小马和老牛、松鼠的对话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读音小提醒:

  (1)平舌音z c s和翘舌音zh ch sh莫混淆:

zh

ìguānfú ìwūhuì dāngìlì

  置 冠 服 致 污 秽 当 自 立

sh

ruòyǐní wùēngqī

  若 饮 食 勿 生 戚

zh

èngàie yǔǎn fǎnèng

  正 晒 着 雨 伞 反 正

  (2)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和后鼻韵母ang eng ying ong,莫混淆:

ān

gubìzh kw mkǒu

  冠 必 正 看 望 门 口

ín

qkuai pw qti

  勤 快 盼 望 晴 天

  (3)鼻音n和边音l,莫混淆:

l

íkāi

  离开

  (4)轻声音节需要读得“轻又短”:

kuai

qín

  勤 快

  (5)“啊”发生了音变,在本课有四种读音,可别读错哦:

zia

ér() gāndekuà()

  儿子啊 干 得 快 啊

wa

kūa() xiǎ ()du()

  哭啊 想 啊 对 啊

朗读小贴士:

  (1)朗读|日积月累| 要读出节奏,不要拖音。

  (2)朗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要注意读出老奶奶说话时的心理变化;老爷爷说话是笑着说的,跟着韩老师学习一下让声音里带着笑意吧。

同步练习

11、三年级下册习作四《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知识点、同步练习

习作指导

一、习作要求

  写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必须是亲自做过的实验。

二、选材指导

  只要是亲自做过的小实验都可以写,如让瘪掉的乒乓球复原、给冰箱除臭、制作孔明灯、让小灯泡亮起来、纸杯烧水、带点的报纸、能抓住气球的杯子、纸片托水……

三、动手实验

实验1:

  实验名称:纸片托水

  实验准备:小杯子 A4卡纸 水

  实验过程:

  第一步:准备器材

  第二步:杯子里接满水,将卡纸放在杯口上,再使劲按一下

  第三步:快速翻转杯子,观察到杯子里的水一滴都没有流出来。

  第四步:自己猜测实验成功的原因:见鬼了?大气引力在帮助纸片呢?

  第五步:问妈妈得到答案。

  实验结果:纸片托水实验成功了,这是大气压力在作怪,杯子里水的表面张力把纸片和杯子完全的闭合起来,所以杯子里水的压力小于杯子外大气压的压力,这样大气压就使纸片稳稳地托在杯子上了,杯子里的水自然不会流出来了

实验

2:

  实验名称:让水中的鸡蛋浮起来

  实验准备:鸡蛋、玻璃碗、水、盐、小苏打

  实验过程:

  第一步:把水倒入玻璃碗里。

  第二步:在水中放入鸡蛋,鸡蛋没有浮起来。

  第三步:加小苏打,鸡蛋没有浮起来。

  第四步:加盐,随着盐的增多,鸡蛋浮起来了。

  实验结果:盐水可以让鸡蛋浮在水面上。

四、写作点拨

  想让文章吸引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用实验内容或其中的一个现象为题目,会更吸引人,如《我的纽扣会变大》《杯子长出了手》:

  2、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表示顺序的句式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一写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

  3、记得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好词佳句。

  4、完成后的习作,同学间互相交换读一读,评一评,重点说说实验的过程是否写清楚了。最后将修改后的习作进行誊抄。

习作范文

范文一:神奇的苹果皮抹布

  “悦悦,今天你能帮妈妈洗一下碗吗?”妈妈对我说。我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我今天在书上看到苹果皮可以去油污,正好借机做个小实验。

  我来到厨房,拿起一个苹果,先用水果刀将苹果皮削了下来,接着拿起一个油腻的盘子,然后用苹果皮将盘子的正反面来回擦了几遍,最后将盘子放在水龙头下冲洗。哇,真是太神奇了!随着水流的冲刷,盘子上的油污都消失了。

  我开心地捧着盘子奔进客厅,向妈妈炫耀我的“苹果皮抹布”。“苹果皮抹布?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呢!”妈妈好奇地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告诉妈妈这是我在《百科全书》上看到的,书上说苹果皮里含有果酸,与油接触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盘子上的油污就消失了。

  虽然我还不懂什么是化学反应,但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学习,长大后一定能解开这个谜团。

  点评:习作选材独特,将实验的过程设置在生活情景中,富有生活气息,让人如临其境。小作者在最后揭示了实验原理,并在结尾表明“好好学习,长大后一定能解开这个谜团”的决心,主题积极向上。

范文二:鸡蛋浮起来了

  老师让我们这个周末在家做一个小实验,并写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做什么实验呢?就做“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吧!

  周六一大早,我就起床开始了我的小实验。我在厨房里找了一个水杯、一个生鸡蛋、一包盐、一个勺子、一根筷子。我先用水杯接了大半杯自来水,然后把鸡蛋放入水中,只见鸡蛋一下子就沉入杯底了。接着,我往水杯里加了一大勺盐,并用筷子搅拌了几下。“咦?为什么鸡蛋没有动静呢?”我盯着杯底的鸡蛋自言自语。“你再往水杯里加两勺盐试试?”这时,刚洗漱完的爸爸站在我身后提醒了我。

  于是,我又往水杯里加了两大勺盐,并用筷子充分搅拌。这时,奇迹出现了:鸡蛋慢慢浮出了水面。我兴奋极了,又用手指把鸡蛋按入水里,刚一松手,它又浮了起来。这样反复了几次,鸡蛋仿佛在我的手指下跳舞,有趣极了。可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往水里加了足够的盐后,鸡蛋就再也不肯乖乖地待在水底了呢?

  我一个劲儿地追着爸爸问。爸爸说:“这是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鸡蛋在盐水里受到了足够的浮力,就会浮出水面了。”

  听了爸爸的解释,我才明白这有趣的实验中蕴含着很多知识。我们一定要多探索,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啊!

  点评:小作者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将实验过程写得很清楚,而且写出了一点小波折,具有可读性。实验的观察过程写得很细致,实验结束后还通过爸爸的话揭示了实验的原理。结尾表明“我们一定要多探索,好好学习科学知识”,意义深刻。

范文三:花瓣变色的秘密

  星期三下午的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小实验:将一朵带茎的白色兰花放在装有红墨水的杯子里,第二天再去看看兰花有什么变化。

  放学后,我一回到家就开始找实验材料了。我先在阳台上摘了一朵带茎的白兰花,接着拿出一个塑料杯子放在茶几上,然后往塑料杯子里倒入半杯红墨水,最后将白兰花放了进去。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白兰花,希望它赶紧发生变化。可我看得眼睛都酸了,白兰花也没有任何变化。难道是我的方法错了?还是红墨水放少了?我焦急地拉着爸爸问个不停。

  爸爸说:“做实验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你这样怎么能行呢?要知道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爸爸说的话有道理,我要耐心一点,等明天再看结果吧!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便来客厅观察白兰花。哇,白兰花居然真的变成红色的了,真是太神奇了!后来,科学老师告诉我们:那是因为植物的茎会将吸收的水分输送到花瓣,茎吸收了红墨水又输送到花瓣后,花瓣也就变成红色的了。

  发现了花瓣变色的秘密,我不禁感叹:原来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一定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点评:小作者先是非常清晰地介绍了实验的步骤,然后具体写了观察的过程,把观察过程中“我”的神态、心理都写得非常细致、形象,结尾点明要“善于观察”这一主题。习作详略得当,描写生动,主题突出。

12、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4课《刷子李》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教材分析: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奇人刷子李的肯定和由衷的赞叹。

作者介绍:

  冯骥才 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和教授,在文学上为“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代表作有《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

我会写:

  浆:泥浆 粉浆 纸浆 豆浆 岩浆 浆洗

  傅:师傅 傅粉 太傅 少傅

  袱:包袱 腰袱 袱驼 裹袱

  桶:水桶 铁桶 马桶 饭桶 煤油桶

  障:屏障 风障 保障 路障 障碍 故障

  芝:芝麻 灵芝 芝兰 芝麻官 芝麻油

  圣:神圣 圣明 圣地 圣火 圣贤 圣旨

  犯:侵犯 进犯 违犯 犯罪 罪犯 犯人

  馅:露馅 肉馅 馅儿饼 饺子馅儿

  轰:轰鸣 轰动 轰然 轰炸 轰轰烈烈

  堪:难堪 堪称 狼狈不堪 不堪设想

  诈:欺诈 诈骗 有诈 奸诈 诈死 诈隆

  傻:傻子 发傻 傻瓜 呆傻 犯傻 傻笑

  捏:捏紧 拿捏 捏造 扭捏 捏饺子

  怔:发怔 魔怔 怔忡 怔忪 愣怔

形近字:

  浆(豆浆)奖(奖状) 傅(师傅)搏(搏斗)

  桶(木桶)诵(背诵) 犯(犯法)范(范围)

  诈(欺诈)炸(炸弹) 怔(发怔)证(证明)

多音字:

  屏:píng屏幕 bǐng屏息

  扎:zhā 扎针 zā包扎 zhá挣扎

  缝:fèng裂缝、缝隙 féng缝补、缝制

  模:mó模仿 mú模样

近义词

  清脆—清亮 衔接—连接 规矩—规则

  搜索—搜寻 神圣—庄严 绝活—绝招

  威严—威风 难堪—尴尬 包袱—包裹

  坐信半疑—将信将疑 能耐—本事

  天衣无缝—十全十美

反义词

  清脆——沙哑 雪白——乌黑 明白—糊涂

  威严——温和 半信半疑——深信不疑

  天衣无缝——漏洞百出 稀溜溜—干巴巴

  平平整整—坑坑洼洼

理解词语:

  刷浆:用刷子在墙壁上刷石灰浆。

  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半信半疑: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

  扎眼:刺眼。

  派头:气派。

  稀溜溜:粉浆稀的样子。

  悠然:悠闲的样子。

  鼓点:打鼓时的音响节奏。

  衔接:事物相连接。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

  侵犯:非法干涉别人,损坏其利益。

  威严: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

  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了。

  诈:欺骗。

  难堪:难为情。

  发怔:发呆。

  轰然:形容声音大。

  难堪:难以忍受。

  匀匀实实:形容非常均匀。

课内词语:

粉刷 师傅 绝活 半信半疑 派头 包袱 手法 鼓点 衔接 屏障 芝麻

神圣 侵犯 露馅儿 轰然 难堪 发怔

句子解析:

1、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刷子李”穿上这身黑与其说是在和“一桶白浆”较劲,不如说是在与自己挑战和较劲,他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让人感受到他的奇崛之极。

2、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一段话描写了“刷子李”刷墙的情景,包括他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果。“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娴熟得已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给人的感觉,他不是在做一项又脏又累的活儿,而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悠然摆来摆去,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这不是艺术的境界吗?刷后的效果,作家主要言其平整和雪白,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好比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他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果相互映照,反映了“刷子李”技艺高超。

3、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这句话是侧面描写,曹小三仔细搜索后,发现师傅身上确实无白点,表现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令人难以置信。

4、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这句话写的是曹小三看到师傅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刷完墙壁后,“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时的内心感受。他亲眼见到师傅真有如此高超的技艺,他感到惊愕,内心受到震撼,虽是事实,但他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可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这身黑衣服上无一个粉点,就是师傅高超技艺的见证。因而,他觉得那件“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量。实际上,是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立了权威。

5、“好好学本事吧!”

  “刷子李”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刷子李”对徒弟说的这句话是意味深长的。他告诉徒弟曹小三,不要以为别人的名气都是虚的,那可是名副其实的。他教育徒弟要好好学本事。手艺人必须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这恐怕是“刷子李”一生经验的总结。这句话貌似一般,但是在课文里有很深的含义。

6、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其意思至少有三:一是“刷子李”确有绝活,这一绝活,若没有亲眼目睹,怎么也不会相信是真的,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二是“刷子李”有此绝活是其自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三是“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甚多。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写刷子李粉刷技艺高超。

  第二部分(3~11):通过徒弟曹小三的所见所感,证实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以“刷子李”刷墙的高超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奇人“刷子李”的肯定和由衷的赞叹,告诉我们手艺人必须有真本事,真本事是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得来的,只有有了真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的道理。

问题归纳:

1、为什么说“刷子李”是个“奇人”?举例说明。

  ①规矩奇特。a.刷墙时必穿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b.刷完之后,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c.一天只刷一间屋子。d.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②动作娴熟。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③效果非凡。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2、“刷子李”高超的技艺表现在什么地方?

  刷墙时穿一身黑衣裤,一双黑鞋,身上却一个粉点也没有;刷出的墙均匀平实,坐在他刷过的屋子里如同升天般美。

3、作者为什么要塑造曹小三这个人物?

  “刷子李”收曹小三为徒,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下文以曹小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线索,具体描写“刷子李”是怎样粉刷墙壁的,增强了说服力,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4、徒弟曹小三首次跟师傅外出刷墙,他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佩服——失落——敬佩——心服口服

  可以用一波三折历来形容

5、从这篇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手艺人必须有真本事,真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真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刷子李是个刷墙技术高超的奇人。

(1)规矩奇:刷浆时,穿着一身黑,干完活,如果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2)动作奇:刷墙的时候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3)效果奇:刷子划过屋顶,匀匀实实一道白,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

他充满自信的人。

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现自己的高超技艺;他还敢于立下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他是心细如发的人。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

二、画出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不管怎么写,这样写却吊起了读者的胃口。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课外拓展:

  在生活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写一写。

  示例:烈日下,田野里,母亲挥动着锄头,在她那黑黑的面颊上,滚动着许多细密而晶莹的小汗珠。渐渐地,这些小汗珠汇集成一颗豆粒般大的汗珠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往下淌,淌到下巴上挂了片刻,闪闪欲坠。这一刻的汗珠在阳光照耀下,是那样晶莹璀璨,银光四射。然而瞬间又落了下去,滴进脚下那片热土,激起一片小小的烟雾。

同步练习

1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7课《跳水》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作者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中期依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我会写:

  艘:一艘 艘次 客艘 龙艘 文艘

  航:航海 航行 航空 航天 宇航 航线

  肆:放肆 肆意 肆行 酒肆 肆无忌惮

  帽:帽子 草帽 礼帽 纱帽 笔帽 螺丝帽

  桅:桅杆 船桅 桅灯 桅樯

  撕:撕扯 撕咬 撕毁 撕票 撕心裂肺

  逗:逗笑 逗趣 挑逗 逗引 逗留 真逗

  唬:吓唬 唬人 诈唬

  钩:钩取 钩子 鱼钩 挂钩 钩心斗角

  扭:扭头 扭打 扭曲 扭转 别扭 扭动

  咧:咧嘴 咧开 胡咧 龇牙咧嘴

  舱:货舱 客舱 底舱 船舱 机舱 前舱

  鸥:海鸥 沙鸥 银鸥 白鸥 沙鸥翔集

  瞄:瞄准 瞄向

形近字:

  艘(一艘)搜(搜查) 航(航行)抗(反抗)

  撕(撕扯)嘶(嘶鸣) 钩(挂钩)沟(水沟)

  咧(咧嘴)例(举例) 瞄(瞄准)描(描写)

多音字:

  钻:zuān钻孔 zuàn 电钻

  模:mó模仿 mú模样

近义词

  放肆——放纵 故意——有意

  吓唬——恐吓 灵巧——灵活

  立刻——马上 勇敢——英勇

  心惊胆战——心惊肉跳

反义词

  放肆——拘谨 故意——无意

  灵巧——笨拙 勇敢——怯懦

  凤平浪静——波涛汹涌

理解词语: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吓唬】使害怕;恐吓。

  【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

  【龇牙咧嘴】形容凶狠的样子。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失足】走路时不小心跌倒,比喻人堕落或犯错误。

  【不然】表示如果不是上文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文所说的情况。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课内词语: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写水手拿猴子取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2~4):写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遇到了生命危险。

  第三部分(5~6):写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来。

  或: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课文主题:

  课文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表现了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能力。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事物之间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同步练习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二年级《雷雨》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及课后练习答案 《羿射九日》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 二年级下册课文15《古诗二首》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 《蜘蛛开店》生字笔顺拼音组词课后练习答案预习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知识要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同步练习 《古对今》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 《操场上》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 《要下雨了》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神奇的探险之旅》写作指导与范文 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交际实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段落大意课文主题与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单元知识点归类预习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知识点解读预习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范文 《口语交际》交际方法指导与例文《父与子》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交际方法指导与范文

最新学习资源 一年级下册识字7《操场上》知识点、同步练习 2021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精选AB卷 古诗文阅读训练:《季布》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知识点、同步练习 现代文阅读训练:《三角梅》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夜色》知识点 李竹平五年级《三国演义》原著共读活动设计与说明 一年级下期末复习资料(生字词听写) 现代文阅读训练:《拱桥》 六年级(下)第12单元基础知识复习卷(含答案)

相关信息 一年级数字小故事100篇 一年级下册《陈毅探母》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课文、日积月累 一年级下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生字拼音组词笔顺 一年级下册《夏天的夜晚》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语文七色光八》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