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反思
18 太空生活趣事多
课题 太空生活趣事多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使学生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意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生字新词,制作生字卡片,熟读课文,搜集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搜集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播放中国航天史的经典图片,教师讲述。
2.演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
3.引导学生谈感受,板书课题。 1.观看图片,听讲述,了解中国航天史。
2.观看图片,谈感受。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用时:20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采取同桌互读、小组分段轮读、指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准确、流利。
3.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感受,引发学生思考:由于失重,太空中出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呢?
4.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字组词。 1.按要求自由读文。
2.采用各种形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学生交流太空生活的趣事。
4.认读生字。 1.给加点字补充音节。
òu s
x__
宇宙 咳嗽 必须
y__ m__ zh__
浴室 密封 浴罩
三、自主发现,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整体指导,发现规律。
2.细心讲解,教师示范。
3.指导学生先描红,后临写。 1.观察生字,发现规律。
2.观看范写,注意书写。
3.学生描红、临写。 2.选字填空。
( )扬( )亮
( )落( )动
四、课堂小结,弹性作业。(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家人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2.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3.指导学生抄写生字词。 1.同桌两人一人出示生字卡片,另一人认读,然后互换。
2.抄写生字词。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资源,发挥多媒体优势,让学生初步了解太空的美好,了解太空生活的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现向文本的自然过渡。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了字词障碍,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本课要求学生认读的生字较多,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复习生字,才能保证识字效果得以巩固,完成识字任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技术的兴趣。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太空的资料。(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字词,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组成词语。
2.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太空生活趣事。
3.板书课题。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成词语。
2.学生交流搜集的太空生活趣事。
3.齐读课题。
二、细读品悟,感悟趣味。(用时:28分钟)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揭示主旨。学生思考:第1自然段这样写的用意?
2.同学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小组学习讨论: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3.指名读第6自然段,小结:你觉得太空生活如何?
4.思考:太空为什么会发生这么有趣的事呢?
5.拓展:担任太空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书中趣事,也可以介绍你搜集的趣事。 1.学生思考后回答:总起全文,引出下文,激发阅读的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
(1)语段一:在宇宙飞船里,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不过,要想睡上一个安稳觉,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不然,翻一个身,就会飘到别处去了。(在太空中睡觉有趣)
(2)语段二:喝水的时候,如果用普通的杯子,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在太空中喝水有趣)
(3)语段三:在宇宙飞船里走路更有趣。人稍一使劲就会飘到半空中,咳嗽一声就有可能后退好几步。(在太空中走路有趣)
(4)语段四:在宇宙飞船里洗澡可不是件容易事,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漂浮在空中。(在太空中洗澡更有趣)
3.学生讨论交流吗,教师引导点拨 3.选词填空。
(1)要想取得好的成绩,( )刻苦学习。
(2)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了一些生活( )品。
4.我是小法官。(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喝水用普通的杯子。( )
(2)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穿带钩的鞋子。( )
(3)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站着不能睡觉。( )
三、弹性作业,拓展延伸。(用时:7分钟) 1.画一画:自由想象太空的情景,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
2.说一说:把你了解到的太空生活趣事说给朋友、家人听。 选择性完成弹性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新课开始,先引导学生复习本课生字词,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课后搜集的太空趣事,激发学习兴趣,并为新课作好情绪及内容上的铺垫。
2.在学生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通过交流,学生增强了对文本的了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片段
◆个性阅读,感受“有趣”
师:我们读得怎么样?好不好?(好)掌声给自己呀!你们读得这么好是不是因为很喜欢这篇课文呀?那你喜欢太空生活哪一方面的趣事呢?
生:睡觉。
师:那你请一个同学跟你一起读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好吗?
(两生读)
师:嗯,你们读得真不错。那么,为什么在宇宙飞船里睡觉有趣呢?
(读“站着睡觉……”师随机点评:“哦,我听出来了,刚才××把这句话中‘必须’‘不然’这两个重点词,读得重,很有趣。咱们跟他学学,再读一次。”)
(生齐读)
师:嗯,真有趣,在宇宙飞船里睡觉这么自由,在地球上我们是怎么睡觉的?(躺着)躺在哪?(床上)能睡踏实吗?可在太空中,能随便躺着睡吗?(不能)为什么?(会飘)对了,在太空中睡觉会飘来飘去,多有趣呀!可如果是你,能睡着吗?(不能)为什么?
生1:会飘来飘去,一觉醒来,自己不知会飘到哪去了。
生2:睡着了,飘来飘去万一碰到仪器,把仪器撞坏了,那可不得了呀。
生3:万一撞伤自己也很危险。
师:所以在太空睡觉,会睡不好。用课文里的话说——不安稳。(板书:不安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为宇航员想了什么办法?
生:把自己绑在睡袋里。
师:(出示“不过,要想……”)请第一小组的同学读读这两句话,注意红字部分。
师:咱们再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师:在宇宙飞船里睡觉会飘到别处去,得把自己绑在睡袋里,多有趣呀。还有什
么地方有趣?
生:我觉得在太空中喝水特别有趣。
师:还有谁喜欢这一方面的内容?好,起立,请你们一起把这一部分读一读。
(生读)
师:你觉得在太空中喝水,最有趣的是什么?
生:在太空中喝水,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
师:(出示“即使把……”)咱们和他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
师:看,我们地球上的一杯水,这样一倒,就倒出来了,可在宇宙飞船里,杯子里的水却怎么样?(不会流下来)
师:(边说边演示)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在……失去了重量。
师:(出示:因为在……失去了重量。)对了,咱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在太空里,由于没有了地球引力,所有事物都失去重量,显得轻飘飘的,这种现象就叫“失重”,所以水才不会往下流,人睡觉也会飘来飘去。
师:那要喝水怎么办?
(生答,师出示关键句“要想……得……”这句)
师:我请女同学读读这句话。
(女生齐读)
师:真有趣,咱们全班跟女同学一样,把这几句话连起来有趣地读一读。
……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重在“引”学生把课文介绍的几件趣事说出来,理解促进了表达,表达加深了理解,二者相得益彰。教师主要是把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将吸收与表达熔为一炉;注意前后、内外的联系,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太空生活趣事多》课文解读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语言轻松活泼,浅显易懂,介绍了太空生活中新奇有趣的现象。
课文结构严谨工整。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1自然段)首先以设问句总起全文,点明太空生活很有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分别从“睡觉、走路、喝水、洗澡”4个方面介绍了在太空中生活的趣事。
这部分一段一事,每段都有关键词语提示段落主要内容,便于理解和把握。尤其是第4、5自然段,第一句话简洁概括了段落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6自然段)以反问句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使文章浑然一体。
本文语言富有趣味。开头的设问句和结尾的反问句首尾呼应,增强表达的趣味。
文中还大量运用关联词,比如,“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中“即使”一词通过假设突出水在太空中的失重现象。“要想……必须……” “为了……都……”等关联词,强调了在太空生活,因为失重而要采取特殊的措施。还有“不过、不然、否则”等转折连词的运用,使语句层次分明,通俗易懂,也平添了文章的情趣。
课文中写了几件太空生活中的趣事:睡觉有趣,走路有趣,喝水有趣,洗澡有趣。
1.航天员在太空中如何做才能睡个安稳觉?要绑在睡袋里。
2.在太空中,航天员要想喝到水,要怎样做?要用带吸管的饮水袋。
3.在宇宙飞船中活动要怎么做? 要靠手臂抓扶手移动。
4.造成太空生活如此有趣的原因是什么?太空的失重现象。
3、《太空生活趣事多》课文原文与课文朗读
[qq-video vids=o30178guzg3]
你知道航天员在太空中怎样生活吗?说起来还挺有趣呢!
在宇宙飞船里,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不过,要想睡上一个安稳觉,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不然,翻一个身,就会飘到别处去了。
喝水的时候,如果用普通的杯子,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航天员要想喝到水,得使用一种带吸管的饮水袋。
在宇宙飞船里走路更有趣。人稍一用力碰到舱体就会飘到半空中,咳嗽一声就有可能后退好几步。为了能平稳地走路,航天员都穿鞋底带钩的鞋子,好牢牢地钩住带网格的地板。
在宇宙飞船里洗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科学家把淋浴室做成一个密封浴桶,或是一个密封浴罩,在淋浴室下边安装吸管,它可以把喷头喷出来的水朝一个方向吸。另外,航天员还需要把双脚固定起来,否则水一冲,就得翻跟头。
你看,在太空中生活,是不是很有趣?
4、《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学习目标:
1.认识“航、宇”等15个生字,会写“宇、宙”等9个字,会写“太空、生活”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初步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将太空生活的趣事读出来。
3.能模仿文中的相关句子、段落进行说话训练,说出太空生活中的各种趣事,从而激发了解科技的兴趣。
4.积累由“宇、航、员”拓展的3组词语,能初步体会每组词语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能初步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将太空生活的趣事读出来。(第一课时)
2.能模仿文中的段落说说太空中其他的生活趣事。(第二课时)
学习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本课学习目标
1.认识“航、宇”等15个生字,会写“宇、宙”等4个字宝盖的字。
2.能初步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和展开想象的方法,将太空生活的趣事读出来。
3.能模仿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说话训练,感受太空生活中的趣事,从而激发了解科技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学习“宇宙”词语
1.出示图片(太空和宇宙飞船),认识“宇宙飞船”。
2.卡片认读“宇宙”,注意“宙”的读音,识记字形,部首都是宝盖。
3.理解“宇宙”词义:“宇”表示上下四方,所有的空间;“宙”表示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宇宙”是指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4.积累:()的宇宙(浩瀚无边无际神秘)
(二)观视频,激趣揭题。
1.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乘着宇宙飞船到太空去看看?放《太空踢足球》视频。2.你觉得太空生活怎么样?板书:太空生活趣事多读题,太空生活中有哪些趣事呢?快快打开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学习要求:
同桌轮流分节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并且交流识字好方法。
2.反馈学习情况
(1)
两位小老师拿生字卡片带读的形式,并提醒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将这些特别提醒的生字卡片用磁铁固定在黑板上,最后再带读一次。
(2)读好词语和偏正式短语
航天员即使舱体咳嗽难题固定否则
稍一用力淋浴室密封浴桶密封浴罩
普通的杯子带吸管的饮水袋鞋底带钩的鞋子带网格的地板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习要求:课文介绍了哪几件太空趣事,用划出相关词语。
出示句式:课文介绍了()、()、()、()这四件太空趣事。
2.反馈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四、再读课文2-3自然段,说说太空生活的趣事,并随文识字。(采用两种方式:1.抓关键词语读有趣;2.通过太空生活和地球生活的比较和展开想象说有趣。)
在地球上,睡觉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在太空会变得怎样有趣呢?
(一)导:学习第二节(睡觉)
学习要求:自由读第二节,找一找太空睡觉哪些地方特有趣,与地球上不同?并说一说。
1.指名交流。重点指导学生通过与地球睡觉的比较的方法来感受太空睡觉的有趣。
2.随机理解“安稳觉”,学习“稳”。
什么样的觉叫安稳觉?(联系生活经验,就是睡得很舒服、很踏实)看“稳”,由由禾和急组成。其意为象禾苗生长一样,不知不觉,不急不燥。组词:平稳、安稳、稳定、四平八稳、稳稳当当
3. 出示图片,想象如果不绑会出现什么状况?
4.感情朗读课文。
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正在飞船里旅行参观,看到这些情景,该多么惊奇,多么有意思呀!所以,读的时候脑海中要想象这些有趣的画面,要读出十分新奇、特别有趣的感觉。集体朗读第二节。
(二)小结指导朗读方法。
1.回想:刚才我们怎么将太空睡觉的有趣说具体的?
2.师小结,出示:比较地球找有趣,展开想象说有趣,感情朗读悟有趣
(三)自主学习三自然段,感受太空生活喝水的有趣
1.要求用刚才小结的三步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然后与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交流过程中进行点拨指导,以朗读带动内容理解。
(1)出示太空带吸管的饮水袋。读“带吸管的饮水袋”。
(2)学习“饮”,字理演示,理解意思“喝”,积累组词“饮料、饮酒、饮水”。
3.集体朗读整个自然段。
五、探究有趣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说话训练。
(一)探究原因,明白“失重”。
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趣的现象呢?请到文中寻找答案。
2.出示第三自然段: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
3.(板书:失重)课件出示“什么是失重”。
4.观看太空刷牙、流泪的视频,体会太空中水不会流下来的有趣。
(二)运用句式说太空中睡觉、喝水、刷牙、流泪的有趣。
1.出示句式
(1)因为失重,在宇宙飞船里,
为了(),航天员必须(),不然,()
(2)因为失重,在宇宙飞船里,
要想(),航天员得(),否则()
2.自主练习,选择一个句式来说。
3.小组合作说,每人选择一句说一个内容。
4.交流。
六、延伸,明确下节课任务。
太空中走路、洗澡这两个有趣的事,我们下节课再说。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的太空趣事,请小朋友课外去找找,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七、书写生字
1.出示“宇宙室容”
2.仔细观察,发现什么?(这四个字都是上下结构,都是宝盖)
3.再仔细观察,写这四个字时上面宝盖与下面的部件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不一样?
(书写时注意宝盖与下半部分的宽窄关系。宇宙两字上宽下窄,宝盖覆盖下面部件;室的宝盖与下部分等宽;容的宝盖要比下部分窄。)
4.教师补充:书写这些字时,上下两部分中心要对正,范写“室、宙”
5.学生书写,评价
板书
5、《太空生活趣事多》近反义词、教材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近义词
舒服—舒适 必须—务必
容易—简单 普通—平常
反义词
舒服—难受必须—不必
失去—得到 容易—困难
教材分析
《太空生活趣事多》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课后习题答案
朗读课文。说说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文中共写了四件趣事。一是睡觉的趣事,为了不飘到别处去,要把自己绑在睡袋里;二是喝水的趣事,为了喝到水,要用一种带吸管的饮水袋;三是走路的趣事,为了不飘到空中,要穿鞋底带钩的鞋子;四是洗澡的趣事,为了让水冲下来,要把浴室做成密封的浴桶或浴罩,航天员的双脚也要固定。
6、《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1 古诗词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三学段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作品情感。要体现“淡化诗意,重在诵读”的教学理念。本课由两首古诗和一首词组成,皆为写景诗词,但是每首诗词所描述的景色与诗人抒发的情感截然不同。由此,教学中,以体裁分类,先学习前两首古诗:整体采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思路,教学第一首古诗后,总结学习方法,再运用到第二首古诗中,全课以诵读为主要策略,引领学生层层深入,想象诗境,理解诗情。再学习第三首词,紧紧围绕“诵读”,遵循读准音、读节奏、读画面、读情感的教学流程,步步直入主题,品析词句,陶冶情操,悟情悟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古诗词朗读动漫。
学生准备:搜集诗人、词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诗人,引入古诗
1.(板书:王维)激趣:你了解这位诗人吗?
2.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简介王维:字摩诘,擅长写山水诗,其诗特点是“诗中有画”。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3.(板书“山居秋暝”)揭题:研读古诗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整体把握古诗内容,通过这首诗的题目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时间是傍晚,季节是秋天,地点是山里。)
(1)巧借注释认识并理解“暝”。
(2)引导学生理解题目。
(3)想象画面读题目。
设计意图:从了解诗人入手,把握古诗特点;从题目开始,整体感知古诗内容;巧借注释与研读课题培养学生研读古诗的能力,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从诗人和诗题两方面入手整体把握古诗内容的方法,在习得知识的同时,积累学习方法。
二、诵读古诗,感悟画面
1.播放古诗朗读动漫,引导学生听、读、看,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的古诗。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按照节奏提示读好停顿,突出韵律。
3.自由描绘诗中画面,想象画面,再读古诗。
预设:
(1)仿佛看到雨后山林里皎洁的月光斜射入林间,无比祥和。(读出陶醉)
(2)仿佛看到清澈的小溪从石头上流过,好清澈、好有诗意。(读出美妙)
(3)仿佛听见溪流声与浣女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真是快乐。(读出开心)
4.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内容,将画面叙述充实丰满。注意运用“诗句扩充”法来说说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诗中的景物,想一想: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山、雨、月、泉、女、莲”为诗中景物,“山”是“空山”,“雨”是“新雨”,“月”是“明月”,“泉”是“清泉”,“女”是“浣女”,“莲”是“动”的,一幅幽静又不乏动感的画面呈现于眼前。(教师相机板书:空山、新雨、明月、清泉、浣女、莲动)
(3)突出景物特点,再读古诗,尝试扩充诗句说说诗意。
(4)师生梳理语言,边说诗意边诵读。
5.解读层次,把握写法。
(1)引学:首联和颔联,描绘空山中新雨之后,秋天的天气缓缓将至。傍晚,一轮明月洒下皎洁的月光,那月光穿过树林,直射林间,增添清幽之美;一汪清泉于石上流过,泉水清可见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静态的美)
(2)引学: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美?(动态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表演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遵循“初读古诗,读出韵律;再读古诗,想象画面;又读古诗,抓住诗眼;诵读古诗,发现层次;研读古诗,体会静态美与动态美”的学习过程,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诗中描绘的画面,层层深入,研读古诗,达到古诗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三、提炼方法,学以致用
1.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学习第一首古诗的方法:
关注诗人和诗题;
一读,读出节奏,理解字词;
二读,想象画面,读出感受;
三读,抓住诗眼,品读意境;
反复诵读,体会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学法,迁移运用,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自学能力。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枫桥夜泊》:
(1)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泊”的字音;
(2)画出节奏线,读出节奏;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4)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并填写学生活动卡。
3.师生交流,研读古诗。
(1)过渡:抓住题目了解诗意是一种学习古诗的好方法,我们可以多尝试并运用。下面就请根据题目,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夜里停泊在枫桥的所见所感。)
(2)根据自己画好的节奏来读一读古诗。
①注意语速稍慢。
②停顿适当。
③字音准确。
(3)学生交流自己圈画出的诗中景物,教师帮助补充总结:月、乌、霜、枫、渔火、寒山寺、钟声、船。
(4)抓诗眼,品景物。
①品读第一句:“月落”是即将落下的月亮;“乌啼”是正在啼叫的乌鸦,那声音平添几分悲凉;(品读第一句)“霜满天”是余霜漫天,无比寒冷。
②品读第二句:“江枫”江边枫树飒飒作响;“渔火”点点平添几多忧愁,让人久久不能入眠。
③品读第三、四句:“寒山寺”似悲凉之地;“钟声”从此传出,一直传到诗人的“客船”之上,客乡在外,不免伤感涌上心头。
(5)小组汇报诗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引导学生读诗句想画面,从而感悟诗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策略,先由学生提炼学习第一首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依据学生学情确定教什么、怎样教。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学有所得,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研读、思考的好习惯。
四、赏析诗情,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朗诵两首古诗并比较这两首古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预设:
相同点是两首古诗都是写秋天景色的;区别在于第一首《山居秋暝》写的是一种自由、幽静、惬意之美,体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而第二首《枫桥夜泊》所描绘的景色处处透露出诗人的寂寞愁绪,写出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忧愁。
2.诵读两首古诗,把握不同情感。
3.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研读写景的古诗,我们要着重把握诗人的情感,透过景物描写感悟诗人内心的情感,这样我们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品味别样的古诗境界。
4.书写指导。
(1)“愁”是上下结构,两部分都要写得略扁一些。
(2)“寺”书写时要注意合理布局,不要整体拉长或前倾。
设计意图:两首古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学习了两首诗后,对比诵读,能使学生自主发现两首诗的不同,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不同写景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五、布置预习,课后练笔
1.根据两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自选一首改编成一篇写景的文章,最好配上一幅图画。从日常读写训练入手,培养写作能力。
2.预习《长相思》,搜集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写作,抓住契机向学生提供习作机会,选择一首诗改编成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丰富学生的语言,从而升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导入: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清代才子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成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一看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题:“长相思”是词牌名,一种词的格律。
4.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相机出示课件简介作者: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康熙皇帝的一品带刀侍卫,是清代词坛上一个标志性的人物,被当时的人称为“清代第一词人”。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记起有关乡愁的诗词;通过解诗题,明确体裁;通过知作者,了解作者背景。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为学习这首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二、初读词,巧学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听出节奏。
2.细细读四遍,读前两遍时注意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把词念通顺,并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要借助词句认识生字,不要把识字和诗词割裂开来。
(1)自主读文,读准生字的音,结合朗读画出节奏: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课件突出“程、灯、更、成、声”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这几个字的读音让你发现了什么?(韵母相同,押“enɡ”的韵。)指导学生读好这几个字,更准确把握节奏。
3.教师强调“聒”“更”的字音和字义。
(1)“聒”,可扩词:聒碎、聒噪。字面为“耳字边一个舌字”。意为声音吵闹,使人厌烦。本文是指更鼓声和风雨声。
(2)“更”是多音字,本课读ɡēnɡ,是古时的时间单位。
4.指名试读,在控制语速、恰当停顿以及字正腔圆三方面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利用范读初步走进文本;利用自由读,有层次地走进课文;抓住韵脚很好地把握词的节奏。总之,本环节主要宗旨为熟读文本,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以求为下面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三、抓字眼,明词意
1.引导学生交流汇报:这首词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觉?结合具体的字词说说。相机指导朗读。
(1)“一程”体现了作者走了很远的路,路途遥远;“夜深”说明夜深了,作者看着行营中亮起的千帐灯久久不能入眠,他似乎有心事。(指导朗读:读出有心事的感觉。)
(2)“梦不成”说明作者睡不着觉,更做不成梦。(指导朗读:把这种烦躁的感觉带到朗读中去。)
(3)“风一更,雪一更”是风雪之声,两个“一更”说明这里整夜都是风雪交加。(指导朗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实际是作者心境的写照,读一读,读出不一样的感受。)
2.串词成句,理解全文。
(1)课件出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①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词的上阕的意思:一路上跋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上阕。
(2)继续出示: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根据前边的“抓字眼”理解下阕: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②对比上部分的语气,加强语气再读下阕。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讲究循序渐进,为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意思,采用抓字眼,明诗意的方法,由“这首词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和感觉”引领学生围绕词中关键字去初步领会词义,再将零散的理解串词成句,梳理语言,使学生经历语言再加工的过程,理解诗意变得水到渠成。
四、巧设疑,品词情
1.板书“身”,质疑:作者身在哪里?
(1)课件出示注释词语“榆关、那畔”,顺势学习其中“榆”和“畔”字,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处指哪里?(山海关和关外。)猜想此时的作者应该在哪里?(山海关、关外、山上、营帐中、征途……)在“身”字后面补充板书“在征途”。追问:作者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呢?
(2)教师讲解创作背景,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本文是康熙二十一年,作者随康熙皇帝到关外慰问巡视时创作的,看到关外军士生活艰苦,闻听风雪交加之声,作者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孤寂、思乡……)
(3)尝试读出作者的孤寂与思乡之感。
2.板书“心”。质疑:知道了作者身在征途,再想想,作者的心在哪儿?(在故乡、在家乡、在故园)在“心”字后面补充板书“在故园”。
3.引导学生关注板书,把板书“身在征途,心在故园”连起来读,追问:你有什么发现?(作者身在征途,却思念故乡。发现了作者既想保家卫国,又很想自己的家人。)
(1)播放音乐,配乐朗读,品读作者思乡之情。
(2)教师渲染画面,引读全文,体会身体和心灵分隔两地的痛苦之情。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学习而后知疑惑,方能继续探究,培养钻研的精神。这首词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学习的关键在于透过语言文字,挖掘诗人的内心,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丰富诗情,借助两个问题,提炼文本主旨,巧妙地品味诗人表达的情感。
五、明中心,诵读词
1.课件出示《菩萨蛮》中的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1)导学:这是纳兰性德的又一首词,小组交流纳兰性德为何事而“轻离别”?教师提示要点: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2)猜想:除了纳兰性德问自己,还会有谁问纳兰性德?怎样问?什么情景?学生练笔写一段话。
2.过渡:这就是为什么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那个梦会破碎、那颗心会破碎的原因所在。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3.引读:(1)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长相思》。引读要充满激情才能带动学生全情投入。
(2)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长相思》。
(3)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生)《长相思》。
设计意图:借助作者其他作品恰当补充课堂,升华本课的主题,在朗读中不断体会作者内心思乡思亲之情,在想象与练笔中,层层深入地理解并升华本文主题,达到对文本融会贯通的程度。
教学反思
诵读是引领学生抵达诗境的最佳途径。本设计力求体现“淡化诗意,重在诵读”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及多种引读逐步促发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境,品悟诗情。如:学习《山居秋暝》时播放古诗朗读动漫,引导学生听、读、看,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自由描绘诗中画面,想象进行引读,读出陶醉、美妙、开心之情。再如,教学《长相思》最后运用升华朗读法,激发学生对作者心情的强烈共鸣。通过教师三次引读,学生在层层朗读“长相思”这一主题中,深入感悟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寥之情,从而为升华主题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达到课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7、《太空生活趣事多》生字拼音组词
二、会写字及组词
宇yǔ(宇宙)(宇航员)(眉宇)
宙zhòu(宇宙飞船)
杯bēi(杯子)(水杯)(奖杯)
失shī(失去)(消失)(失手)
板bǎn(地板)(木板)(黑板)
容róng(容易)(容许)(宽容)
易yì(容易)(交易)(轻易)
浴yù(浴室)(浴巾)(浴池)
室shì(教室)(室外)(图书室)
三、易错字
容:第四、五笔分别是撇、点。
四、多音字
喷pēn(喷水)pèn(喷香)
得dé(得到)de(觉得)děi(不得劲儿)
8、《太空生活趣事多》课文知识点归类与练习
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宇yǔ(宇宙)(宇航员)(眉宇)
宙zhòu(宇宙飞船)
杯bēi(杯子)(水杯)(奖杯)
失shī(失去)(消失)(失手)
板bǎn(地板)(木板)(黑板)
容róng(容易)(容许)(宽容)
易yì(容易)(交易)(轻易)
浴yù(浴室)(浴巾)(浴池)
室shì(教室)(室外)(图书室)
三、易错字
容:第四、五笔分别是撇、点。
四、多音字
喷pēn(喷水)pèn(喷香)
得dé(得到)de(觉得)děi(不得劲儿)
五、近义词
舒服—舒适 必须—务必
容易—简单 普通—平常
六、反义词
舒服—难受 必须—不必
失去—得到 容易—困难
七、教材分析
《太空生活趣事多》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八、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说说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文中共写了四件趣事。一是睡觉的趣事,为了不飘到别处去,要把自己绑在睡袋里;二是喝水的趣事,为了喝到水,要用一种带吸管的饮水袋;三是走路的趣事,为了不飘到空中,要穿鞋底带钩的鞋子;四是洗澡的趣事,为了让水冲下来,要把浴室做成密封的浴桶或浴罩,航天员的双脚也要固定。
练习及答案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 宇宙)( 杯子)( 丢失)( 黑板)( 容易)
(浴室)(航行 )(饮水) (机舱)(题目)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宇宙 (zhòu) 丢失(shī ) 铁板( bǎn)
容(róng )易 饮水(yǐn ) 饮马(yìn)
三、比一比,再组词。
宇(宇宙) 宙(宇宙) 杯(水杯) 失(失火)
字(写字) 由(由来) 环(铁环 )夫(大夫)
四、近义词。
知道——(了解) 舒服——(舒适) 简单——( 容易)
一般——(普通) 或许——(也许) 一定——(肯定)
五、反义词。
舒服——( 难受) 必须——(不用) 容易——( 困难)
六、选词填空。
容易 困难
1、要想爬过这座雪山,真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但是遇到( 困难),我们要想办法克服。
即使……也 因为……所以 如果……就 无论……都
2、(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 )不秋游了。
3、( 无论)通往成功的路途有多艰辛,我(都)不会放弃。
4、( 因为)小华身体不舒服,( 所以)她没来上课。
5、( 即使)我们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也 )不能骄傲自满。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课文中写了几件太空生活中的趣事:睡觉有趣,喝水有趣,走路有趣,洗澡有趣。
1、航天员在太空中如何做才能睡个安稳觉?
要绑在睡袋里。
在太空中,航天员要想喝到水,要怎样做?
要用带吸管的饮水袋
2、在宇宙飞船中走路要穿什么样的鞋子?
要穿鞋底带钩的鞋子
3、造成太空生活如此有趣的原因是什么?
太空的失重现象。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选择( )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表示。
长(cháng ) 保护自己 背(bēi )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划出来。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3、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它们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
4、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在( )里打“√”。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5、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刺猬用硬刺保护自己和搬东西。
9、《太空生活趣事多》生字笔顺拼音组词
观看写字动图,书空笔画和笔顺。
拼音 yǔ 拼音zhòu
部首 宀 部首 宀
笔画 6 笔画 8
拼音 bēi 拼音 shī
部首 木 部首 大
笔画 8 笔画 9
拼音 bǎn 拼音 róng
部首 木 部首 宀
笔画 8 笔画 10
拼音 yì 拼音 yù
部首 日 部首 氵
笔画 8 笔画 10
拼音 shì
部首 宀
笔画 9
第2步:默读书写评级标准,查看组词图片,参照老师的书写临摹练习。
书写评级标准:
共计5★
(正确获1颗★;规范获1颗★;整洁获1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获2颗★)
第3步:读拼音写词语练习。
答案:太空生活趣事多太空 生活 别处 喝水 失去 杯子 使用 地板 半空 容易 浴室 方向 宇宙飞船
10、二年级《太空生活趣事多》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宇yǔ(宇宙)(宇航员)(眉宇)
宙zhòu(宇宙飞船)
杯bēi(杯子)(水杯)(奖杯)
失shī(失去)(消失)(失手)
板bǎn(地板)(木板)(黑板)
容róng(容易)(容许)(宽容)
易yì(容易)(交易)(轻易)
浴yù(浴室)(浴巾)(浴池)
室shì(教室)(室外)(图书室)
三、易错字
容:第四、五笔分别是撇、点。
四、多音字
喷pēn(喷水)pèn(喷香)
得dé(得到)de(觉得)děi(不得劲儿)
五、近义词
舒服—舒适必须—务必
容易—简单普通—平常
六、反义词
舒服—难受必须—不必
失去—得到 容易—困难
七、教材分析
《太空生活趣事多》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八、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说说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文中共写了四件趣事。一是睡觉的趣事,为了不飘到别处去,要把自己绑在睡袋里;二是喝水的趣事,为了喝到水,要用一种带吸管的饮水袋;三是走路的趣事,为了不飘到空中,要穿鞋底带钩的鞋子;四是洗澡的趣事,为了让水冲下来,要把浴室做成密封的浴桶或浴罩,航天员的双脚也要固定。
练习及答案
[danger]参考答案如下:[/danger]
一、看拼音写词语。
(宇宙)(杯子)(丢失)(黑板)(容易)
(浴室)(航行 )(饮水)(机舱)(题目)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宇宙 (zhòu) 丢失(shī ) 铁板(bǎn)
容(róng )易 饮水(yǐn ) 饮马(yìn)
三、比一比,再组词。
宇(宇宙)宙(宇宙)杯(水杯)失(失火)
字(写字)由(由来)环(铁环 )夫(大夫)
四、近义词。
知道——(了解) 舒服——(舒适) 简单——( 容易)
一般——(普通) 或许——(也许) 一定——(肯定)
五、反义词。
舒服——( 难受) 必须——(不用) 容易——( 困难)
六、选词填空。
容易 困难
1、要想爬过这座雪山,真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但是遇到( 困难),我们要想办法克服。
即使……也 因为……所以 如果……就 无论……都
2、(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 )不秋游了。
3、( 无论)通往成功的路途有多艰辛,我(都)不会放弃。
4、( 因为)小华身体不舒服,( 所以)她没来上课。
5、( 即使)我们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也 )不能骄傲自满。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课文中写了几件太空生活中的趣事:睡觉有趣,喝水有趣,走路有趣,洗澡有趣。
1、航天员在太空中如何做才能睡个安稳觉?
要绑在睡袋里。
在太空中,航天员要想喝到水,要怎样做?
要用带吸管的饮水袋
2、在宇宙飞船中走路要穿什么样的鞋子?
要穿鞋底带钩的鞋子
3、造成太空生活如此有趣的原因是什么?
太空的失重现象。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选择( )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表示。
长(cháng) 保护自己 背(bēi )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划出来。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3、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它们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
4、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在( )里打“√”。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5、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刺猬用硬刺保护自己和搬东西。
11、《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反思
原创娄照君
在历时近一个半月后,今天下午,终于上完了公开课。还记得四月底师傅跟我说,名师工作室要开一次科探主题的教研活动,顾校决定让我们师徒两人分别来上一堂课,我当时的内心既紧张又期待。紧张的是:刚入职第一学期,在一次新教师展示课上,顾校来听我上课,那次课我上得极其糟糕,因为非师范专业出身的原因,我整堂课上得毫无逻辑,连基本的课堂把控能力都不行,相比其他新老师,我在教学这条路上任重道远。也正因为如此,我几乎从没设想过自己还能有机会上这样的区级公开课,一直抱着把学校里的上上好就行的态度。期待的是:我明白天上不会有白掉的馅饼,在优秀老师云集的语文组里,能被给予这样的一次机会,是意味着自己的付出有被肯定,我知道这是自己这一年来坚持堂堂常规课自己备课,上完后坚持写反思得来的,更是源于之前一次上的绘本校级公开课中明显的进步。因此,对于这次机会,我非常非常珍惜。
所谓“笨鸟先飞”,作为老师,在教学上的短板让我知道一定要加快脚步先走,所以当确定了课题《太空生活趣事多》以后,我马上就着手准备起来了。前期先查找资料,因为这篇课文在老教材中也有出现,相关的课例必定非常多,但统编教材对语文要素和学习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意味着,从前的课例可以参考,但绝不能“照搬照抄”。
基于此,我结合课例精选,找到了一节精品课程录像,做了实录,并将其整理成教案。就像前辈们说的,对于新教师,能让自己快速成长的方式之一就是——看课,做实录,仿着上。于是,教案一稿就这样出来了。接着就开始坚持不懈的磨课之路了。
第一次试教是为了让自己熟悉教案,因此没有请前辈指导,第二次和第三次试教,师傅分别来听课,根据师傅的建议,一稿进行了两次修改:1.读词语环节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比如结合课题以“发射小火箭”的形式读;2.介绍三种学习方法的时候应该结合教学环节自然切入,不要太僵硬;3.考虑采用学习单的形式进行,比如两个自然段不要用同样的方式执教,可以尝试先扶着学,再到自学。
三次磨课后,我请了顾校和沈校指导,这一次的教案几乎进行了大换血,顾校提的很多修改建议都是我不曾思考过的:1.科普文的教学最讲究用词准确性,在教学中应如何体现出这一点?2.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如“必须”来强调这个词语的必不可少;3.二年级了,生字教学不应该流于形式,更应该有方法,例如可以编写小儿歌来巧记。……
任何一节课,光看教案是不够的,环节设计的合适与否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这一次,经过试教以后,教案几乎又进行了“大换血”,这版教案在于:趣味性不足;难度过大;有过多的无效教学(小老师合作读生字,实际上需要老师帮扶);自学环节可以删除(难度高又累赘)。而这一次,顾校、沈校和师傅为我的教案做了更大的修改建议:1.去掉自学和读生字环节,代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认读生字词;2.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趣”,创设情境(参考李吉林老师),将学生自然引入教学中,实现环节目标;3.生字教学可以创设亮点,比如放在句子中进行教学尝试。
有了这一次的改稿,进行了最后一次试教,这一次的试教效果果然不错!除了沈校提出的细节问题,整体已经是一堂非常成熟的课了。于是,便有了今天下午公开课上的最终呈现。
特别荣幸的是,这次公开课得到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励汾水老师的指导,也有区语文教研员项扬舫老师的垂听。励老师既肯定了教学的亮点(情境创设,生字教学,逻辑把握),但也提出了几个上得不足之处:1.《太空生活趣事多》这篇文章里的四件趣事并非“睡觉”“喝水”“走路”“洗澡”,因为这四件只是平常事,真正有趣的是“睡觉必须要绑在袋子里”“喝水得用带吸管的饮水袋”“要穿鞋底带钩的鞋子才能在宇宙飞船中行走”“洗澡需要用密封浴桶或浴罩”,这里需要强调;2.小马虎抄写少写“必须”一环节教学设计非常好,但如果让学生将两个句子对比着读一读就更能体会科普文用词的准确性了;3.看视频模仿课文说这环节设计难度过高,可以这样尝试做:先回顾太空生活的趣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观看视频进行拓展(因为视频的吸引力太大了,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画面吸引,完全没有想过仿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难度)……
一次公开课所得到的最终版教案,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值得小心翼翼地呵护,经过9次修改的公开课终于在今天落下帷幕。而对我来说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公开课果然是磨炼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好的平台,它能帮助你得到更大的成长。也正如顾校在总结时所言:科普文教学很难,这要求老师要有很专业的知识储备(提醒我们要掌握本体性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条件性知识的积累),这也有助于让语文老师的思维多一份严谨性和逻辑性,能够把语文课上得像数学课一样条理清晰;课堂允许犯错,即使是老师,课堂自然一点,老师也会更有亲和力,学生才能真正和老师融入进去;教育最需要情怀,有情怀、有梦想才会走得更远。
接下来,继续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