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学习资源

《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2-08-13 12:42:46

《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1、《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字词。

  sūn chóu bó pàn

  祖( )发( ) 停( )河( )

  sì yú mián

  ( )中( )树 夜不能( )

  二、补全诗(词)句,并解释加点词语。

  1. 归浣女,。

  歇,王孙 。

  浣女:歇:

  王孙:

  2.乌啼,愁眠。

  啼:眠:

  3.风一更,,聒碎,。

  更:聒: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孙愁泊畔寺榆眠

  二、1.竹喧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 自可留 洗衣物的女子。尽。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2.月落 霜满天 江枫渔火 叫。睡觉。

  3.雪一更 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同步练习(二)+答案

  第二课时

  一、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

  A.王维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 苦苦思索

  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 )。

  A.月落 寒山寺 B.乌啼 夜半钟声

  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 )。

  A.有一千座帐篷亮着灯 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语序倒装,正确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闹,渔舟下莲动。”( )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一、1.A 2.B 3.B

  二、1.× 2.√ 3.√ 4. √

类文阅读(一)+答案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词语。

  十五夜:

  地 白:

  2.诗的一、二句分别从、、的角度来写的。“地白”、“树栖鸦”从写;“冷”从写;“露无声”从写。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衬托了诗人的心境。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2.视觉 听觉 触觉 视觉 触觉 听觉 孤寂的

  3.这首诗前两句写幽静清凉的秋景,写出了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类文阅读(二)+答案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你觉得“羌管悠悠霜满地”这一句的意思是

  。

  2.判断题。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意思是“征人不能入睡,将军头发花白出征,夫人流下了泪水”。( )

  (2)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中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景物。( )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

  3.找出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羌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2.(1)×(2)√(3)√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之情。

2、《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字词。

  sūn chóu bó pàn

  祖( )发( ) 停( )河( )

  sì yú mián

  ( )中( )树 夜不能( )

  二、补全诗(词)句,并解释加点词语。

  1. 归浣女,。

  歇,王孙 。

  浣女:歇:

  王孙:

  2.乌啼,愁眠。

  啼:眠:

  3.风一更,,聒碎,。

  更:聒: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孙愁泊畔寺榆眠

  二、1.竹喧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 自可留 洗衣物的女子。尽。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2.月落 霜满天 江枫渔火 叫。睡觉。

  3.雪一更 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同步练习(二)+答案

  第二课时

  一、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

  A.王维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 苦苦思索

  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 )。

  A.月落 寒山寺 B.乌啼 夜半钟声

  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 )。

  A.有一千座帐篷亮着灯 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语序倒装,正确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闹,渔舟下莲动。”( )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一、1.A 2.B 3.B

  二、1.× 2.√ 3.√ 4. √

类文阅读(一)+答案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词语。

  十五夜:

  地 白:

  2.诗的一、二句分别从、、的角度来写的。“地白”、“树栖鸦”从写;“冷”从写;“露无声”从写。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衬托了诗人的心境。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2.视觉 听觉 触觉 视觉 触觉 听觉 孤寂的

  3.这首诗前两句写幽静清凉的秋景,写出了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类文阅读(二)+答案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你觉得“羌管悠悠霜满地”这一句的意思是

  。

  2.判断题。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意思是“征人不能入睡,将军头发花白出征,夫人流下了泪水”。( )

  (2)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中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景物。( )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

  3.找出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羌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2.(1)×(2)√(3)√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之情。

3、《21.古诗词三首》主题与课后习题答案

课文主题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

  《己亥杂诗》中第二百二十首,此诗,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揭露社会弊病,抨击官僚制度,表现作者火一样的热情,给人以鼓舞和激发。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还表达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

课后习题答案:

  2、读一读,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意: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的女子归来了。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船在顺流而下。

  这两句诗是动态描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落月、江枫、满天霜是静景,乌啼、渔火是动景。特别是江枫、渔火,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3、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思想感情:醒着离家千里之外,想梦中与家人团聚又被风雪之声吵醒。这样的情景之下,作者就更加思乡了。

八、课内外知识

联系背景资料,改写《示儿》

  南宋时期,一个很冷的冬天,凄凉的寒风呼呼地吹着,陆游躺在破茅屋里的病床上,望着昏黄的煤油灯光,奄奄一息。两鬓斑白的陆游咳嗽了几下,妻子扶着他给他喂药,儿子安慰老父亲说:“父亲,您这病过几天就好了。”陆游拉着儿子的手,叹了一口气说:“儿啊,我的病好不了了,可中原的战乱依然不止,金兵强盗占领了我们的国家,他们为非作歹,滥杀无辜,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看不到祖国的统一,我死不瞑目啊!”儿子又安慰父亲说:“我听说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了,等您病好了,中原也就收复了。”陆游说:“儿啊,我可能等不到那天了,收复中原之后,家祭时一定不要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我。”说完,他的手就垂下了,他永远闭上了眼睛,儿子和妻子都伤心地哭了。

  窗外的风越来越猛了,好像在为这位老人叹息。

4、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

1、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

儿童们奔跑着,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急”“追”这两个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无处寻”三个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

场景

:一个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眼看就要追上蝴蝶了,他不由得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可是蝴蝶扑闪着翅膀就飞进了黄灿灿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

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蜒飞蝶舞,以动衬静。

场景

:夏天白天变长了,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农民们早出晚归,在田间辛勤地播种、锄草……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路上没有人经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诗意: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这两句话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重点刻画了小儿子。“喜”和“卧”用得好。“喜”字可以说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小儿子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卧” 字使用得最妙,它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样子和盘托出,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场景

:勤劳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面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院子里用灵巧的双手编织鸡笼;可爱的小儿子,正卧在溪边,开心地哼着歌儿剥莲蓬。

5、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同步练习1

同步练习2

一、比一比,再组词。

  首( ) 采( )

  自( )菜( )

  无( )角( )

  天( )用( )

二、课文整体梳理。

  《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寥寥数字,生动逼真地描述了一个天真活泼、憨厚可爱的 形象。

三、重点段落品析。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

  2.“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小荷”指的是,这一句的意思是。

四、你夏天做过哪些有趣的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参考答案:

一、一首 自己 采花 白菜 无法 天地 一角 用处

二、白居易 儿童

三、宋 杨万里 小荷叶 水里的荷花还和小孩子一样,刚刚一点点。

四、示例:我很喜欢吃雪糕,一次我在看动画片

6、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1

一、选一选,填一填。

  1.《宿新市徐公店》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风光。

  (A动静结合 晚春 B动静结合 早春)

  2.《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A南宋 范成大 B.北宋 范成大)

  3.“清平乐”是_________名,诗人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农村风俗画。

  (A曲牌 辛弃疾 B词牌 辛弃疾)

二、判断对错我能行。

  1.“树头花落未成阴”中的“阴”是“阴天”意思。( )

  2.《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xīng”。( )

  3.“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赖”意思同“无赖”。( )

三、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图。其中“_____”和结句中的“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2.“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3.这首是运用了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4.“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四、写一写。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你还学过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活泼、可爱的呢?

参考答案:

  一、1.A 2.A 3.B

  二、1.× 2.√ 3.√

  三、1.扑蝶 新绿未成阴 菜花 2.急走 追 3.白描 4.无处寻

  四、示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7、《21.古诗词三首》生字拼音组词诗句意思及注释

一、我会写组词

  祭:jì(家祭、祭祀、吊祭)

  乃:nǎi(乃父、乃兄、乃至)

  熏:xūn(熏陶、熏人、臭气熏天)

  杭:háng(杭州、苏杭、杭绢)

  亥:hài(丁亥、亥时、辛亥革命)

  恃:shì(仗恃、恃才傲物、自恃清高)

  哀:āi(哀痛、哀家、悲哀)

  拘jū(拘束、拘谨、不拘一格)

二、我会认组词

  擞:sǒu(精神抖擞)

三、多音字

  空:kōng(天空) kòng(空地)

  重:chóng(重新)zhòng(重量)

  降:jiàng(降落) xiáng(投降)

  几:jǐ(几个)jī(茶几)

四、理解诗意

  01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①示儿:给儿子看。②元:同“原”,本来。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意:

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02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邸:旅店。③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④直:简直。⑤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开封

诗意:

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03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③恃:依靠。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诗意: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8、《雷雨》同步练习及答案

参考答案如下:

  一、看拼音写词语。

  (雷雨 )(乌云)(黑色 )(压力)

  (垂下 )(门户)(迎面)(扑倒)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雷(léi)电 乌(wū)云 垂(chuí)下

  迎(yíng)接 压(yā ) 力 压(yà)板

  三、比一比,再组词。

  雷(雷电)乌(乌鸦)压(压力)户(户口)

  雪(下雪)鸟(小鸟)庄(庄园)尸(尸体)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近义词

  忽然——( 突然 ) 逐渐——(渐渐) 黑沉沉——(黑压压)

  反义词。

  满——( 空) 清新——(浑浊) 亮堂堂——(黑沉沉)

  量词

  一( 阵 )大风 一( 声)蝉鸣 一(座)房子 一( 道 )彩虹 一( 张)网

  六、选词填空。

  1、到了山里,( 清新 )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2、河水十分( 浑浊),满是泥沙。

  3、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4、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5、蜘蛛又(坐)在网上。

  6、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课文是按(时间 )的顺序描写的。

  2.雷雨前,满天的(乌云 ),( 黑沉沉 )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 一动不动 ),蝉( 一声也不叫 )。天空刮起(大风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3.雷雨中,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 )。

  4.雷雨后,( 太阳)出来了,(彩虹挂在天空。池塘里(水满了 ),(青蛙)也叫起来了。

  八、阅读小诗,回答问题。

  1、诗中写了( 小哥哥)和 (小妹妹)在雨后到(广场)玩。

  2、想一想。

  (1)短文中谁自己摔了一跤?

  小哥哥

  (2)短文中谁心里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小妹妹

  九、看图写话。

  中午,放学了,天上下着倾盆大雨。小丽举着伞准备回家。忽然她看见邻居张叔叔正在淋雨,小丽连忙跑过去,对他说:“张叔叔,我撑你一起回家吧!”叔叔说:“不行,不行,你的伞太小了?”小丽想了想说:“这样吧,你背着我,我撑着你,这样我们都不会淋着雨了。”叔叔听了,说:“真是一个好主意。”说完,叔叔就背着小丽一起回家了。

9、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二首》同步练习

【练习一】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hé dī liǔ tiáo chuī fú

  (河堤) (柳条) (吹拂)

  yān yǔ zhǐ yuān

  (烟雨) (纸鸢)

  zhuānɡ bàn sī tāo jiǎn dāo

  (妆扮) ( 丝绦) (剪刀)

  bì yù cái fenɡ

  (碧玉) (裁缝)

二、比一比,再组词。

  忘(忘记)垂(下垂)裁(裁剪)

  忙(连忙)睡(睡觉)栽(栽花)

  西(东西)佛(佛像)堤(河堤)

  醉(沉醉)拂(吹拂)提(提问)

三、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长(zhǎnɡ )大 散( sàn )步 似(sì)乎

  化妆(zhuānɡ)  丝绦(tāo)   裁(cái)剪

四、加一加,变成新字并组词。

  例:寸( 一寸) 录 (收录) 寺 (山寺 ) 是( 不是) 永(永远)

  村(村子) 绿(绿叶)诗(古诗) 堤(堤岸) 咏(歌咏)

五、默写古诗,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村居》的作者是(清)朝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2.给词语选择正确的注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1)村居( )

  ①在乡村里居住 。②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① )

  ①柳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②春风吹拂着堤岸上的杨柳。

  (3)春烟(②)

  ①春天的烟雾 ②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的雾气

  (4)醉(② )

  ①喝醉    ②迷醉,陶醉。

咏柳

  1.《咏柳》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贺知章)。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绦”是指一种丝织的带子,“万条”指的是“柳树的枝条”。(√)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柳树的柳叶比作“碧玉”,不仅写出了柳树的绿,还让绿有了亮度;“绿丝绦”中把柳条比作“丝织的带子”,不但写出了柳树柔美的样子,而且表现了柳树的生机勃勃。(×)

设问

3.第三、四句运用和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柳叶的特点,把春风比作,写出春风乍暖还寒的特点,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由对柳树的赞美巧妙过渡到对春天的赞美。

  绝 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

燕子、鸳鸯

1.诗中描写的动物有。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2)第三句写的是静景,第四句写的是动景。这两句动静相间,相映成趣。(错)

  3.请再写出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练习二】

10、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三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授课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

  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

  诗句: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2.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出示课件3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4.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

  宿/新市/徐公店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4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出示课件5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出示课件6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出示课件7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生字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边音“篱”

  ②指导书写“篱、疏”

  注意“篱”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出示课件8

(2)词语理解。【】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稀疏。

  阴: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菜花”(油菜花)“儿童”“黄蝶”;

  预设: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

  “篱落” 指的就是篱笆;

  “树头”是指树枝上。

  “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板书:篱落、一径、枝头(静)儿童、黄蝶、菜花(动))

  2.再读诗句,读通顺。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出示课件9

1.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2.读诗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说一说。

  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选代表展示交流:

  预设:篱笆很稀疏,小路很长。

  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没有找到)

  我们学过的哪句诗句里中的“无”也是指“没有”的意思?(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无”是没有的意思。)

出示课件10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吟吟诵诵,渐入诗境

  1.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吧!

出示课件11

小组交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

  (诗句的大意: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径,树上的花儿谢了,露出一些新绿,叶子还没成阴。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黄山的菜花丛中没法找寻。)

  (板书:黄 新绿 黄)

出示课件12

2.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他有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非常喜爱这乡村田园风光。(板书:情:喜爱)

  请你把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

  3.配乐一齐读诗。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图文对照,学编故事

出示课件13

1.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短短的镜头,展开想象,把你“见”到的说给同学听听吧。【】

  (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与他捉迷藏。追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诗人这时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去了,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的不高兴。他瞅了诗人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

  你能看着图吟诵给同学们听吗?(指导有感情背诵)

  在背诵的基础上,把这首诗默写下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七、课堂总结,再现课文。

【】

  1.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对乡村生活更是充满了喜爱之情,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用喜爱的语气再读一读全文吧!

  2.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生动,想象丰富。

第二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20

1.揭题。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

  (学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注意“杂”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诗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21】

(“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四声。“即兴”意思是: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出示课件22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出示课件23】

1.认识生字:杂、稀、蜻、蜓。

  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后鼻音“蜻、蜓”。

【出示课件24】

2.指导书写

  “蜻、蜓、稀”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蜓”字,右边不要写成“延”。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25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3)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三、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个人自由朗读。

  (2)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

3小声自读,边想画: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分别怎么样?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法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预设: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

  预设: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预设:还可以问老师。

  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2.学生自学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说,指名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惟有、日长”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惟有:只有;日长:天长了。)

  (2)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3)教师随机点拨,注意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出示课件27】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4.质疑: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出示课件28

1.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出示课件29

2.赏析“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歌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出示课件30

(3)读诗思考:【】

  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五、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出示课件31

1.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宁静。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第四句中写“蜻蜓蛱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以动写静。(板书:宁静 以动写静)

  总结: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

  2.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3.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六、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板书:清新、田园、安逸闲适)

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写景),后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有生机和活力的场景。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劳动时的场面“昼出……”

七、总结交流,拓展阅读

【】

1.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让我们从中体会到田园之美,自然之趣,劳动之乐。

  2.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第三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及《四时田园杂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清平乐·村居。

  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提醒: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

  齐读课题。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师板书“村居”)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师板书“清平乐yuè”,并齐读)

  “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想象一下: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适。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学语文就要这样。

  指读:清平乐村居

4.师介绍: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光听这个词牌名,你有怎样的感受?

  (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3.检查初读。

  谁来都给大家听?

  (读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

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茅、檐”。

  “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第五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撇,别忘记写。

  “檐”左窄右宽,右边的横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长短不一,“言”字上面一横最长。

  4.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全词。

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词的特点: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词有上下片;词是押韵的。)

  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没有哪个字、哪个词语、或是哪个句子不理解。

  有问题吗?有了问题,怎么办?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

  学生自主学习。

  7.交流释疑。

  我们先来说一说,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

  预设:“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翁”字上面是一个“公”字,那就是说“翁”指老公公。

  “媪”字左边一个“女”字,就是指老婆婆,老奶奶。

  翁媪就是指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预设:谁知道“溪东”这个词的意思?

  预设:“锄豆”这个词可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得联系上下文。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锄豆就是锄豆子地里的杂草)

  我们可不能被文字的表面意思所迷惑。不过,我们总是在错误中长大的。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之美

  1.我们理解了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齐读。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非常想读。

  师用清新的语调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

3.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吗?

  “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

  “小”“草”“媪”,发现了什么?(第一、二、四句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同,都有“ao”)

  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大家把词的上片读读,感受一下。(生读)

  我们看词的下片哪些字押韵?(东笼 蓬)

  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这首词有意思吗?我们再读一读。

四、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

1.孩子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生简介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2.品环境

  (1)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细细品来,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

  的一二两句?

  你从这两句中看到了什么景物?词人为什么说是“青青草”,而不是“青草”?

(2)赏景不仅仅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

  这样的美景属于你,美美地读一读吧。

  (3)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给你们产生这样美的感觉呢?老师告诉你们: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板书:茅檐 低小 )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齐读。

3.品人物

  (1)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面。

  (2)这一家一共有几口人?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预设:

  ①品小儿

  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

  我说:“你是个无赖,你高兴吗?”

  为什么?

  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是“无赖”呢?(活泼、可爱)(板书:小儿 无赖)

  是的,古代有许多词的意思到了现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差别,今后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词。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呢?

  品“卧”。“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能想象出来吗?

  (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一会儿还会仰着,高兴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

  师生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

  师引说:他是多么——快活、愉快、自由自在、幸福、惬意……

  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世上最可爱的就是孩子”,就是你们,就是这个小儿。谁来读读这句?

  ②品大儿和中儿

  喜欢大儿,因为他很勤劳。

  喜欢中儿,因为他会编织鸡笼。会编织鸡笼,那就是说他——心灵手巧

  (板书: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③品翁媪

师讲解:虽然他们年岁逐增,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前面有同学提出“相媚好”这个词不懂(课件出示图片:突出“相媚好”)。你们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

  “相媚好”指两个人很亲热地说着有感情的话。他们嘴里操着吴音会说些什么呢?

  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的说着话儿,拉着家常,这就是——相媚好。(板书:翁媪吴音相媚好)

  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样?(幸福、甜美、快乐、温馨、自由自在、与世无争……)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你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吗?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板书:醉)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让我们也醉一回吧!(放音乐,配乐朗读)

  让我们闭上眼睛,记住这首《清平乐》。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这首《清平乐》!

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

  出示这首词的画面,提出写话要求。

  1.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

  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

  3.集体交流

  交流讨论: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4.背诵这首词。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当时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此写了《诚斋记》。他“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

范成大

(1126年-1193年),字致能,范成大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父母早亡,家境贫寒。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初授户曹,历官监和剂局、处州知府,累官起居郎。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号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杨万里称其:“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出使金国有日记《揽辔录》。另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骖鸾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一般指吴地的方言,古诗道”醉里吴音相媚好”,描述的就是吴越的方言。

  吴音是吴语的古称之一,也称江南话、江东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通行于今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代表方言为苏州话和上海话。使用人口近一亿,与吴越文化血脉相承。

《四时田园杂兴》,

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四时田园杂兴》(题意: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分为春夏秋冬四个诗卷,其中春日田园杂兴12首、晚春田园杂兴12首、夏日田园杂兴12首、秋日田园杂兴12首、冬日田园杂兴12首。描写了4个季节田园中的不同景象,生动绘制了一幅田园农作动态图。

11、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选一选。

  1.“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平明”的意思是:( )

  A.明天

  B.清晨

  2.“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冰心”的意思是:( )

  A.纯洁的心

  B. 冰做的心

二、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唐】

  , 。

  , 。

三、

《芙蓉楼送辛渐》 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与友人送别的时间是( ),地点是( ),友人将要去的地方是( )。诗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诗人( )品格。

第二课时

一、加偏旁后再组词。

  夫 ( ) 各 ( )

  ( ) ( )

  见 ( ) 申 ( )

  ( ) ( )

二、关于《墨梅》一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冕。

  B、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C、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D、这首诗是七言律诗。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1.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芙(rónɡnónɡ) (nuò luò )阳

(chándān)于 (xiàn yàn)台

二、看拼音写词语。

  yù hú dà yàn dùn táo qián kūn

  ( ) ( )( ) ( )

三、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诗句。

  1.洛阳亲友如相问,。

  2.,单于夜遁逃。

  3.不要人夸好颜色,。

四、朗读《古诗三首》,完成练习。

  1. 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人在( )为辛渐送行时的情景。诗作淡淡的孤独,淡淡的( ),透凉的雨水淋在作者冰洁的( ),有谁能解?

  2.《塞下曲》第三首写将军( )的情景。

  3.《墨梅》这是一首( )。诗人赞美墨梅( )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 )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 )”直接描写墨梅。

[danger]【答案如下】[/danger]

  一、1.B. 2.A

  一、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清晨,楚山,江宁,比喻,光明磊落,表里澄澈

  一、扶(扶着) 洛(洛阳) 砚(砚台) 坤(乾坤)

  芙(芙蓉) 落(落叶) 现(现在) 伸(伸手)

  二、B

  三、1.骑马追赶敌人的骑兵,一路上大雪都把将士的刀和弓箭都覆盖了。

  这些诗句表现了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2.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只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这些诗句表现了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一、芙蓉(rónɡ√nónɡ) 洛(nuò luò√)阳 单(chán√dān)于 砚(xiàn yàn√)台

二、玉壶 大雁 遁逃 乾坤

三、1.一片冰心在玉壶 2.月黑雁飞高 3.只留清气满乾坤

四、1.芙蓉楼 哀愁 心2.雪夜带领轻骑即将出征

3.题画诗 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 不向世俗献媚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幼儿园学习资源推荐 托班音乐:head shoulder knees toe 《羿射九日》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知识点、练习 二年级下册课文15《古诗二首》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 《树和喜鹊》同步练习 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同步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重点整理复习 《枣核》生字词拼音等知识点、练习 《动物王国开大会》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咕咚》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要下雨了》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习作:漫画老师》习作指导与范文 《我的植物朋友》写作指导与习作范文 《我的拿手好戏》习作指导与范文 低年级看图写话资料大汇总(附常用词语、常用句式、练习)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中考语文经典考题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同步练习

最新学习资源 《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四季之美》同步练习及答案 《京剧趣谈》同步练习与答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类复习 六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拼音组词大全 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这儿真美》习作指导与范文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交际指导与范文 《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设计(两篇)

相关信息 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教学反思 古诗词讲解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 古诗词讲解五年级上册《长相思》 古诗词讲解四年级上册《浪淘沙(其七)》 同步征文《我的植物朋友》范文 同步征文《我的乐园》范文 练习故事100篇 古诗词中描写山的句子95条 古诗词竞赛试题备课资料(河大版七年级下册) 古诗词中表现亲情的句子9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