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跳水》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作者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中期依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我会写:
艘:一艘 艘次 客艘 龙艘 文艘
航:航海 航行 航空 航天 宇航 航线
肆:放肆 肆意 肆行 酒肆 肆无忌惮
帽:帽子 草帽 礼帽 纱帽 笔帽 螺丝帽
桅:桅杆 船桅 桅灯 桅樯
撕:撕扯 撕咬 撕毁 撕票 撕心裂肺
逗:逗笑 逗趣 挑逗 逗引 逗留 真逗
唬:吓唬 唬人 诈唬
钩:钩取 钩子 鱼钩 挂钩 钩心斗角
扭:扭头 扭打 扭曲 扭转 别扭 扭动
咧:咧嘴 咧开 胡咧 龇牙咧嘴
舱:货舱 客舱 底舱 船舱 机舱 前舱
鸥:海鸥 沙鸥 银鸥 白鸥 沙鸥翔集
瞄:瞄准 瞄向
形近字:
艘(一艘)搜(搜查) 航(航行)抗(反抗)
撕(撕扯)嘶(嘶鸣) 钩(挂钩)沟(水沟)
咧(咧嘴)例(举例) 瞄(瞄准)描(描写)
多音字:
钻:zuān钻孔 zuàn 电钻
模:mó模仿 mú模样
近义词:
放肆——放纵 故意——有意
吓唬——恐吓 灵巧——灵活
立刻——马上 勇敢——英勇
心惊胆战——心惊肉跳
反义词:
放肆——拘谨 故意——无意
灵巧——笨拙 勇敢——怯懦
凤平浪静——波涛汹涌
理解词语: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吓唬】使害怕;恐吓。
【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
【龇牙咧嘴】形容凶狠的样子。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失足】走路时不小心跌倒,比喻人堕落或犯错误。
【不然】表示如果不是上文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文所说的情况。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课内词语: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写水手拿猴子取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2~4):写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遇到了生命危险。
第三部分(5~6):写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来。
或: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课文主题:
课文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表现了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能力。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事物之间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拿走船长儿子的帽子,孩子被激怒,孩子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取帽子,陷入险境)→(船长逼孩子跳海而化险为夷)
讲故事:
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人们逗猴子取乐,猴子放肆起来,摘走船长儿子的帽子,反过来逗孩子。孩子因猴子的挑逗和水手的哄笑而生气,爬上桅杆去夺帽子。后来,孩子在猴子的挑衅下失去理智,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去取帽子,从而陷入险境。在水手和孩子都被吓呆的关键时刻,船长机智、果断,用枪逼着孩子跳入大海而化险为夷。
2.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1) “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猴子因水手拿它取乐而更加放肆,拿走了孩子的帽子,这是故事的起因。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一方面因为水手的哄笑而难堪,另一方面对猴子无计可施,所以一时哭笑不得。
(3)“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水手们更加放肆的笑声深深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恼羞成怒。于是他不顾一切去追赶猴子,这就进一步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才有了后面孩子陷入危险的情节以及如何救孩子的高潮等。
联系:水手们的“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这“笑”使得猴子肆无忌惮,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渐渐失去理智,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发生。
3.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
孩子当时所处的地方是桅杆最顶端的横木上,假如孩子稍有不慎掉到甲板,即使等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失足丧命的危险。船长的第一反应就是避免孩子直接掉下来。船长希望迫使孩子挑水,因为跳水后孩子不会因为摔伤而有性命之忧,甲板上的水手们都熟悉水性,孩子一落水,水手就去施救,如果能及时救起孩子,孩子生还的可能性很大。所以,综合当时的所有因素分析,船长的办法是最好的。
课外拓展: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1、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唯一可能的幸福。
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4、财富并非永久的朋友,朋友却是永久的财富。
5、生命就是运动,人的生命就是运动。
6、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
7、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8、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9、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
2、《陶罐和铁罐》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课后练习
一、本文主题 课文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已不复存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易错音、易错字
字音:懦(nuò)弱(ruò)
字形:
傲(“敖”的笔顺要注意,第五笔是横折钩)
谦(“兼”中间的长横在横中线,两端出头,两竖左短右长)
虚(左上包右下,第三笔是横)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勾)
三、多音字:
处:chǔ(和睦相处)chù(到处)
兴:xīng(兴奋) xìng(高兴)
四、近义词:
骄傲——傲慢懦弱——软弱谦虚——虚心
五、反义词:
骄傲——谦虚懦弱——坚强
六、重点词语:
国王骄傲傲慢谦虚懦弱
神气住嘴王朝尘土光洁
美观古代价值动手相提并论
七、重点句
圈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提示语,尝试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从而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
1.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从“骄傲”“奚落”可以看出铁罐的傲慢无理。
2.从称呼陶罐为“陶罐子”可以看出铁罐对陶罐的挑衅,写出了它的傲慢无理。从陶罐的回答“兄弟”中,可以看出他很谦虚、友善。
3.面对铁罐的奚落、蔑视和无理取闹。陶罐并没有与铁罐打嘴仗,而是据理力争,向铁罐说明道理,表现了陶罐谦虚、宽容的性格特点。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说说省略号的内容。
八、课后习题
1.阅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参考答案】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
2.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铁罐:傲慢无理、轻蔑、恼怒
陶罐:谦虚、友善
3.在分角色朗读课文。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4.读读“阅读链接”,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陶罐和铁罐》《北风和太阳》两篇文章中,铁罐和北风在性格上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人物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最了不起;在结局上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人物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铁罐最终连影子“也没见到”,北风最终“悄悄溜走了”。
3、《我变成了一棵树》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及课后练习解答
一、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默读课文。感受想象的有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5.能仿照课文编想象力丰富的故事。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状:zhuàng(形状、状物、现状)
狐:hú(狐狸、狐疑、狐假虎威)
狸:lí(狸子、狸猫、河狸)
丁:dīng(丁当、壮丁、园丁)
零:líng(零落、零头、零件)
巧:qiǎo(巧妙、巧合、花言巧语)
克:kè(千克、克服、克敌制胜)
肠:cháng(香肠、大肠、牵肠挂肚)
继:jì(继续、继承、前赴后继)
续:xù(连续、陆续、手续费)
抬:tái(抬头、抬水、抬脚)
麻:má(麻雀、麻花、麻烦)
烦:fá(烦恼、烦闷、厌烦)
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希:xī(希望、希冀、希奇)
痒:yǎng(痒痒、发痒、无关痛痒)
鳄:è(鳄鱼、扬子鳄)
醋:cù(米醋、糖醋、酸醋)
四、多音字
担:dān (担心)dàn(担子)
了:le(好了)liǎo(了解)
担:dān (担心)dàn(担子)
五、近义词
希望——期望 担心——担忧 容易——简单
失望——失落 奇怪——稀奇 了解——理解
秘密——机密
六、反义词
希望——失望 担心——放心 容易——困难
失望——如愿 了解——生疏 秘密——公开
七、理解词语
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失望: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
奇怪:感到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一丝:形容极小或很少;一点儿。
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
麻烦:繁琐难办的事。
八、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写“我”不想回家吃饭,想变成一棵树,结果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第一部分(5-12):写“我”变成的树上长满了鸟窝,妈妈也住进了鸟窝。
第一部分(13-23):写“我”饿了,流下了口水,妈妈早就发现了“我”。
九、句子解析
1.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儿都不想吃饭。
“一点儿都不”强调英英只想玩儿,不想吃饭。
2.“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
“嗓门”是嗓音的意思,说明妈妈提高了嗓音喊英英吃饭。
3.我真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英英想变成一棵树,完全是因为不想自己在玩儿的时候有人叫自己吃饭。
4.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各种形状”说明树上的鸟窝是各种各样的,这是多么有趣啊!
5.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它们”指的是各种形状的鸟窝。鸟窝在枝头跳起了舞,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反映了英英丰富的想象力和快乐的心情。
6.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只……就……”表明住进鸟窝里是极其容易的事情。对人们提出的疑问给出明确的答案,“弯下腰”就可以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7.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心跳震动的鸟窝“一动一动”,甚至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显然是一种夸张的写法,突出英英紧张的心理。
8.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
“顺”在这里是“沿着”的意思,妈妈沿着轻轻垂下的树枝爬上来。妈妈沿着低垂的树枝很容易地爬上来,住进了三角形鸟窝里。
十、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通过叙述“我”变成一棵树的感觉,告诉人们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2.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就写妈妈喊英英吃饭的声音?
作者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妈妈只想让英英赶紧吃饭,英英只想好好玩儿,为下文英英想变成树做铺垫。
3.英英变成树以后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树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鸟窝;
妈妈住到了树上的鸟窝里;
妈妈把好东西分给小动物和它们 一起啧吧啧吧地吃;
小动物们讨论哪里来的水滴。
4.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作者为什么用“跳起了舞”而不用“摇晃”或“晃动”呢?
“跳起了舞”是拟人的写法,不但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表达出对这些鸟窝的喜爱之情。“摇晃”“晃动”则没有这种效果。
5.为什么我会想念家里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醋排骨?
因为我看见妈妈把好东西分给小动物们,还和它们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而我早已经肚子饿得咕咕叫,所以想吃家里香喷喷的饭菜,尤其是自己最爱吃的糖醋排骨。
6.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小动物们猜测水滴是哪来的这一部分?可以删掉不写吗?
这一部分不能删掉,写小动物们猜测水滴是下雨了、牛奶打翻了、虫子撒的尿、大树的眼泪,可就偏偏猜不到这是大树看到好吃的流出的口水。自然而然地引出英英“变成了树真麻烦”这一想法。
7.你是怎样理解“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的?
从“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对我眨了一下眼睛”可以看出妈妈早已经知道这棵树是英英变的,联系课文开头,妈妈知道英英不喜欢吃饭才变成了树,于是带了很多好东西住到鸟窝,又故意分给小动物,和它们一起啧吧啧吧地吃,目的就是引起英英的食欲。英英终于明白了“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十一、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通过叙述“我”变成一棵树后经历的有趣的事情,告诉人们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还有当作者饿了,看小动物吃东西流口水时,小动物们的各种猜测也特别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故事的结尾想象妈妈一早就知道“我”的秘密时的感动。
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我要变成一片小雪花,雪夜里,我随着风翩翩起舞,四处飘荡,飘过每一个地方,飘过每一个角落……调皮的我们有时候落在马路上,让马路上的行人顿时战战兢兢,走不好就会滑个大跟头。让骑车的人也不得不下车行走,不然会摔倒,所以要特别小心呀! 兄弟姐妹们聚在一起,便成了雪堆,孩子们把我们堆成了雪人,给我们穿衣戴帽,配上红辣椒嘴、胡萝卜鼻子……让我们更漂亮。
4、《跳水》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作者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中期依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我会写:
艘:一艘 艘次 客艘 龙艘 文艘
航:航海 航行 航空 航天 宇航 航线
肆:放肆 肆意 肆行 酒肆 肆无忌惮
帽:帽子 草帽 礼帽 纱帽 笔帽 螺丝帽
桅:桅杆 船桅 桅灯 桅樯
撕:撕扯 撕咬 撕毁 撕票 撕心裂肺
逗:逗笑 逗趣 挑逗 逗引 逗留 真逗
唬:吓唬 唬人 诈唬
钩:钩取 钩子 鱼钩 挂钩 钩心斗角
扭:扭头 扭打 扭曲 扭转 别扭 扭动
咧:咧嘴 咧开 胡咧 龇牙咧嘴
舱:货舱 客舱 底舱 船舱 机舱 前舱
鸥:海鸥 沙鸥 银鸥 白鸥 沙鸥翔集
瞄:瞄准 瞄向
形近字:
艘(一艘)搜(搜查) 航(航行)抗(反抗)
撕(撕扯)嘶(嘶鸣) 钩(挂钩)沟(水沟)
咧(咧嘴)例(举例) 瞄(瞄准)描(描写)
多音字:
钻:zuān钻孔 zuàn 电钻
模:mó模仿 mú模样
近义词:
放肆——放纵 故意——有意
吓唬——恐吓 灵巧——灵活
立刻——马上 勇敢——英勇
心惊胆战——心惊肉跳
反义词:
放肆——拘谨 故意——无意
灵巧——笨拙 勇敢——怯懦
凤平浪静——波涛汹涌
理解词语: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吓唬】使害怕;恐吓。
【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
【龇牙咧嘴】形容凶狠的样子。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失足】走路时不小心跌倒,比喻人堕落或犯错误。
【不然】表示如果不是上文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文所说的情况。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课内词语: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写水手拿猴子取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2~4):写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遇到了生命危险。
第三部分(5~6):写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来。
或: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课文主题:
课文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表现了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能力。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事物之间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拿走船长儿子的帽子,孩子被激怒,孩子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取帽子,陷入险境)→(船长逼孩子跳海而化险为夷)
讲故事:
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人们逗猴子取乐,猴子放肆起来,摘走船长儿子的帽子,反过来逗孩子。孩子因猴子的挑逗和水手的哄笑而生气,爬上桅杆去夺帽子。后来,孩子在猴子的挑衅下失去理智,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去取帽子,从而陷入险境。在水手和孩子都被吓呆的关键时刻,船长机智、果断,用枪逼着孩子跳入大海而化险为夷。
2.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1) “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猴子因水手拿它取乐而更加放肆,拿走了孩子的帽子,这是故事的起因。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一方面因为水手的哄笑而难堪,另一方面对猴子无计可施,所以一时哭笑不得。
(3)“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水手们更加放肆的笑声深深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恼羞成怒。于是他不顾一切去追赶猴子,这就进一步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才有了后面孩子陷入危险的情节以及如何救孩子的高潮等。
联系:水手们的“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这“笑”使得猴子肆无忌惮,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渐渐失去理智,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发生。
3.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
孩子当时所处的地方是桅杆最顶端的横木上,假如孩子稍有不慎掉到甲板,即使等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失足丧命的危险。船长的第一反应就是避免孩子直接掉下来。船长希望迫使孩子挑水,因为跳水后孩子不会因为摔伤而有性命之忧,甲板上的水手们都熟悉水性,孩子一落水,水手就去施救,如果能及时救起孩子,孩子生还的可能性很大。所以,综合当时的所有因素分析,船长的办法是最好的。
课外拓展: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1、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唯一可能的幸福。
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4、财富并非永久的朋友,朋友却是永久的财富。
5、生命就是运动,人的生命就是运动。
6、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
7、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8、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9、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
5、《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预习及课后习题解答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主要作品:童话《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浙:zhè(浙江、浙菜、浙商)
罗:luó(罗列、天罗地网、星罗棋布)
杜:dù(杜鹃、杜绝、杜撰)
鹃:juān(杜鹃花)
窄:zhǎi(宽窄、狭窄、窄小)
郁:yù(郁闷、忧郁、郁郁葱葱)
肩:jiān(肩膀、肩背、摩肩接踵)
臀:tún(臀部、臀围、后臀)
移:yí(移动、转移、愚公移山)
额:é(额度、额角、名额)
陆:lù(陆地、陆军、陆续)
乳:rǔ(乳房、母乳、石钟乳)
笋:sǔn(竹笋、春笋、石笋)
端:duān(端正、两端、变化多端)
源:yuán(水源、源头、来源)
四、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簇:cù(一簇、簇拥、花团锦簇)
漆:qī(漆黑、油漆、如胶似漆)
蜿:wān(蜿蜒)
蜒:yán(蜿蜒)
五、多音字
曲:qū(曲折)qǔ(乐曲)
转 zhuàn(转圈)zhuǎn(转弯)
调:diào(调动)tiáo(调节)
系:xì(关系)jì(系鞋带)
六、近义词
仿佛——似乎 宽广——宽敞 蜿蜒——曲折
时而——有时 明艳——明丽 变换——更换
聚集——集中 观赏一一欣赏 依据——根据
稍微——略微 等候——等待
七、反义词
蜿蜒——笔直 明艳——暗淡 聚集——分散
拥挤——松散 宽广——狭窄 昏暗——明亮
变化多端——一成不变
八、理解词语
1.盘曲:盘旋曲折。
2.明艳:明亮鲜艳。
3.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态势,本课指山高大宏伟的样子。
4.时而:有时候。
5.突兀:(山)高高耸立。
6.森郁: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7.蜿蜒:弯弯曲曲。
8.名目:事物的名称。
9.颜色各异:颜色很多,各不相同。
10.观赏:观看欣赏。
11.十来进:房屋分成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十来进就是从前到后十来个庭院连在一起。
12.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样。
九、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第二部分(2-3):写途中的见闻。
第三部分(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第四部分(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与情形。
第五部分(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第六部分(8):作者乘船出洞。
十、句子解析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这一段有两句话。作者抓住溪流进行观察来具体描写很有意思。因为水有源,既然溪流的水是从双龙洞里流出来的,作者的目的地就是双龙洞,因此“一路迎着溪流”,这既说明了溪流与洞有直接关系,也通过一个“迎”字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刚好相反。溪流声时时变换调子,写的是溪流,实际上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一句就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用。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这句话是作者观看内洞以后,对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的总体概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端”,项目。“变化多端”,就是变化多种多样。“异”,不同。“颜色各异”,就是颜色各不相同。“即使”,就算是,表示一种假设,说明了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绚丽多姿,奇特好看,如果想象成各种神仙、动物、宫室、器皿后,就更加趣味无穷了。
十一、问题归纳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金华双龙洞的?
作者按“一路迎着溪流上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来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的。
2.《新华词典》中说,杜鹃花又名映山红,作者为何把二者分开来作比较呢?
在一些资料中,一般认为杜鹃又名映山红,在《辞源》中提到,映山红并不等于杜鹃,只有野生的杜鹃花才叫映山红。在本文中,作者把二者分开来比较,恰恰体现了作者知识丰富,用词准确。
3.作者描写游览双龙洞的经过时,都用了哪些过渡句?有什么发现?
过渡句: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发现:这些过渡句靠“泉水”连接在一起。
4.哪个景点最让作者感到好奇,留下的感受最深?
孔隙让作者感受最深,因为这处景点窄小低矮,仅容一只两个人并排仰卧的小船进去,稍微抬头就会撞破额角。
十二、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金华双龙洞的顺序介绍沿途所见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2.默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运用“要是……准会……”的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6、《表里的生物》生字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作者介绍:
冯至( 1905一1993)原名冯承植,涿州人。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25年,他和几位朋友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 等。
主要作品:《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等。
我会写:
脆:清脆 脆枣 脆弱 干脆 又甜又脆
拦:拦挡 拦截 拦网 拦堵 拦路虎
怖:恐怖 震怖 怖畏 怖惧 阴森可怖
蟋:蟋蟀 斗蟋蟀
蟀:蟋蟀 蟋蟀草
形近字:
脆(脆弱) 拦(阻拦) 蟋(蟋蟀)
跪(下跪) 栏(栏目) 悉(熟悉)
蟀(蟋蟀) 布(布料) 玻(玻璃)
率(率领) 怖(恐怖) 波(波纹)
多音字:
好:hǎo好看hào爱好 弹tán弹性dàn子弹
答:dā答应dá答案 更gèng更好gēng更改
近义词:
洪亮——嘹亮 和谐——融洽
单调——单一 请求——恳求
愉快——欢快 猜测——猜想
反义词:
坚硬——柔软 单调——丰富
美丽——丑陋 保护——破坏
答应——拒绝 丑恶——美好
理解词语:
【钟楼】旧时城市中设置大钟的楼,楼内按时敲钟报告时辰;安装时钟的较高的建筑物。
【洪亮】(声音)大;响亮。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
【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坚硬】又结实又硬。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食物)脆而清香。
【柔和】①温和而不强烈。②柔软;软和。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高深莫测的。
【呈现】显出;露出。
【唯恐】只怕。
【拒绝】不接受(请求、意见或赠礼等)。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猜测】推测;凭想象估计。
课内词语:
机器 钟楼 洪亮 街心 盲人 坚硬 清脆 单调 请求 加速 齿轮
玻璃 唯恐 丑恶 恐怖 证实 蟋蟀
句子解析:
1、 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听到过机器的声音。听到的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和三弦的声音都是活的生物发出的。
作者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
2、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这段话对作者心理描写得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渴望能够打开那块表看个究竟。
3、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这句话表现了“我” 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好奇心得到满足时的紧张心情。
4、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这句话写出了自己对美丽世界里有丑陋的蝎子的不理解。之所以感到愉快,是因为“我”一直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现在,父亲告诉“我”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有一只蝎子关在表里,证实了“我”的猜测没有错。
5、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了儿童有趣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我” 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9):写“我”小时候以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我”猜测爸爸的手表里有个生物。
第二部分(10~19):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的世界,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第三部分(20~21):写“我”持续很久见人就说起父亲表里的蝎子。
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表现了童年的“我”是个天真无邪、善于观察和思考,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的孩子。
问题归纳:
1、“我”好奇的是什么?有什么发现?
“我”好奇的是父亲的表秒针会走,还会发出声音。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表里的世界,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表,他的话证实了“我”表里边有个活的生物的猜测没有错。
2、从对“我”的动作、心理、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是一个天真可爱,好奇心、求知欲极强的孩子。
3、“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作者这么说是因为“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
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题目已经告诉我们,表里藏着生物。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其好奇,几次想弄清缘故。后来父亲打开表,“我”终于看到了表里的世界,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我”童年时代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孩子。
二、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1)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这段话是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吓了一跳” 是因为表里的生物在“我”的想象中不会是蝎子,“感到愉快”是因为弄清缘由之后,证实了“我”关于“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的猜测,于是感到愉快和满足。
(2)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这句话是对“我”的心理描写,再次反映了儿时的“我”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孩子。
这样的句子还有: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三、选做
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和同学交流。
示例1:
记得在我四五岁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大地像是铺上了白色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我和爸爸在广场上堆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雪人,给它戴上一顶时髦的帽子,按上两颗黑黑的眼睛、插上长长的鼻子,还在它的鼻子下面画上一张大大的红嘴巴。我高兴地围着雪人唱啊、跳啊!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
第二天一起床,我就吵着要去跟雪人玩。可是来到广场上,雪人不见了!我急得眼泪直掉。爸爸转了一圈,弯着腰对花坛里的冬青嘟嘟囔囔说着话。一会儿爸爸高兴地冲我喊:“丫头,我打听好了。玉皇大帝昨天到广场巡视,发现我们堆得的雪人太漂亮了,就邀请他到天宫做客去了。”我一听破涕为笑,见人就说,玉皇大帝请我堆的雪人到天宫做客去了,一直说了好久。
示例2:
那是在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买回一些蔬菜,让我洗菜,我一看,哇!妈妈买的菜真多啊!有绿如翡翠的白菜,有紫莹莹、嫩生生的茄子,有细长细长的豆角,还有身披红外衣的西红柿……这么多的蔬菜,怎样才能很快洗完呢?我飞快转动大脑,突然眼前一亮,一个想法诞生了——用洗衣机来洗菜。我小心翼翼地把菜放进洗衣机里,盖上盖子,摁下开关,然后坐在洗衣机旁得意地看起书来。
好不容易,“呼呼呼” 的洗衣机声终于停止了转动,我心花怒放地打开了洗衣机的盖子。呀!出乎我的意料:白菜成了光杆司令,茄子千疮百孔,西红柿早已无影无踪……见此情景,我吓出了一身冷汗。心想:惨了,惨了,这下完蛋了,妈妈肯定会责怪我的,我该怎么办呢?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最后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你真是我的‘得力小助手’啊!”
课外拓展:
关于探索的名言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郭沫若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左拉
◆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摸索出自己的道路。
——歌德
◆大自然是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要揭穿它就必须反复地去探索。
——达尔文
◆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最不起眼的东西可以成为发现的源泉。
——格拉宁
7、第13课《猫》生字组词重点句子解析等课文知识点归类预习及课后习题答案
[qq-video vids=j3068sf28mx]
[danger]教材分析:[/danger]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
[danger]作者介绍:[/danger]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茶馆》等。
[danger]我会写:[/danger]
忧:忧愁 忧患 隐忧 无忧无虑 忧国忧民
虑:忧虑 过虑 顾虑 考虑 深谋远虑
贪:贪玩 贪睡 贪婪 贪心 贪得无厌
职:尽职 称职 职业 职务 官职 辞职
屏:屏息 屏气 屏除 屏弃 屏退 屏迹
蹭:蹭吃 蹭车 磨蹭 蹭破皮 蹭一身泥
稿:稿纸 草稿 书稿 投稿 脱稿 稿子
腔:腔调 唱腔 口腔 胸腔 南腔北调
解:解闷 解恨 解约 瓦解 难解难分
闷:解闷 烦闷 闷雷 闷得慌 闷闷不乐
蛇:毒蛇 蟒蛇 蛇蝎 画蛇添足 杯弓蛇影
遭:遭殃 遭灾 遭难 遭遇 第一遭
殃:遭殃 灾殃 殃及池鱼 祸国殃民
盆:花盆 脸盆 水盆 盆地 盆栽 盆景
勃:蓬勃 生气勃勃 英姿勃勃 勃然大怒
[danger]形近字:[/danger]
忧(忧愁)优(优秀) 虑(考虑)虎(老虎)
蹭(蹭饭)赠(赠送) 稿(草稿)搞(搞鬼)
腔(口腔)控(控制) 遭(遭遇)糟(糟糕)
[danger]多音字:[/danger]
屏:bǐng屏气píng屏幕
折:shé折本zhé打折zhē折腾
[danger]近义词:[/danger]
古怪——奇怪 凝视——凝望
勇猛——勇敢 淘气——调皮
开辟——开拓 变化多端——变化无常
[danger]反义词:[/danger]
老实——顽皮 丰富——贫瘠
勇猛——怯懦 变化多端——一成不变
生气勃勃——死气沉沉
[danger]理解词语:[/danger]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稀奇罕见的。
【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开辟】开拓扩展。
【生气勃勃】形容充满生命力并富有朝气。
【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忧虑。形容心情安然舒畅。
【变化多端】指变化多种多样。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腔调丰富,会各种各样的声音。
[danger]词语扩展:[/danger]
“无~无~”式: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无缘无故 无法无天 无穷无尽 无拘无束
[danger]课内词语:[/danger]
呼唤 响动 尽职 屏息 稿纸 梅花 解闷 勇猛 满月 淘气 小学
[danger]句子解析:[/danger]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开头这句话是第1—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总体概述。
2、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这句话采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连用三个语气词,实实在在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关切、爱怜之情、担心、翘望、着急、种种情态尽在其中。
3、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非……不可……”这个双重否定句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和耐心,突出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这与之前的贪玩看似互相矛盾,但都是事实,正好明的性格古怪。
4、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蹭”是轻轻的磨擦,蹭出了猫的可爱,蹭出了撒娇,蹭出了温柔,蹭出了高兴蹭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蹭”表现了猫似乎在撒娇、耍赖,写出了猫与主人的亲昵。一个“印”字反映了主人对猫的万般喜爱。同时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猫踩在稿纸上的爪印比作美丽的“小梅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表现了猫的叫声变化多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欣赏与喜爱。
6、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这段话里说猫“什么都怕”又说它“勇猛”前后矛盾吗? 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这正好揭示了猫古怪的性格。胆小与勇猛同时体现在猫的身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7、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这是本段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表明下文将重点写小猫“可爱”“淘气”的特点。
8、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猫当作小孩看待,说它“撞疼了也不哭”,充满了疼爱之情。
9、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作者把这只天真淘气的小猫当成自己的孩子, 所以即使它把院子里的花草弄得“枝折花落”,也不忍责打,反而对小猫宽容怜爱,觉得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danger]段落大意:[/danger]
第一部分(1~3):从三个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
第二部分(4):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danger]课文主题:[/danger]
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danger]问题归纳:[/danger]
1、作者是如何写出猫的性格古怪的?
作者具体叙述了“古怪”的三个方面:老实、贪玩、尽职。
2、课文又从哪些方面写猫小时候淘气可爱的特点的?
猫小时候十分淘气可爱。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玩起来不怕摔跟头,也不怕疼。三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3、作者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特点。写猫老实时,列举猫“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的事例。写猫贪玩时,列举猫一天一夜不回家的事例、写猫尽职时,列举了猫“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蹲守“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的事例,都具体表现了猫古怪的性格。写猫小时候淘气可爱,列举了它玩鸡毛、玩线团、摔跤、打秋千等具体事例来表现。
[danger]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anger]
1.默读课文。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这两句话中的“吧、啊、呢、多么”等语气词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朗读的时候要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说说第1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课文还有哪些自然段的写法跟它一样。
讲了猫的乖巧、贪玩和尽职。第4自然段,在写小猫的可爱时也采用了与第1自然段一样的写法。
小练笔
读一读,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段话。
说他胆小吧,他的确有时候很害怕虫子,哪怕一只小小的虫子也会把他吓得魂飞魄散。可是,当他看到弟弟被人欺负了,他会马上跳出来挡在弟弟身前,摆出哥哥的姿态,吓跑那些想要欺负弟弟的人。
8、《鹿角和鹿腿》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课后练习
教材分析:
《鹿角和鹿腿》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作者简介:
伊索(约前620年—前560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相关资料:
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龟兔赛跑,牧童作剧,狼来了,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我会写:
鹿 (lù) 麋鹿 鹿茸 驯鹿
塘 (táng)苇塘 泥塘 池塘
映 (yìng)倒映 映照 掩映
欣(xīn)欣喜 欢欣 欣慰
赏 (shǎng)赏赐 赞赏 游赏
匀 (yún)均匀 匀称 匀净
致(zhì)兴致 景致 致力大致
配 (pèi)配合许配 配料
传(chuán) 传话 传奇 传达 流传
(zhuàn)水浒传
哎(āi) 哎呀哎哟
狮 (shī) 狮 子 狮 舞
叹 (tàn) 叹 气 叹 息 感 叹
课内词语:
池塘、痛快、镜子、倒映、倒影、着急、
欣赏、匀称、精美、别致、没精打采、
机灵、回头、哎呀、狮子、机会、叹气
多音字:
称 chèn (匀称)(称心如意) chēnɡ (名称)(称赞)
撒 sā(撒谎)(撒腿就跑) sǎ(撒花)(撒下)
挣 zhènɡ (挣脱) zhēng(挣扎)
近义词
:
漂亮一美丽 抱怨一埋怨
赶紧一赶快 欣赏一观赏
逼近一靠近 挣脱一摆脱
没精打采一垂头丧气
反义词
:
丑陋一美丽 抱怨一理解
机灵一迟钝 犹豫一果断
理解词语: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没精打采:形容没有精神、情绪低落的样子。
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词语搭配:
(美丽)的珊瑚 (有力)的长腿
(凶猛)的狮子(悄悄)地通近
(痛痛快快)地喝 (没精打采)地离开
词语拓展:
描写神态的词语
:
没精打采 垂头丧气 兴高采烈
不知所措 漫不经心 心不在焉
AABB式的词语
:
浩浩荡荡 平平安安 秀秀气气 斯斯文文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风风光光 安安稳稳
句子解析:
1.池水清请的,像一面镜子
。
这是比喻句,把池水比作“一面镜子”,突出了池水的清。
2.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
这是比喻句,这是鹿对自己的角的赞美。两个“多么”表现出鹿自豪的心理。把角比作珊瑚,形象地表现出鹿角的美丽。
3.他叹了叹气,说:
鹿终于明白了,虽然角很美丽,但是角也有短处一一容易被树枝挂住;虽然腿细长难看,但是它很有力,能帮助自已逃生。可见事物各有所长,不能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到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课文主题:
本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鹿角美丽,但让鹿陷入危险,鹿腿不美,但救了鹿的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只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关于取长补短的名言警句:
1.爱是人们之间取长补短和承认对方的弱点。
2.英雄和浪子,取长补短。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4.人无完人,关键要会取长补短,善于使用装饰帽和修补漆。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课后习题答案: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有感情朗读主要表现在停顿、重音、语气上。第一、二段,要读出鹿喝水的悠闲和发现自己水面倒影的惊喜。第三段和第四段是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评价,要读出截然不同的语气。对角是喜爱、赞美:“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要读出自我欣赏、自我赞美的感情;“啊!”“多么”“多么”拉长读,抒情一些。而对腿,则是不满和抱怨;“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要读出叹息、抱怨的情绪,“唉”“太细了”语调低,语速慢,“怎么”感叹强烈,要表达出内心的不满。在对比朗读中,区分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感情。第五和第六段,情节紧张、变化快,“忽然听到”“猛一回头”“哎呀”“正在逼近”朗读时要语速加快,读出形势的危急。
2、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角: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鹿的角很美丽,鹿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角;鹿对自己细长的腿却满是抱怨,认为腿太难看,配不上美丽的角。后来鹿遇上了狮子,但美丽的角却挂在了树枝上,差点儿让他送命,而细长的腿却帮他狮口逃生。
3、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美丽的鹿角无关紧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
◇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赞成第一种观点:鹿角虽然美丽,但在逃生的紧要关头却起了反作用,让鹿差点儿命丧狮口;而难看的鹿腿让鹿逃脱了狮子的追捕,救了鹿的命,从实际作用来说,鹿腿更重要。
赞成第二种观点:鹿角很美丽,可以让鹿愉悦,更有自信;虽然鹿腿难看,但它可以在狮子逼近时,让鹿逃命。鹿角和鹿腿各有长处,都很重要。
观点三:我觉得鹿腿作用大,可以带我去想去的地方,而且在关键时刻能保证我不被狮子类野兽追上,能保命。至于鹿角的中药价值与我无关,那是人类的事情。
9、《琥珀》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课后练习解答
一、本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用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激发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走近作者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主要作品有《乌拉波拉故事集》等。课文《琥珀》就是根据《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的一篇改写,原题为《玻璃棺材》。
三、重点字词
①飒飒:形容风雨声。
②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③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④挣扎:用力支撑。
⑤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⑥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⑦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
四、易错音、易错词
字音:琥珀(pò)彭湃(pài)
字形:拂拭 几番 饱餐 火辣辣
五、多音字
挣:(zhēng)挣扎——(zhèng)挣钱
扎:(zhá)挣扎——(zhā)扎实
六、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如“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问题1:
为什么作者要安排渔民的儿子发现琥珀?
回答:
因为渔民长期在大海里捕捞鱼虾,他的儿子跟着父亲在风浪里长大,他不仅性格“野”,并且对一切充满“好奇”,所以,当他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行走,踩着一个硬东西的时候,会把它挖出来看,结果是一块罕见的琥珀。这样的人物安排,让读者觉得合情合理。
问题1:
琥珀的形成为什么要几万年时间?
回答:
我通过阅读课文和查找资料发现,琥珀的形成过程比书上讲的还要复杂很多。一般来说,一个琥珀要想形成,就必须具备这些条件:①能够分泌树脂的大量植物;②特定的植物类型(主要是松科和豆科植物);③必须经历足够长的地质作用;④树脂必须要石化完全。而要符合这些条件,至少几万年,甚至几千万年才能实现。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参考答案:
琥珀形成的过程大致经过这样7个步骤:①小苍蝇停在大松树上。②蜘蛛靠近小苍蝇。③松脂滴落包住两只小虫。④形成松脂球。⑤海水淹没森林。⑥松脂球被埋泥沙下千万年。⑦形成化石。
3.“推测”是什么意思?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推测的依据是什么吧!
参考答案:
推测:
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①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依据:
这块琥珀是由一颗松脂球形成的,而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天气热,因为只有太阳很毒辣,才能把老松树上的厚厚的松脂晒化,才能不断滴下松脂。
②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依据:
两只小虫体积很大,因此需是一大滴松脂。琥珀中有蜘蛛和苍蝇两只小虫,因此推测它们是一齐被包住。
(引自湘潭县百花小学贺慧老师的课件)
七、拓展阅读
1.超级链接
树脂
硬树脂
琥珀
2.推荐阅读《乌拉波拉故事集》(德)柏吉尔
10、《守株待兔》课文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课后练习
1.字音
宋(sòng)耕(gēng)释(shì)
2.多音
折:zhē折腾 zhé折断 shé折本
为:wéi以为 wèi因为
三、辨清形
耕:注意笔画的穿插,“耒”的末笔捺改为点
释:“释”的左半边是“釆( biàn)”,不要写成“采”。
四、看注释
耕:种田;株:树桩;释:放下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冀:希望;走:在文中指“跑”。
因:于是
四、解句意
因释其耒而守株(方法: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意思)
意思:于是农夫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
五、译全文
宋国有一个农夫正在干活,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掉了。于是农夫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再得到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
六、明寓意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好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七、课后习题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参考答案】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课文,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只不过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而农夫却希望这件偶然的事情天天发生,于是他放下手里的农具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所以被宋国人笑话。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2.读读“阅读链接《南辕北辙》”,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参考答案】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一意孤行,不听朋友劝告。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就永远也达不到目的。
11、二年级《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生字拼音组词等知识点归类及课后习题答案
[danger]一、生字笔画笔顺[/danger]
[danger]二、会写字及组词[/danger]
指zhǐ(指点)(手指)(指甲)
针zhēn(指南针)(时针)(打针)
帮bāng(帮忙)(帮手)(帮工)
助zhù(帮助)(助手)(助理)
导dǎo(向导)(导游) (指导)
永yǒng(永远)(永久)(永生)
碰pèng(碰巧)(碰见)(碰巧)
特tè(特别)(特点)(特工)
积jī(积雪)(积极)(积水)
[danger]三、易错字[/danger]
导:注意上面是“巳”,不要写成“已”。
永:第二笔横折钩一笔写成。
四、多音字
空kōng(天空)kòng(空白)
正zhèng(正好)zhēng(正月)
分fēn(分数)fèn(水分)
五、近义词
慌张—惊慌 天然—自然
分辨—辨别 特别—格外
指点—指引 忠实—忠诚
[danger]六、反义词[/danger]
慌张—镇定忠实—狡猾
稠—稀 阴—晴
[danger]七、教材分析[/danger]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适合朗读。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
[danger]八、课后习题[/danger]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
辨别方向的。
课文写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和沟渠里的积雪。
晴天,可以看太阳辨别方向,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晚上,可以靠北极星找到南北,北极星在的方向就是北方;阴雨天,可以让大树来帮忙,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冬天,还可以靠沟渠里的积雪分清南北,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