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疑拓展绘本阅读空间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方法

巧妙设疑拓展绘本阅读空间

时间:2012-06-26 08:02:20

巧妙设疑拓展绘本阅读空间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方法的您有所帮助。

巧妙设疑拓展绘本阅读空间

作者:邹仙丽 单位:浙江省青田县中心幼儿园 

  在国外,绘本被誉为“孩子第一本书”和“伴随一生的书”,绘本符合孩子思维特点,更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绘本画面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孩子美的熏陶;绘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然而在目前的绘本教学活动中,有的老师所提问题大多出现在讲述后,局限在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回忆。提问是在看故事讲完后:问题结果非常单调、统一,幼儿只会回忆绘本故事中的情景,答案千遍一律,幼儿的思维空间受到严重局限,没有得到丰富的精神养料。有的老师过于关注绘本中的文字意思,较呆板的读——问——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会边引导幼儿阅读边进行提问,但教师往往只会注重绘本故事中的文本意思,不经意间就会把幼儿的答案往绘本故事意思倾斜,最后完全是对绘本故事文本的猜想。

  由此可见:提问设疑设计的巧妙与否,对指导幼儿的绘本阅读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提问设疑设计也直接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及教师的知识素养、教育能力;同时,为了支撑幼儿语言学习需要,真正做到能让每个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还需要建构多种互动来实现“设疑”的价值。

一、构建设疑的策略

  (一)以观设疑——冲击视觉空间,领悟绘本内涵

  引导幼儿观看画面,猜想故事情节。充分感受绘本那种视觉化的文学内涵和表态媒介。

  1.观看绘本画面设疑猜想
  幼儿期思维非常活跃,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阶段。绘本作为文学和视觉的完美结合,展现的艺术和智慧能极大地激发想象的火花,绘本独特的叙述方式则既为幼儿的想象力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提出了应对化的挑战。
  例:在阅读关于生命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教学中,此绘本的画面比较丰满而且富有情趣,文字穿插较少,于是我们就充分利用画面让幼儿进行大胆进行猜想,叶子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为什么要活着?死是怎么回事呢?等等。幼儿们的发言非常积极,大胆的表述自己的猜想,然后他们又会进行推断互相取决到底是什么?有强烈的验证需求。当让一片叶子回答幼儿所有关于生命的疑问时,猜对的幼儿便大声欢呼,体验到成功,更激起幼儿阅读的热情。

  2.观看无声“电影”设疑猜想
  由于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常常收到无意注意和表象思维等特点的左右,新异的事物的出现都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而集中注意力。
  例:阅读绘本《在床底下》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先把绘本拍成照片制作成“无声电影”让幼儿观看。猜想其中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对话、心理变化等等。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了猜想,都能踊跃而兴奋的讲述故事情节。再给他们看“有声电影”。当在观看时他们不仅看得认真,而且听得非常仔细。并为自己的猜想感到自豪,也大大激发了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

  (二)以听设疑——丰富听觉空间,探究语言意境

  由声音切换到阅读意境中,纷纷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大大激起幼儿的探究阅读欲望。
  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模仿“说”。单纯的学说并不能让幼儿乐说,让幼儿学会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替换故事情节的内容,激发他们表达新的意思,应把握时机,刺激幼儿缘疑而问穷追不舍,摆出不同的说法。

  1.停顿绘本讲述设疑想象
  绘本阅读过程中,对于幼儿来说,心中的一点点迷惑,制造他们很想知道,带有不确定性的轻度紧张感,可以促使幼儿更加投入地进行绘本阅读。
  例:在绘本阅读《不要再笑了裘裘》的教学中,当把故事讲突然大熊哭了时,把故事停顿下来,而后让幼儿去想象大熊哭的原因,又让幼儿推断绘本后面的情节。当他们听到大熊哭声,表情都很惊讶,怎么刚才裘裘在咯咯地,怎么一下子哭了?幼儿们觉得很好奇,纷纷推测发生的事情。

  这样就给幼儿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并且让幼儿能感受到故事发生的联系性,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象用语言表述给大家。

  2.制造悬念设疑想象
  实践证明:一切发明和创新,无不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当某个问题解决后,别急着把这一切丢在脑后,应看看还会有什么?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好的文章常令人觉得言已尽而一意无穷,有些不写结局,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去揣摩和延续。在绘本阅读时也可抓住绘本可持续发展 “延伸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或生活,大胆体验而合理地展开想象,创造性拓展绘本资源,可使绘本阅读得到升华,还能促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例:在阅读绘本《我想飞》时,把结尾定位于一阵大风刮起,当听到“嗖”的一声时,两条小龙被风卷到了高空,离开了地面……,而不是把结尾直接告诉幼儿,这样幼儿们就会去揣摩到底小龙为什么离开?在空中又将遇见谁?于是就有很多种想象绘本结尾产生。从幼儿们互相的想象结果和表述中幼儿们的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以己设疑—— 结合幼儿已有经验,延续意愿空间
  让幼儿看着以前的照片,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联想把故事创编下去。

  1.联系已有经验设疑意愿
  幼儿的思维刚刚形成,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常常是按着一个思路想下去,忽然提出一个问题,又接着这个问题想下去,缺乏问题的广阔性。
  例:在几米的绘本阅读《微笑的鱼》中,幼儿们凭借着具体形象性思维将绘本情节完全的描述出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认为幼儿能够准确的完整的讲述绘本故事,就已是成功了。但通过对《纲要》的学习知道幼儿们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应该为幼儿创设机会,通过自己的思维推理,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作为引导者教师,可提出适当的有利于他们反思设疑,从而来促进幼儿逻辑和抽象思维发展。于是又向幼儿新提了一个设疑:“如果你会怎样做呀?”有的说:“让鱼重新回到海里,找到美人鱼结婚”, 有的说:“让鱼与他继续去旅游与他做朋友。”

  让绘本故事按幼儿的意愿进行延续。幼儿们先从故事情节中进行了迁移,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逻辑推理,然后再运用语言表达出来,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幼儿的思维就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概括的过程,做出一些有关的幻想或憧憬。这也恰恰符合了《纲要》中提到的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感兴趣的“点”,引导幼儿进入情境,设身处地地展开联想,创新活动内容。

  2.联系生活现象设疑推新
  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由于新旧认知的剧烈冲突而造成,驱使幼儿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要充分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创造性策略打破幼儿内心的平静,激起思想波澜,激发内在矛盾,使幼儿思维处于灵动、流动的状态中,产生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引起顿悟产生灵感。
  例:在《对换节》的绘本阅读中,我们先给幼儿看:孩子在做大人事的画面。幼儿们觉得觉得非常奇怪,都想知道事情的原委,然后纷纷进行了猜测,今天小孩为什么要做大人的事呢,会产生什么后果呢?而后又出现了幼儿意想不到的情节,结果出乎每个幼儿的意料。
  故事这种夸张、荒诞、有趣的表现手法,激活了幼儿那份童真。幼儿们经常会问一些希奇古怪、幽默搞笑的问题,幼儿们的探究欲望不断增强。他们被这一反常的现象所吸引,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的,大大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四)以物设疑—— 依赖实物魅力,延续创想空间
  先让幼儿有创想的空间,然后再来仔细阅读绘本,感受绘本的独特魅力。

  1.依托绘本中心实物开展创想
  幼儿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幼儿们比较倾向于对实物的依赖,当看到某一物品时,会想到一些事情。
  例:在绘本阅读《爱心树》中,先出示了一棵爱心树,让幼儿说说这是谁的树,这棵爱心树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让幼儿进行创想后再进行讲述。幼儿都有一定的联想和创想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在幼儿身上不一定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丰富的想象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原因在于幼儿的这种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需要得到培训,丰富的想象力是通过直接、间接体验而获得的。

  2.比较绘本两种实物展开创想
  在活动中经常把绘本中所要出现的两件物品放在一起,让幼儿产生一定的联想,这不仅需要已有经验的积累而且事物之间的联系。待幼儿熟悉和有一定基础后,可把两件平时不太相干的物品放在一起。
  例:“狐狸与鸡蛋”;“苹果与爱心树”等放在一起让幼儿产生联想,推想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让幼儿创想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不仅锻炼幼儿思维的敏捷性,且发展幼儿即兴讲述的能力。让幼儿进行创想推断可能发生的事情,拓展幼儿的思维与想象。

二、收获与成效
  巧妙设疑,让幼儿对绘本阅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会了倾听、思考、表达。幼儿即兴讲述的能力也越来越流畅;思维越来越敏捷。

  (一)幼儿更喜欢绘本阅读———点亮童心一盏灯
  多种互动实现了“设疑”的价值,让幼儿每当有时间就会自发的走进绘本的世界,三五成群的一起开始阅读喜欢的绘本,虽然他们还不认识文字,但绘本中的画面为幼儿点亮童心一盏灯,对绘本阅读有着提示作用,他们非常喜欢用已有的经验去一起感受画面的视觉美感,用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阅读绘本。在反复的循环阅读中每次都有新的收获,绘本阅读热情不断高涨。

  (二)幼儿思维更活跃——打开阅读一扇窗
  从观、听、物、己四个方面出发设疑,让幼儿吸收绘本知识过程,就如同人体吸收外界营养的过程,合胃口的食物才容易被消化吸收,转变成自己身体能利用的养分。我们进行了合理设疑刚好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拓展幼儿们的思维、想象能力不断提升。他们会与绘本积极互动、对话,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激活原认知,边阅读边想像、猜测、设想后面发生的内容,建立起新旧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会随心所欲地、大胆自由地想象大师们的绘画艺术作品;会根据故事发展的线索创造性地做出新的逻辑判断,续编故事;他们不会人云亦云,喜欢表述自己的见解,会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对事物的理解提出有关绘本中不合理的地方和他们独有的疑问,并通过讨论,互相澄清问题,形成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圈。

  (三)幼儿表达更加流畅——搭建表述一舞台
  巧妙设疑从不同的层面鼓励了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表现能力,要使幼儿产生持续的阅读愿望.就应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和表现阅读过的绘本,增加绘本阅读的趣味性,引导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象和求异。把一般绘本阅读变成富有创意表演,最终获得较高层次的绘本阅读能力。搭建表述一舞台,激发孩子创作的灵性。绘本阅读中更难把握的是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情感起伏,而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幼儿加深对故事中心内容的理解,使他们从中悟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结论。教师可以用设疑调控引导,使幼儿拓展思路。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同伴之间的合作也起到了一种支持的作用。策略对于鼓励年幼儿童表演绘本非常有效,同时有助于加深幼儿对绘本阅读的理解,给予儿童更多的空间以发挥他们的能力。

幼儿园方法推荐 三面“镜子”提升教研组长主持能力 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具备的5种能力 转化教师行为从解读幼儿需要入手 让农村幼儿在“瓶玩”中启迪智慧 以学定教,在反思中提升 课改背景下的幼儿园多元化教研实录 网络化家园联系平台带来的新挑战 大班幼儿良好倾听习惯培养 浅谈如何让幼儿园老师喜欢自己 如何处理幼儿发脾气的方法随笔 “肯定和欣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园培训的主要方法 双向选择制度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发挥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主体作用 在数学教育中关注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为幼儿设置多种解决方式的数学问题 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概括与整理所得的经验 把学习“排列”、“配对”作为幼儿比较数量多少的基础

最新方法 幼教论文:在教学活动及个别化活动中的指导 如何在幼儿园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中班幼儿养成教育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要为留守幼儿护航 幼儿园要寓教育于儿童需要 幼儿教师需提升“问”的艺术 如何幼儿园组织与指导表演游戏 在常规教育中促进师幼共同成长公开课 通过学习“等量判断”促进幼儿“数目守恒”观念的获得

相关信息 绘本《我爸爸》《我妈妈》读后感作文 拓展训练通讯稿 阅读区角教案小班40篇 巧妙的调动孩子得积极性 _幼儿教养笔记 阅读:我最好的老师反思 阅读:人类不能没有理想反思 阅读:居里夫人成功背后的悲哀反思 阅读:棒棒和胖胖天使_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拓展培训通讯稿 阅读红岩心得精选范文